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实施与推进
24日上午,研训活动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楼江红的致词和主持中拉开帷幕。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志山教授作题为《背景、远景与布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的专题报告。周教授运用大量的史实、数据和生动的资料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基本要求以及核心要义等方面对这一思想做了全面深刻的解读和精彩的阐述,同时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周教授的报告对老师们今后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读本的使用效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华银亚和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衢州巨化中学校长祝水月分别从区域层面和学校层面,介绍了《读本》教学推进和实施的经验及做法,为浙江省其它各市县积极探索《读本》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不断创新教法学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支持。
最后,楼江红老师要求全省各地要积极推动读本的全面使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建议各地要结合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生动实践,讲清理论价值、讲好浙江故事,使《读本》教学充分彰显浙江省域特色和优势。
主题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典型经验交流与研讨
24日下午,由湖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何振华主持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讨。
金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吴望雁从整体介绍了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市域推进的实践历程。金东区孝顺初中于淑丹、金华市青春中学校长张璟及金华市丽泽书院应娟三位老师,从不同视角就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优化设计、课堂微项目学习的释疑解惑及微课与项目化学习的深度融合等实践与探索做了具体汇报。在教研部门的有序规划与组织下,金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从学科项目化学习、课堂微项目化学习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绍兴市柯桥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建强分享了当地开展一系列项目化作业的尝试。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下舍中心学校沈剑老师分析了“湖州红色研学”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实践措施。宁波市海曙区储能中学郑燕老师远程参会介绍了当地“一核四翼五主体”的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实践策略。三位老师为广大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了良好范式和实践经验。
主题三:“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
25日上午,在宁波市鄞州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郑乐安主持下,研训活动围绕着如何积极推进“双减”政策下学科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继续展开交流。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李冰老师立足不同年段,尝试以项目化作业、大单元学习等作业小变革推动学习大变革;舟山市岱山实验学校陈艳老师通过多种创新活动作业,探索道德与法治作业有效性实践路径;台州市白云中学陈灵平老师综合运用多种作业设计方法,落实分层作业、开发多元特色作业,实现提质减负;丽水市景宁县教研员徐黎英介绍了当地通过“三类四化五环节”的方式构建作业改革“生态圈”的尝试;平湖市东湖中学张丽老师开展校本作业改革,提出“阳光·润心”作业理念,努力做到设计“活”、课堂“热”、成长“优”;金华市君华国际学校张志良老师通过创新“红色作业”设计,让红色基因自然融入学生血脉,助力“双减”成“双赢”。六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帮助与会教师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作业的设计与管理,打开了探索与实践的新视角。这也是从实践角度对落实国家“双减”要求的即时回应。
本次研训直面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焦点、热点、重点,立足浙江省域特色及各区域优势,从国家政策理论解读入手,共享了省级、市县、学校的各级各类实践经验。努力将教育发展的难点、疑点、堵点转化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的实践突破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长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着力点、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撬动点。作为教学改革的先行区域,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探索,积极实践,共同开创教育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