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南京理工大学岁男孩研究生毕业:已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

三年前,2004年出生的广西男生胡耀元,通过了南理工研究生招生复试,在14岁那一年考入心仪的高校,成为了南理工年纪最小的研究生。三年后,胡耀元不仅顺利从南理工研究生毕业,还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即将奔赴上海,开启新的求学征程。他或将是全国入学年龄最小的文科博士生。4月19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再次采访了他,胡耀元告诉记者:“这次采访没有告诉妈妈,导师说,可以将这一场采访看做我的成人礼。”

三年前的他——

年龄不够参加高考,只好考研

3岁时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2018年,胡耀元出现在记者视线里,完全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还现场秀过自己的理论基本功。

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曾经担任过英语老师和电视台编导。对于孩子在小学求学道路上的种种境遇,莫女士深有感触,在胡耀元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孩子商定,让他在家学习。在扬子晚报2018年的报道里,莫女士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得过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有文化吗?”三年前的胡耀元

妈妈的决定,胡耀元是认同的。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按照莫女士和胡耀元原先的规划,胡耀元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年龄太小的原因,胡耀元当时无法参加高考。

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先后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

2017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专业方向为传播学,还自学了文学、历史、法语和德语。对着我们的镜头,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莫泊桑《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在南理工设传学院的研究生复试现场,除了相关专业问题,他还用英语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我都看过,是英文原版。”

最终,胡耀元成功考入南理工设传学院读研。

胡耀元在南理工校门口留影

三年后——

有了大人模样,跨专业考取上外博士生

“您好!”出现在南理工校门口,胡耀元换上了一身黑西装,明显蹿了个子。这一次,陪着他一起出现的是导师张宗刚教授。“今天我出来接受您的采访,并没有告诉妈妈。导师说,可以将这一场采访看做我的成人礼。”

校园生活给这个男生带来的最大变化,莫过于流利的谈吐。长达一个小时的采访,胡耀元讲述时很放松,滔滔不绝。“入学时我的确有过担心,同学们会不会用有色眼镜来看我。”胡耀元说,“但后来我发现,大家都把我当同龄人看待,我也觉得,大家不需要太让着我。”

“研究生阶段我还是和妈妈一起在校外租房子住的,毕竟我没有成年。”十六七岁是男孩子的叛逆期,在胡耀元的成长轨迹里,母亲的印记开始有了消退的迹象。胡耀元强调着自己的成长:吃食堂、泡图书馆和自习室,练习辩论……校园里的一切,让他感到新鲜和自在。“我觉得一般来说保持谦逊的听课心理比较好。如果我对课程特别感兴趣,或者是想要发言的时候,我一般坐在三到四排的位置。如果和老师熟悉了,我可能会在课程中后期坐到教室最前排去。我还去蹭了外院的课,在外院我也算是有‘师门’吧。”学生转益多师,导师张宗刚予以赞许,“这是好事。”

胡耀元的研究生毕业照

“三年前第一次见到胡耀元,我想着,这还是个能过儿童节的孩子啊!”张宗刚教授是个豪爽的山东汉子,对于年轻的弟子分外关照,“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理论功底不错,写作效率也高,他的硕士论文做的是关于简?奥斯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影视建构研究,写了10万字左右。这一次能考上博士,应该是全国最年轻的博士之一了。他个子也长了,大约一米八,比我高了!”

“我的导师张宗刚老师非常负责,我们谈论学业、论文计划,我的研究方向得到了张老师的支持。如果是参加培训或者是交上新朋友了,我也会告诉张老师。”研二下学期,胡耀元正式开始准备考博,他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考博的决定,我首先告诉了张老师。”显然,胡耀元对于导师的信赖程度不一般。

“按照考试要求,我是不能透露考试内容的。”胡耀元表示,只能“透露”博士考试的面试是以线上形式进行的,“公示结束,正式出名单之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链接上了上外的最终录取名单,就写了一行字,‘上外已录取’。”

胡耀元和同学们的合影

对话胡耀元:

“心理上的‘年纪小’和客观事实还是不同的”

记者:研究生阶段你的学习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

胡耀元:刚开始入学时,因为我比较小,所以都是我自己去和别人主动联络,去communicate(交流)。时间久了我发现同学们把我当做同龄人来相处。这样让我很放松,是一个free的状态。

同学对我有一些比较亲切的称呼,比如“胡弟弟”或者“耀元”。学业上,我们是比较平等的相处模式。生活上,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比较喜欢让着别人。我是比较随和的,如果这样说不是太自夸的话。

我比较喜欢在院办或是四工三工的自习室学习,在图书馆的时间主要用来借书。社会科学、传播学、文学批评类的书我都会看,看看书中有没有思想可以和我撞击出火花。我不是很喜欢在网上看PDF电子书,除非实在找不到。闲暇时间我会自己买书看。

记者:你是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胡耀元: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要读博了。当时我有很多条路,比如再去读个master(硕士学位),或者投身传媒行业成为一名记者,但博士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

未来的发展,我现在还没有怎么想好。读完博以后我应该是回高校当个老师,从讲师或者是副教授当起。不过也不可能是副教授起点啦,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可能会从讲师开始。这是我的第一选择。但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机遇,我可能会选择投身传媒行业,向记者或者编辑方向走。

记者:你每天的时间都是怎么安排的?听说你有着规律的作息。

胡耀元:不能用规律这个词来形容,这样感觉我每天都是固定的。除了我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作业、论文和科研任务之外,我其实还是挺flexible(灵活)的。我的睡觉时间比较规律,研一的时候会9点睡觉,但到了研二就比较少见了,通常是10点或者11点入睡,比较忙的时候会熬到12点。早上起床时间夏天最晚7:30,冬天会睡久一点,8点起来。当然,如果要上课的话也有6点起来的时候。

休闲的时候,会偶尔玩玩植物大战僵尸这种古老的游戏,当做一个消遣。但一般来说我的时间会花在更有用的地方。比如和别人说话聊天,可以满足我的精神需要,我更喜欢这种灵魂上的交流。

记者:集体生活也是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你这三年好像一直是在校外租房和妈妈一起住。

胡耀元:研究生入学时我刚14岁,虽然我的心理年龄可能不止14岁,但我妈还是觉得,我毕竟是一个未成年人,在校外租房子住她可能会更放心一些。

我自己也觉得,如果入学时我选择住宿舍的话,我的生活习惯和别人还是有一些出入的。比如我研一时生活还是比较符合小孩和老年人的标准的,六七点起床,闹钟可能会吵到别人。我晚上睡得比较早,他们可能不想睡这么早。这样一起生活,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他们不让着我,他们会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连小孩都不让。另一方面我也不想“倚小卖小”。我不想以小孩的身份来要求别人按照我的节奏来生活,这对他们不公平。

记者:有没有参加一些社团或者是集体活动?

胡耀元:研一时我参加了社团和辩论赛,但后来就不参加了,因为没有什么时间。春游秋游他们组织过几次,第一年有两次,最近也有一次,这三次我刚好和别人有约,所以没有参加。我参加的集体活动虽然也不少,但四十几个人五十几个人一起出去玩,我还是不怎么喜欢。我自己聊天也不太容易放得开。如果大家都要各自玩各自的话,还不如自己玩比较好。

记者:对于“年纪小”这个标签,你自己怎样定义?

胡耀元:心理上的“年纪小”和客观事实还是不同的。客观事实是我很清楚他们会有什么反应,而心理上是指他们不觉得我小,我也不觉得他们老。如果住在宿舍,他们会想当然的,会觉得我这个年龄是必须要被礼让的,可能这是传统上的习惯,所以我很能理解他们。

记者:和妈妈意见相左时,听谁的?

胡耀元:和我妈没有什么很重要的冲突,没有太多的意见出入,如果出现意见相左时,我可能会综合大家的考虑,还有自己判断。我不会针对亲子关系和别人聊。每个人的亲子关系都是不一样的。

THE END
0.考取博士和父母土墙前合影的男孩:感恩父母感谢年少时雪地中读书家住西北农村的28岁男生张小亮身着硕士服,站在自家正在修缮的老房前与衣着朴素的父母合影,此时的他刚收到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张小亮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来自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来养活这个家,我永远忘不了父亲从那上锁的陈旧木柜取钱时的背影,第一次高考jvzquC41pg}t0lfw0gjv0ls1ovtepn|17e=83=j2cc?b6kg3:gi16lk:3g::8mfh0jzn
1.要想考上最高学府,关键是让自己更优秀易博士您好,关注您快要一年了,每天读您的文章让我受益良多,明白了很多人生的智慧,我非常感谢您,能够认识老师,受老师熏陶十分幸运。我的孩子今年上高一,成绩不错,想好好培养,看看能不能上清华北大。 易博士详批: H小朋友您好,我是易老师,很荣幸有机会帮您分析八字,庚金生于丑月,虽得令生,但其时寒气更甚,丑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5488:5h>47:?3;@=0jvsm
2.喜讯!我校三位同学考取2022年博士研究生石雪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光学专业研究生,共产党员,2021年获得研究生自治区奖学金,获得第七届互联网+自治区铜奖,2022年自治区级优秀毕业生,在导师郭凯敏的指导下,通过“申请-考核”成功考取了长春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牛政威,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得研究jvzquC41{lyd0kyve0kew7hp1ktgq86242534A60jvs
3.太励志!河南理工大学同寝室四姐妹都考上知名校所博士2021年博士考试渐渐落下帷幕,河南理工大学兰二123宿舍传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最终,该宿舍4人全部上岸,考上知名校所的博士,成为了“别人家的宿舍”,“励志寝室”。 据悉,4个姑娘都是来自该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其中,董飘飘考上厦门大学,张颖考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jvzq<84pgyy/jww0ep5elw4ctvodnn4313:14<>737<45A57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