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全诗赏析古文岛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  思想得合法则,又能求自辅,这种人足以小有声誉而不足以感动民众;能亲近贤能之人又体察疏远之臣,这种人能感动民众,却不能改变民心。所以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变风俗,就一定要从教育做起!

THE END
0.中庸全文翻译好文诗网古诗文网首页 对联 成语 诗 词 曲 文言文 辞赋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但最早探索《中庸》的并非儒生,而是卒于宋真宗jvzq<84okr4icxxjkyko0xwi1dupm7ujrAoe?:<
1.古诗词大全古诗文网专注古诗文服务,传承经典。提供诗人资料、诗人故事、各朝代经典诗句的全文和赏析。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应有尽有。致力于让广大诗词爱好者、学生、学习者更方便地找到古诗词jvzquC41yy}/i||80eun1
2.中庸·第二十三章古文岛古文岛- 原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第二十三章原文 原文⇛ 段译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善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jvzquC41o0mvuqnygp4dp8lwygt0dxtmxa;97j=47:jb3n3cur~
3.中庸·第二十七章古文岛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jvzquC41o0mvuqnygp4dp8lwygt0dxtmxa919=3cur~
4.中庸·第三十一章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古诗文网 释义jvzquC41o0mvuqnygp4dp8lwygt0dxtmxa919A3cur~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处及意思摘自《中庸·第一章》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注释天命:天赋,指人的自然禀赋。性:人的本性。率:规范,遵循。教:政教,教化。 赏析此句阐述了人性、道德和修行的哲学观点,强调了人的天命本性,以及如何根据本性来追求正确的道德之路,并通过修行来提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g91dnf9g691h7furz
6."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出处及意思古文岛古文岛 - 原古诗文网 客户端下载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摘自《中庸·第三章》译文中庸是至高至极的境界啊,人们很少能够长久地奉行到底! 注释鲜:少。 赏析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的“至道”,只有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能奉行到底。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4
7.论语全文古文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53条jvzquC41o0mvuqnygp4dp8lwygt0dxtma44buy}
8.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礼记·中庸》文言文古文岛古文岛 - 原古诗文网 客户端下载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博学之 《礼记·中庸》〔两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jvzquC41o0mvuqnygp4dp8xjkykoxh67e;7c9B=;ce4buy}
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及意思古文岛古文岛 - 原古诗文网 客户端下载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摘自《论语·雍也篇》译文中庸作为仁德,是最高的了。 赏析此句阐明了保持中庸、深浅有度、恰如其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古文岛 客户端 立即打开 猜您喜欢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我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7=d8<177furz
10.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出处及意思古文岛古文岛 - 原古诗文网 客户端下载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摘自《中庸·第十九章》译文所谓的孝顺,善于继承先辈的遗志,善于继承发展先辈的事业。 注释继:继承。志:志向。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传承与发扬,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美与传承。古文岛 客户端 立即打开 猜您喜欢 榆柳萧疏楼阁闲,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g34>hdh4?987furz
11.孟子全文古文岛《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216条名句 jvzquC41o0mvuqnygp4dp8lwygt0dxtma6<77
12.训蒙绝句中庸原文朗读朱熹古诗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宋代·朱熹《训蒙绝句 中庸》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1b97d44fef96.aspx 训蒙绝句 中庸朱熹〔宋代〕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jvzquC41yy}/i~xjkyko0ls1ujoxgw{0cuvyAri?3d?8f=9hgh?7
13."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全诗赏析古文岛此文通过李维煌的事迹,强调了孝行的重要性,并引用《孝经》与《中庸》中的观点,指出真正的孝顺是出于天性,无需外在教化。李维煌的孝行是自然流露,与动物的本能反哺行为相类比,强调了孝心的纯粹与天然。朝廷为表彰李维煌的孝行,在其家乡建立牌坊与祠堂,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孝道的弘扬与传承。整篇文章以李维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5i6:?>d79=d;7furz
14.论语全文古文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53条jvzquC41yy}/i~xjkyko0ls1iw}fp8qwp{{/c|uz
15.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出处及意思古文岛摘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译文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注释尊德性:天性至诚。尊:恭敬侍奉。德性:受于天命之正理。道问学:讲论学问。道:讲论。 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l7c95;2gg:e7furz
1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出处及意思摘自《礼记·中庸》 译文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注释见:现。 赏析指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慎独”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6hc3l864296h7furz
17.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出处及意思古文岛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译文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 注释上智:绝顶聪明。下愚:愚笨至极。中庸之人:智力平常的人。 赏析指不同孩子具有不同的天赋,这种天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禀赋一般的多数 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di9hkfhc8k827furz
18.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出处及意思古文岛古文岛 - 原古诗文网 客户端下载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摘自《中庸·第十二章》译文大地是如此广大,人们仍然觉得有所缺憾。因此,君子论及“大”,整个天下都无法承载其广大;君子谈论“小”,其微小的程度就达到了不可再分解的程度。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96b49<;53k5:7furz
19.孟子全文古文岛《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216条名句 古文岛 客户端 立即打jvzquC41o0mvuqnygp4dp8lwygt0dxtma37/c|uz
20."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全诗赏析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8 赏析 此诗开篇两句“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便《结客少年场行》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首二句概括全篇之主旨,游侠的精神在“奇”,奇在其轻身重义、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jvzquC41yy}/i~xjkyko0ls1okthl~4lwxede>8h336cf<:0cuvy
21.书法版《大学》和《中庸》,古人多么傻,卖力推荐读这两篇- 朱熹:“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熹认为《大学》是四书的纲领,起到引领作用,应最先读以确定为学的规模框架)。 - 王阳明:“《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王阳明强调《大学》的关键在于诚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76781a:6553785@90jvsm
22.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全诗赏析古文岛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作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义,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jvzquC41o0mvuqnygp4dp8rkpipv1szxa4gghB5hc5h6f7fu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