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信息化 2.0 的时代浪潮中,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资源整合、学习引导及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本实践探索聚焦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探索构建 “教、学、评” 一体化创新课堂的实践路径。通过教师利用平台精准设计教学、学生借助平台主动学习、平台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同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对平台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
一、引言
(一)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教育领域,推动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 2.0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强调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问题
初中物理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教师获取优质资源渠道有限,且难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有效筛选和整合,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引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评价反馈环节也存在不足,以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反馈不及时,无法为教学调整提供有效依据,严重制约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平台应用的必要性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出现,为解决初中物理教学困境提供了新契机。这些平台汇聚海量优质教学资源,涵盖多种媒体形式,能生动呈现物理知识;具备多样化教学工具,可增强课堂互动性;智能化评价系统可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精准教学。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应用这些平台,构建 “教、学、评” 一体化创新课堂,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与思路
(一) 整体目标
本实践探索旨在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 “教、学、评” 一体化创新课堂,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双提升。具体而言,一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二是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和解题能力,提高物理成绩;三是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思路
本实践探索遵循 “理论指导 — 实践探索 — 反思改进 — 总结提升” 的思路。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平台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实践过程中,在初中物理教学各环节全面应用两个平台,通过教师教学实践、学生学习体验收集数据,分析平台应用效果。根据实践反馈,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最终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教学经验和模式,为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三、具体措施
(一)以 “教”为引导,精准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备课时,登录人教智慧,从资源中心筛选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资源(也可以上传相关资源),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创作。例如,在准备 “欧姆定律” 的教学时,教师参考平台上的教学设计,结合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流程和实验细节。同时,选取资源中心的相关图片、动画素材,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情境导入:利用数字教材情境视频,展示电流、电压、电阻分别扮演了不同角色,使夜幕光彩,从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教师演示:①将一节干电池并联在小灯泡两端和将两节干电池并联在同一个小灯泡两端,观察灯泡亮度。①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让同学们猜想电流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探究环节,先播放数字教材中的实验视频,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组虚拟实验,教师利用倒计时功能控制实验时间,确保实验高效进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借助聚光灯功能关注各小组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实验结束后,各小组通过投屏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课堂练习与巩固:利用“平台”的智能评价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课堂活动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答题,答题结束后,人教智慧自动统计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并展示在红花榜上。教师根据答题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 “学”为核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前自主预习:教师通过人教智慧的情境视频、预习任务单的预习资料。如在学习 “欧姆定律” 前,观看手电筒中电池数量变化对手电筒亮度影响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思考。然后,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单的引导,阅读教材、观看平台上的微课视频,完成简单的预习作业,如填写实验前变阻器滑片位置,电流表选择的量程等,并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平台的讨论区。
课中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实验探究环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在课堂练习时,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答题,为小组荣誉努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人教智慧平台的物理绘图工具,绘制电路图等辅助理解知识,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通过绘制电路图加深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理解。
课后拓展提升:课后,学生根据教师在“平台”上布置的分层作业进行巩固练习。基础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如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提高作业则侧重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学完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让学生利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虚拟实验进行改进,在没有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情况下,如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并撰写实验报告,不仅提升了实验技能也锻炼了科学思维。
(三)以 “评”为驱动,实现教学有效反馈
1、过程性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通过随机点名回答问题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评价。利用红花榜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规范、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作业评价:教师通过布置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学生自主学习栏目上的基础性作业(纸质),对学生的解题思路、书写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在作业上进行批注,指出错误原因和改进建议,同时针对共性问题在该平台上(全屏授课)进行集中讲解。
2、总结性评价
单元测试评价: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习题栏目的试题库生成单元测试试卷,试卷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取得成效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平台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使物理课堂生动有趣。情境视频、虚拟实验等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红花榜、随机点名等互动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竞争意识。问卷调查显示,85% 的学生表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明显提升,90% 的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积极性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
(二)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对比应用平台前后学生的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学生物理成绩有显著提升。应用平台前,班级物理平均成绩为 70 分,优秀率(85 分及以上)为 20%;应用平台后,平均成绩提高到 80 分,优秀率提升至 35%。尤其在实验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方面,得分进步明显,表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 教师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教师可快速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减少备课时间,平均每次备课时间缩短约 30%。智能评价功能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92% 的教师认为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另外,在EOC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天津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天津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交流展示活动、天津市三个课堂应用交流展示活动、天津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有11节课堂教学案例获得市级奖励,有10节课堂教学案例获得区级奖励。
五、结论及展望
(一)创新做法及特色
1、深度融合平台资源与教学过程
将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和功能深度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备课、授课、作业、评价等各个环节,实现教学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为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
2、构建 “教、学、评” 一体化模式
以 “教” 为引导精准设计教学,以 “学” 为核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 “评” 为驱动实现教学有效反馈,各环节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形成有机整体,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学、评分离的局面。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学习
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展望
1、平台功能优化与拓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期待两个平台进一步优化功能,实现更智能化的学习分析。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进度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提高学习效果。
2、技术融合与教学创新
随着 5G 等技术的普及,平台使用将更加流畅,教学资源呈现将更加丰富多样。未来,应积极探索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融入物理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体验。
3、教师专业发展与持续探索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平台新功能、新应用。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推动教师持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平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松.于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广西)的教学案例评析.中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9期
2. 刘 志 袁丽萍.构建“3+3+3”框架,用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学校整体推进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应用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9期
3.梁东毅 袁丽萍.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构建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四维驱动”框架为例.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