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发表十篇”当事人:无意被关注,不惧质疑和考验教育家澎湃新闻

作为一名非知名院校的本科生,万仲禹发表十篇SCI论文一事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后来想想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些情况。”万仲禹向记者坦言,因为在网络上受到关注,最近自己精神上也有一些崩溃。“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但我相信,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不管是为人,还是写文章,都要不惧质疑和考验。”

校外合作者给予高度评价

在万仲禹发表的十篇SCI期刊中,有9篇SCI论文的作者栏都出现了“Q. -D. Wang”的名字。记者从多方证实,“Q. -D. Wang”即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全德。

“万仲禹是一个非常勤奋,并且对学术充满热情的同学。他经常学习到很晚,有时半夜还发信息和我讨论一些问题。”王全德告诉记者。

2019年,刚回国不久的王全德来到中国矿业大学任职。万仲禹通过邮件联系上他,表达了自己希望跟随其学习的心愿。

“我们学校也在徐州,那时候我自己也没带什么学生。跟万仲禹交流后,我发现他的专业基础非常扎实,在学术方面也很有想法。他的兴趣也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契合,所以就决定带他了。”王全德思考后,决定答应万仲禹的请求。

两年多来,在王全德的指导下,万仲禹逐渐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多篇刊登在SCI期刊上的论文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内完成的。

万仲禹告诉记者,自己发这么多论文可能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他看来,学术论文的进阶之路并不难走。“多读文献、多思考,科研的思维就可以慢慢养成。只要想做科研,不管身在什么层次的学校,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来帮助自己。”

“我的论文都是基于一些很经典的学术文章,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改进和体系的扩充。我个人做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构思、建立数据库、搭模型、写作初稿等等。指导老师只负责文章构架调整和论文整体的完善。”万仲禹介绍。

万仲禹的说法也得到了王全德的证实。“我和万仲禹之间是根据论文的实际工作量来决定论文作者的顺序。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在做,我只是提一些意见,在论文写作、格式等方面指导他。”

网友们的关注也给万仲禹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一再对澎湃新闻表示,学院对自己的宣传本身是针对内部的,没想到会在网络上引起大家这样热烈的讨论。“很多人批评我高调,我想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无意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我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都很简单,不想被曝光。”

院校名气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学术能力的主要标准

对于一般的本科生而言,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已经不简单了,而万仲禹作为第一作者的10篇论文还都发表在了SCI期刊上。对此,王全德表示,给外文期刊投稿是他给万仲禹的建议。“国外期刊的审稿较为客观,不会因为作者所在的院校不知名,就拒绝有质量的论文。万仲禹的论文有独创性的内容,有些文章硕士、博士都不一定写得出来。”

“如果是一所知名高校的本科生在SCI期刊上发文,可能不会引起大家这么强烈的争论。”王全德认为,院校名气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学术能力的主要标准。

在王全德看来,万仲禹能够被香港城市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还获得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这已经能说明他的学术能力和水平。“香港城市大学在录取万仲禹时也是经过严格考核的。如果他的论文只有数量,没有实质内容,那学校肯定也能看出来。”

“希望他不要受那些质疑声音的影响,保持好心态,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扎实地走下去。”王全德表示。

“二本学生也有梦想”

澎湃新闻注意到,“二本院校”“本科生”“论文大神”等多重标签叠加在万仲禹身上,也引发了外界热议。《如何看待徐州工程学院一学生本科发了十篇SCI并全奖直博香港城市大学?》的帖子日前冲上了知乎热搜榜第二。

“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我在本科期间取得的成果,没有经过任何夸大的言语加工。”万仲禹在知乎上回应称,“我大学四年休息的日子加起来不超过两个月,我想支撑我走到现在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念告诉我把书读下去,读到博士,去做一些真正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二是已毕业的优秀的学长们,他们带给我一个可能,告诉我可以做到什么样。”

万仲禹向澎湃新闻证实,知乎上的帖子确实是他本人所写。

万仲禹说,自己亲自来写这个回答,也是希望成千上万的二本学生能够看到。他为广大不知名院校的学子们鼓劲说,现在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没有考好,上了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四年前他也是这当中的一份子。“我想二本中不乏也有和我命运相同的人,我觉得有必要也有义务站出来成为学弟学妹们的表率。”

作为不知名院校的本科生,万仲禹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说,985/211院校的学生也许不缺少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和有水平的指导老师,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二本院校的条件和师资情况。自己也曾一开始尝试过合成和催化两个方向,但是无奈学校连需要的实验仪器都提供不了,后来就放弃了在实验方向继续深入的想法,转而向理论计算,但心里还是不愿意放弃做科研的信念,因为成为科学家是儿时的理想。

“我们没有985/211院校的条件,但不代表二本的学生没有梦想,没有权利去追求科学的真理。”万仲禹说道。

THE END
0.喜报第一临床医学院两名本科生发表SCI论文两篇in Immunology(分区2区,IF=8.786)分别发表The non-oral infection of larval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induces immune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the colon of mice和A metabolite attenuates neuroinflammation, synaptic loss and cognitive deficits induced by chronic infec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两篇论文。徐州jvzquC41neyz7}|jo{/gmz0ep5jpot13589787687=10qyo
1.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经验总结研究生大论文中记录自己发表论文的章节回归正题,下面开始分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经验。 一、研究生论文及成果 本人研究生期间共发表了四篇论文(两篇第一作者SCI英文论文,一篇第一作者北大核心期刊论文,一篇第二作者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其中,一篇中科院二区SCI英文论文,一篇中科院三区SCI英文论文,两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毕业时,被评为云南省省级优秀毕业生、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29<1;8ftvkimg8igvcomu86486<8;?8
2.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年修订)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其他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时,必须以第一作者且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本规定中的“指南”系指2009年12月印发的《南京理工大学期刊论文jvzquC41iu4ol~xv0gjv0ls1av8338:913l0e::524g99A8;1rghg7mvo
3.一作发表6篇SCI,考上博士!他说:我从来不是“天赋型选手”研究生期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校级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校级学术之星荣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校2019、2020年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和2020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先后在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期刊检索6篇(2区3篇)、EI检索3篇,第二、三作者EI会议检索3篇,另有jvzquC41yy}/zqz0gf{/ew4:91j61l74c3<6:=:1rcmf0qyo
4.王曼曼教授团队发表我院2024年首篇中科院一区SCI论文近日,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曼曼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区TOP,IF 13.6)在线发表题为“Self-assembled Fe3O4-NH2@g-C3N4 composite for 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benzophenones in sea water and lake water coupled with LC-MS/MS det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为我jvzquC41{hy0whuv0kew7hp1eum1:93::667><7:6532;9123515869268:4;5739>/j}rn
5.我校近期发表三篇SCI一区高水平论文近期,我校教师发表了三篇SCI一区高水平论文。 王川龙教授及学生针对低秩和稀疏矩阵恢复的非凸模型求解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精确低秩和稀疏矩阵恢复的非单调牛顿法。数值结果展示明显优于其他模型算法,时间可减少一个数量级(即10倍以上),理论上证明了算法将收敛于问题的稳定点。该成果以“Low-Rank and Sparse Matrix RecjvzquC41yy}/v‚sw0gjv0ls1kplp1:5771=2;93jvo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与申请学位前学术水平基本要求3. 被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且IF≥3.0。 第三条 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 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SCI或者E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2篇以上(含2篇);或在jvzquC41|j~z0w|uwcl/gmz0ep5zl|o{1ir{f:4985930qyo
7.【校友故事】优秀!双非高校硕士一作发5篇SCI论文,成国际学术刊物赵宣硕士期间共以第一和合作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3篇,CSCD收录3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5篇(中科院2区3篇,3区1篇,4区1篇),CSCD收录1篇。国际著名学术刊物《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的审稿人。 精勤求学,迷茫中探索出路jvzq<84yf{4jowz0gf{/ew4kphu039;617?5:7mvo
8.专业第一、发表SCI论文10篇空军军医大学这位同学很“硬核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以第一或者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7.1,累计影响因子60;获西北地区研究生英语演讲邀请赛一等奖;获得空军军医大学优秀学员5次、研究生学习成才标兵1次、优秀学员骨干2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从播种到生根,从破土到开花,空军军医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高翔宇用奋斗绘就了青春精jvzq<84pgyy/ew|guv4dqv4dy{i0c8724651686414862?52:0nuou
9.我校博士生王永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riptaMaterialia》发表机械工程学院近年来非常重视研究生质量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国际学术论文。2016年至今,徐金梧教授团队指导的博士生王永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3篇研究论文被《Scripta Materialia》接收发表。 《Scripta Materialia》3年平均影响因子3.166,JCR冶金工程小类一区,TOP期刊。Scripta Mater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冶金材料jvzq<84og0{tvk3gfw4dp8}kpykofxsivco04974/29.594336:/j}rn
10.985高校博士生发表21篇SCI论文!总结保持高效写作的科研心得郭子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18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与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列车空气动力学。 今年26岁的郭子健,已经共发表SCI论文21篇,总被引123次。其中,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8篇,三区1篇,四区1篇,有6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参与国家自然科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8<768ftvkimg8igvcomu86359=8;>;
11.3年5篇SCI论文,她在科研路上勇敢追梦!姜心茹,女,21岁,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曾在Applied Acoustics(中科院二区,If:3.614)和Frontiers in Physics(中科院三区,If:3.718)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曾担任自动化类208班团支书及校,团委组织部成员。 jvzquC41zkgpdjt0zc{u0niw0et0kwkq13673:4555;257mvo
12.【奋进西华·人物】王世松:考上博士,发表7篇SCI!“硬核”学霸用人物名片王世松,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攻读研究生期间,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三等学业奖学金1次。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发表于中科院3区。第二作者4篇(导师为第一作者),分别发表于中科院1区、中科院2区、中科院2区、中科院4区。进入实审阶段jvzquC41yy}/zqz0gf{/ew48e1851l=524g27A<781vbin3jvo
13.拿国奖、7篇SCI,重大研究生获人民日报点赞!重庆大学材料学院2020级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党员。 SCI论文一作7篇,个人H因子为12; 获得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重庆市优秀毕业生、 重庆大学十佳创新创业先进个人; 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创项目一项,顺利结题; 获得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三等奖; 重庆市“科慧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jvzq<84pgyy/e‚tn0eun1pg1ctzjeuju146356571480exsvgpz`6€;xGSlXpƒ3jvor
14.本科5篇SCI,武大小伙这样搞科研—新闻—科学网作为一名本科生,刘建鑫发表了5篇SCI论文,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dvancedMaterials和ACSOmega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在大学四年内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他本人长久以来的付出,也离不开学院为良才提供的肥沃土壤。在兴趣的驱动下,早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刘建鑫就主动联系了班主任刘泽教授,几次交流之后便决定加入课题组,着手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pgyy0497619564>>7:0yivv
15.6篇一作SCI,他从福建师大博士毕业!参加过三次国内外会议、发表过三次会议论文摘要、做过两次会议口头报告和会议墙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 Eng. J.、Energy Environ. Mater.、J. Phys. Chem. Lett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共参与5项科研任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SCI研究论文以及2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目前已入职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接下来jvzq<84pgyy/e‚tn0eun1pg1ctzjeuju146356621490exsvgpz`fz}{YoN17n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