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师们从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中发现的规律。
1、知识层面。
初一的上半年属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下个学期难度会逐渐会增加,但知识的难度并不明显,一到初二,学习内容出现明显的变化,掌握的知识面大,难度也急剧增高,以数学为例,初中数学60%的集中知识点都集中在初二,几何中难度最高的辅助线的构造内容也是在初二学习。
而物理正式开课,而语文和英语的背诵量也急剧增加。
2、心理层面。
初二孩子心理发生巨大变化 ,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主要来自这三个方面:
受知识层面影响。
学习压力陡然增大。此时的学习更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同时注重劳逸结合。
孩子内心迷茫,“无依无靠”。
失去家长的关注。小学只是简单的语文和数学,家长一般陪同写作业,到了初中,各个学科一起上,家长也看不懂题了,更依赖老师的监督和管理,而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想管的没有能力,能管的没有精力,孩子逐渐被放养。
而且,有些孩子开始住校,出现问题,老师和家长根本发现不了,孩子更是四顾一片茫然。
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
如出现早恋,叛逆、早熟等。
这些问题对孩子都是不小的挑战,如果孩子思想稍有差池,不迎难而上,成绩就会滑落谷底。
3、思维层面。
初二各科知识加深,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如归纳、演绎、总结等,看问题的角度多,要求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多角度考虑问题,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更发散的思维去学习。
初二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分水岭。
“初二现象”又被老师们称为“魔鬼定律”,太多家长怎么也没想到决定孩子高考成绩的竟然在这一年,没有足够重视,孩子在初二成绩下滑,直接导致中考失利。
中考失利,高考想翻身基本是奢望。
北师大曾做过一项调查: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小学和中学是否来自名校?
这项调查持续了半年,结果让人十分意外,: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小学和初中大多默默无名,但是高中,则翻转成基本全是名校。
这是因为其他中学的学生基本考不进来。
而且,那些重点中学的重本率达到80%,意味着只要进了重点高中,只要跟着老师走,三年后,上一所重点大学完全没问题。
而那些普通高中,每年考上重本的学生寥寥无几!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高考后才发现初二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
初中三年很重要,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预防和应对初二现象是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功课。
1、注意沟通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教。
孩子小学阶段,基本是父母说什么,孩子听什么,但是到了初中,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自尊心变强,父母千万不要继续把孩子当作小学生看待,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有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父母要积极和孩子沟通,并注意平等对待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而不是逼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2、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父母在孩子具体的知识问题上帮不上忙,但是却可以在孩子的基础上“做文章”,每天陪孩子阅读半个小时,建立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阅读在孩子的初中阶段极其重要,上面说的孩子的思维问题主要是阅读差距拉开的,爱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看问题思维更发散,经常看一遍题目就知道考点在哪里。
在生活上,做好后勤保障,让孩子早睡早起,为孩子打下身体基础。
3、与学校随时保持联系,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有一个同学是初中老师,她说,她最痛恨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以后我家孩子就交给您了。这句话不但让她压力倍增,更觉得这样的父母特别不负责任。她说,老师们更关注那些家长和老师沟通密切的学生,教育不是老师的事情,学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要与学校教育配合,才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所以,父母千万别觉得自己不懂孩子课本上的知识,就觉得自己没有用处,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要随时和老师保持沟通,咨询孩子有无异常,需要什么帮助等等,有问题及时解决,和老师一起合力促进孩子的学习。
4、无法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可以教授孩子学习方法。
一线教学20多年经验的于敏老师说,父母要想帮助孩子提高初中成绩,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同时,家长还可以帮孩子整理笔记,看电视、旅游、阅读时的知识点收集和整理,整理错题集,这些小细节集腋成裘,使孩子的知识量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不懂书本上的知识没关系,在这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才是对孩子成绩最大的保障。
5、了解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特征,学习应对各种初中生常见的问题。
育儿专家说,最好的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正在面临学业、身体、心理变化的挑战,父母止步不前,根本不知道孩子这阶段在想什么?有哪些困惑,如何帮助孩子?
初中生常见的自卑、孤独、嫉妒、早恋、叛逆等,家长只有自己去学习了,有心理准备,真正发生这些问题时才会沉着、正确应对。
为什么你在网上看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关键时候却帮不到孩子?
现在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有不会分享、嘴硬不道歉、拖延症、写作业不专心等等,父母在网上看到有自己孩子问题的文章,点进去看,心里明白该怎么做了,但是退了出来,脑子一片空白,真正问题发生了,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因为网上的信息都是分散的,知识不成体系。
爱因斯坦说,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必然不是在这个问题的层面,而是要上升一个层面。
孩子的问题可能只是表象,要想彻底解决必须要深挖,这就涉及到了知识体系的问题。
而孩子的学习、身体的成长、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知识体系,所以,对待这些问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指导、学习专业的知识。
所以,家中初中生孩子的家长,更建议直接买一套书籍来研究初中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学习的变化,成体系的内容更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