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pdf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楷体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

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

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

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

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

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

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

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

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

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

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

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

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

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

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

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

需要的语文素养。

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

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

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

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THE END
0.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精选5篇)初中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2.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难度 初中历史课堂标准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时间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线索,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自主学习的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55;90qyon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全文)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jvzquC41yy}/;B}wgunv0lto1y5rgBi:ozjk6@y0jvsm
2.初中政治课程标准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jvzquC41yy}/j}=:0eun1jwvkerf1jwvkerfa;6494e20qyon
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中考历史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 注:红色字体为课标重点增加的新内容; 蓝色字体为课标局部修改的新内容。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jvzq<84yyy4{jxsimcu/exr1g18149553356g?=d62kb5Af60unuou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范文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旨在通过程晓堂老师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并基于初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教材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例证。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6:4ivvq
5.可持续性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芬兰的经验―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1. 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融入“参与、影响和建构可持续的未来”素养 芬兰在《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中整合了核心素养框架,提出七大素养: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素养、互动与表达;多元识读能力;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关心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职场生活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参与、影响与建构可持续的未来。[30]与可持续性教育联jvzquC41yy}/kly0gf{/ew4umpkxu8xll{~y1wjktqth1w7246634?d:57870|mvon
6.小学课标小学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通用义务教育科学课标北京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历史 物理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化学 地理 生物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 书法指导纲要 艺术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 俄语 书法指导纲要 解读 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语文 英语 数学 解读 美术 小学科学 语文 解读 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科学 综合实践数量: - + 图文详情 短评(676)100%好评 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574929<;:0jznn
7.以评促思维,以研共成长:福建省初中数学学科第四批教学研究基地(二)数学课程标准:阐述高中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水平”和“逻辑推理素养水平”中的3个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还阐述了初中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水平”和“推理能力”的要求 (三)知识学习理论:从(1)知识理解(2)知识迁移(3)知识创新这三方面的不同层次水平的涵义解释和具体表现进行阐述 jvzquC41h|4npwz0gf{/ew4kphu0395;159327mvo
8.大连教师网叶教授从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以及022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解读;辽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初中部部长,辽宁省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员付军主任做了《学习落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打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讲座。付主任主要以结构图表形式jvzq<84yyy4en}jcejks0lto1jznn87244391:;839=96<: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