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既不是职称,也不是荣誉输入标题

自己从教十数年,一直对“博导”为何会成为学术头衔未深想过。

不久前回乡下,家父听说我是博导,问我“博导”是多大的官?我答他,博导不是官,就是普通教授。家父又问,所有教授都是博导吗?我答他不是。见父亲一脸茫然,我只好改口,告诉他博导是大学里最高的职称。

家父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不过对读书识字的事看得重。当年我从学校毕业选择教书,父亲连声说好。后来我做了教授,有邻居告诉他,教授是大学里识字最多的人,父亲颇是欣慰,据说高兴得夜里睡不着。再后来,我评上了博导,父亲却不知博导为何物,问过不少亲友,皆不知所然,没人能给他说明白。

博导究竟咋回事?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的文件规定,博士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导”)只是指导、培养博士生的一种工作岗位。可在我国,博导已经被当作一种资格、身份、职称使用,而且是比教授更高级的职称,代表权威的学术地位。

无论是在学界的学术会议还是在由政府、企业召开的会议上,介绍学者时都会说:“这是某某教授,博士生导师。”学者自己的名片的名字后面也会标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字样。而社会舆论同样对博导另眼看待,报纸杂志注明学者身份时,照例要加上一句“博士生导师”的称谓,以证明其不同于一般教授的权威资格。

高校里的情况更不用说,博导岂止是荣誉,而是早已成为比教授更高一级的学术资格或“职称”,享有比一般教授更高的岗位津贴和各种优待。更有甚者,在某些高校中,博导还与官职挂上了钩,成为选聘、提拔干部的一种必要条件或优先条件。

应该说,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关于博导的解释和定位基本上是妥当的,也符合国际惯例,适宜与国际接轨。因为在国外,指导博士生就是高校教师的一项份内工作,根本不是什么特殊身份或学术资格,也从来不会有人自称是“博导”。以美国为例,讲师只要有了成果和研究项目,就可以带博士生。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我国,社会和高校均不理会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博导的意见,硬是把博导变成了一种事实上高于教授的职称,使得愿自称博导的大有人在,而他人也愿意尊称他们为博导呢?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状况只能是由我们现行的博导评聘制度造成的。现在的博导评聘制度是:每年拥有博士点的高校都要进行一次新任博导的评聘工作。在评聘中,一个教师一般只有先当了教授才有资格申请博导,然后再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像评职称一样进行评审,最后通过了评审的教授才能获得博导资格,可以开始招收博士生和享受各种给予博导的优待。上述制度安排表明,当博导就是要比当教授更难,不仅要多过一道评审关坎,而且标准更高;当博导就是要比当教授荣耀,不仅能带博士生,而且可以享受到不少教授所没有的好处。正因有了这样的制度,才会导致博导在我国变味,成为一种事实上高于教授的学术职称和学术地位。

曾扪心自问:博导是职务吗?不应当是。既无级别也无下属,博导不管怎样看不是官;那么博导是职称吗?似乎也不是。比如人家美国,副教授甚至讲师就可带博士,这样,把博导视为比教授更高的职称未免牵强,说不通。其实,博导就是一项差事,说白了,是指某个教师承担有指导博士生的工作。

有趣的是,博导既非职务,也非职称,可为何国内要给教授评博导呢?思之再三,我想到的答案,评博导是激励教授的一种手段。

经济学说,人的行为,一定服从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业家,他们要追求赚钱的最大化;政府官员,则追求职位的最大化;而大学教师,肯定是追求职称的最大化。我认识在大学教书的师友无数,可从未听说他们有谁只愿做副教授,不肯当教授。

问题就在这里,当教师不同于从政,从政台阶多,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局正局……一路熬,最大化不易,故从政的为了职位最大化要终生勤勉;而当教师不同,只有讲师、副教授、教授三个台阶,人人都可最大化;而且一旦评上教授,差不多就可高枕无忧。

按现在的职称制度,博士毕业先做讲师,两年后可评副高;五年后可升正高,即是说,30岁的博士去大学任教,若论文够数,40岁前可升教授;论文少的,50岁也能评上教授。

这样麻烦就来了,评上了教授,船靠码头车到站,校方怎么激励教授呢?

当然,教授有敬业精神

现在的大学里,确有不少人评上教授后仍能专于学术,但不否认,也会有人懈怠歇气。某高校一位做系主任的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系给老师们派课,年轻的讲师、副教授都好商量,一呼百应;但要是一旦评了教授,哪怕是上月刚评上,接受任务就推三推四,与从前判若两人。

我对高校今天的状况所知不多,但相信这样的事不在少数,不然,教育部就用不着发话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了。

由此看,要激励教授,就得设计出新的台阶,20多年前,国人别出心裁,开始为教授评博导,你是教授,若不是博导,那么还不是最高级的教授,没有达到最大化目标。教授们为了评博导,于是又点灯熬油,再辛苦三五年,而这三五年内,不仅要多写书发论文,而且要听从领导调遣。从管理的角度看,用目标激励代替督促,无疑降低了管理难度,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说博导是激励教授的台阶,不会错。但要追问的是,欧美国家为何不给教授评博导呢?难道是他们的教授无需激励?非也。曾访问过西方的一些大学,就我所知,他们搞的是聘任制,除个别教授能签到终身合约,多数人都有任期,长则三年,短则一年,合约期满,校方不续聘就得走人。而且,你在某大学是教授,换到别的学校未必还是教授,教授非终身,故为保饭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显然,聘任制也是激励,与评博导有异曲同工之效。不过往深处想,两者却又有差异:聘任制是打破终身制;评博导是维持铁饭碗。谁优谁劣,虽不好作简单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聘任制是持续、重复的激励;而评博导是一次性激励,只取近功,难收长效。请问,在职称终身制下,教授评上博导后如何去激励?难道我们还要在博导之上再设什么台阶?

有消息说,国内某研究机构最近评选了学部委员,本人无先见之明,但此举却在意料之中。按现在评博导的做法,一年评一批,博导评多了,见多不奇,激励作用当然会递减。若要调动博导的积极性,就得再弄出新头衔来,否则没有新目标激励,功成名就,博导也就少了进取的动力。

敢打赌,评学部委员目前还是个开头,若职称终身制不破,各高校很快会仿而效之,至于叫什么名头不好说,但迟早一定会评,不信我们等着瞧!

我说这些,并非反对人家评学部委员,其实我想说的是,为了激励学者,我们不厌其烦地评这评那,没完没了,何不学习人家西方打破终身制、改行聘任制呢?有人说,打破终身制利益攸关,反对者多,设若如此,眼下也有个两全的办法,即评聘分开。教授可照评,名分也可终身,但待遇不搞终身制。教授只有被聘用,才能拿相应的薪水。这样双管齐下,各得其所,岂不善哉乎!

THE END
0.金融与统计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遴选实施办法调动导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 1 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教研〔2020〕11 号)、《湖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和关于岗位任职条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学院jvzq<84lv0now7jfw0io1rshq171:A49586/j}r
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导师介绍一 博士生导师简介(最好附照片):主要包括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 杜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1992年)。1992 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199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和2001年jvzquC41{|4lcx~cp0ipo8wwe1jbq|mk14804957765
2.山西大学贺天平博士生导师贺天平,男,1976年9月生,山西蒲县人。 职务 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常务编委 民进山西省委委员 民进山西省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民进山西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山西省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联络员 jvzq<84kjuz/uz0gf{/ew4{luvz1mxzz1htumx1:8?4dg0jzn
3.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李玉林性别:男 职称:教授指导关系:博导 职务: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毕业学校: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毕业专业:病理学最终学位:博士学位 最终学历:研究生毕业通讯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26号 电子邮件:ylli@jlu.edu.cn办公电话:0431-85619481jvzq<84ogfodkwj0ln{/gmz0ep5jpot133=:1<=3:0nuo
4.何治尧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7~至今 四川大学 硕士生导师 2021.7~至今 四川大学 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职务 四川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编辑技术分会委员 jvzq<84rjcxncl~0ue{/gmz0ep5jpot132<41=8990nuo
5.基础医学院关于进行2022年招收博士生人员认定工作的通知(6)超过规定年龄的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在研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且距项目结题时限为两年及以上,可向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招生资格申请,逐级进行审核。 三、分类认定:基础医学院只包含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认定。 四、专业技术职务: 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时,须至少4项标志性jvzq<84yyy4co|ltcfk/umz0gf{/ew4kphu0396:19;487mvo
6.袁昌青袁昌青,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牙学院高级访问学者,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青岛大学口腔医专业学位博士点、硕士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青岛市拔尖人才。多次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现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负责人jvzq<84fgpz/smz0gf{/ew4kphu039<813=557mvo
7.伍剑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职务/职称 教授 博士招生专业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型硕士招生专业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联系电话 办公地点 科研楼345 Email jianwu@bupt.edu.cn 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博士(1999年)。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jvzquC41ugk/d~uv0gjv0ls1kplp1:56;1825;3jvo
8.关于印发《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为加强我校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适应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jvzquC41itge0|iw0gjv0ls1kplp1:586194;A3jvo
9.全怡3.2019.01-2023.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4.2016.03-2018.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讲师 5.2013.04-2014.04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 研究助理 社会职务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jvzquC41ml~z0ƒzgn0kew7hp14628862385d39;46c?3;:71rcmf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