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六月的某一天,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嘈杂的工地上土石翻动和铁器碰撞的声音逐渐停止了。一个个工人从岗位上下来,大汗淋漓,周身疲惫,连去吃饭都有点提不起劲,要先歇一歇。工人们聚集在阴凉处,谈话家常,工地逐渐响起了嬉笑吹牛的声音。
在他们手舞足蹈交谈的画面中,有一个安静的背影有点格格不入。
他同样戴着一顶黄色的安全帽,身上的短袖被汗水浸湿,周身都是工作后的泥灰;
但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侃大山,反而低头静默地看着手里的东西。
走近一看,你会发现他捧着一本高中的旧课本,面色安然地看着。
但他身边的工友却对此并不讶异,看起来已经习以为常,依旧在不远处说笑。
在工地上看书的人就是郇政华,他们的故事说出来让人有些感慨。
因病与大学失之交臂
郇政华是山东莱芜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常常被教导要为父母分忧。
他也非常懂事,小小年纪就会上山砍柴、生火做饭、打理家务,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也井井有条。
郇政华不仅把家里打理得很好,对于自己的学业也兢兢业业。认真刻苦加上年少聪慧,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郇政华的任教老师对他这个好苗子很是喜爱,不仅认真辅导,还对他生活多有照顾,对他的未来报以厚望。
郇政华不负所望,在初升高的时候以549的成绩顺利考进了当地一所很好的高中。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考上高中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样的高分更是难得一见。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顺利地发展下去。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扰乱了郇政华的学习轨迹。
由于家里比较贫困,家里伙食并不好,此外郇政华每天要兼顾学习和家务,缺少必要的休息,导致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有一次在做作业的时候,郇政华发现自己看不太清东西了,但他以为只是有点疲劳,没太放在心上,更何况家里也没有什么闲钱可以给他治疗。
临近高考,一双原本明亮的眼睛被炎症弄得充满了脓水,他基本上无法视物了。
走进考场的时候,郇政华心中很不安,仿佛预见了自己的失败。做题的时候,他连题目都看不太清,不出意外地没有考上大学。
郇政华知道落榜的消息后没有太过激动,只是默默地流泪,虽然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他还是很难过。
自己原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但最终输在了身体状况上,他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对于郇政华来说,生活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了,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颓废,读不了大学就去工作吧。
成了泥瓦匠
刚成年不久的郇政华收拾好行装跟村里的人一起入城打工去了。
没有大学文凭的郇政华在城里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全靠自己的劳力赚钱。
刚进城的日子他很迷茫,先后卖过粮食,也卖过煤球;
但苦于没有门路,没有经验,也没人指路,他赚不到什么钱,甚至穷得揭不开锅,还得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后来,他听别人说在工地上起码卖力气就可以领工资,比现在这样有上顿没下顿要好得多,就决定到工地上试试看。
郇政华最开始只能做个小工,天天给别人打下手,就干些手提肩扛的工作,下班的时候总是累得直不起腰来。
有了泥瓦手艺,郇政华终于不用再干累死累活的杂活,成了一个相对没那么累的泥瓦工。
就这样,郇政华干了30年的泥瓦工作,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熬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男人。
他过着和大部人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工作赚钱,娶妻生子。
但在平凡乏味的生活下,郇政华深埋着一个梦想——重新高考,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自己的梦想是其次,首先要保障好家里人的生活。
郇政华为了攒钱,生活中处处节俭,家里几乎从不去饭店吃饭,除了必要的花销,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也许平时最奢侈的就是跟工友一起喝个啤酒。
有时当天的工作比较早昨晚,他就拿出编织袋到工地上捡废品,但他捡废品不是用来换钱。
工地上废弃的纸板钢筋、工友的啤酒瓶等等都被他收集起来去废品站换旧书旧报。
郇政华对换来的书非常宝贝,把它们收拾得整整齐齐,放置在纸箱里。
空闲的时候,他就拿出随身携带的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直到2017年,郇政华最小的儿子考上了青岛理工大学,家里儿女都学业有成,他们家的负担逐渐变轻了。
他看到儿子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有些激动,拿着看了又看,不禁幻想: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能拿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通知书呢?
心里虽是这样想,郇政华对于这个梦想却不曾告诉过任何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不例外。
因为郇政华心里还是有些羞涩,想必不会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大学梦。
孩子们上大学了,高中的课本都要变卖,但郇政华把它们保存了下来,悄悄地带到工地上去,工作之余就拿出来研究学习。
大家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工友们工作累了都要好好休息一阵才缓得过来,但郇政华手中的书好像就是他的加油站,读书就是最好的休息。
在面对课本的时候,当年那个年少聪慧的青年仿佛就回来了。
即便是自学,郇政华也能够很快地把握书中的知识,学起来并不费力。
但在郇政华学习的时候,身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开玩笑的声音。
毕竟许多工友都无法理解郇政华不同寻常的愿望,他们认为已经到了这把年纪,还不如想办法多攒几个钱。
等孩子们成了家安享晚年,干嘛还费那么大力气去上大学呢?
面对绝大多数人的不理解,郇政华并没有放在心上,让他比较吃惊的是一个叫宋春献的工友对于他的学习并没有鄙夷,反而很赞成。
郇政华和宋春献聊了聊,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经历是那么相似。
宋春献当年是由于家里太穷无法缴纳大学的学费,才没有上成大学。
宋春献还告诉郇政华,自己非常敬佩他的毅力和决心,等家里孩子们稳定了他也会好好学习。
郇政华对此很是惋惜,他决定带着宋春献的希望继续备战高考。
考上大学
就在儿子高考后的一年,郇政华就参加了高考,还收到了济宁职业技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实际上,郇政华由于有工作在身,差点耽搁了学校报名。
郇政华在高考结束后就回到工地继续打工,因此错过了专科的报名,还是在补录的时候让女儿帮自己填的志愿。
如果不是名额有剩余,郇政华差一点又要错失进入大学的机会。
而正是郇政华让女儿帮忙填志愿之后,家里人才知道他不动声色地参加了高考,还上了个大学。
家里人对于郇政华这个年纪能够考上大学很是敬佩,但对于郇政华要不要上大学却沉默了。
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两个孩子还没有稳定下来,家里还有老人家要赡养;
郇政华去上学使得家里缺少了主要的经济支持,还要多支出一份学费,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情况。
郇政华的妻子不同意丈夫去上大学,两个孩子沉默不语,显然也不太赞成。
郇政华回家跟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郇政华的父亲沉思了一阵,最后说:
“家里的钱只能留着家里用,你要是真想上大学,就得自己把该准备的费用准备了。”
一阵交流下来,只有父亲一人同意郇政华去上大学,但家里其他人大部分不同意,郇政华只能借口去淄博打工,随后到济宁的学校报道。
郇政华一个大龄考生前来报到,显然会引人瞩目。
进入校门的时候也许大家都把他认作学生的家长,到领取资料的时候负责老师请学生自己领取,听他说自己就是学生时有些惊讶。
领导见到郇政华后向他了解了情况,又跟郇政华聊了许久,他非常欣赏郇政华一心向学的精神,向上级反映之后,决定免去他三年的学费。
郇政华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感觉这仿佛一场梦,自己竟然真的步入了大学校门,即将正式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了。
学期正式开始后,郇政华很快融入了学校生活。
一学期刻苦学习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如鱼得水,把考卷答得很完美,考到了鲜有的高分——98分,名列全系第一。
这个成绩让他在这个学校都出了名,学校里一些同学把他的轶事传到了网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
成名后归于平静
他的事迹最后还登上了央视新闻,被许多人视为学习者的模范。
但他并没有放下家人不顾,每到寒暑假,他都会打多份工补贴家用。
他尽可能地找了多份工作,连轴转地赚钱,为了把平时自己上学时没法赚的钱赚回来。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郇政华所在的学校通知线上上课,郇政华仿佛找到了平衡学习与工作的方法。
他与一个工友合租了一个破旧的小屋,每到白天,他依旧到工地上打工赚钱。
晚上回家后看网课回放把一天的课程赶上,为了弄懂一些问题,他常常深夜才能入睡。
2021年6月,郇政华的女儿诞下了一个孩子,郇政华当外公了,然而他又刚刚大学毕业。
就在成为外公的第二天,郇政华的学校通知他前去领取毕业证书。
那一天,郇政华好好地打扮了一番,他找出了自己最体面的一件衣服;
又开着妹妹转给自己的一辆破旧的五菱面包车,来到了学校。
他很庄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毕业证书,在红幕前请人为他拍了一张不那么正式的毕业照。
从大学毕业了,郇政华给很多家公司都投了简历,但很显然社会上没有企业会要一个年近60的毕业生,毕竟他马上就要退休了。
许多公司都听说了郇政华的事迹,但考虑到实际,他们还是婉拒了郇政华。
郇政华对于他们也并没有怨言,很清楚现在年轻人就业都困难,自己这个年纪想要重新就业并非易事。
他没有纠结太久,回到了工地上,继续干着已经干了三十几年的老本行。
在工地上,许多人都因为他的新闻对他敬佩有加。
许多工友都喜欢听郇政华讲自己在大学的轶事,也有人会问他后不后悔白花了三年上大学。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梦想,但是否都被生活磨灭了呢?
郇政华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坚定,什么时候追梦都不晚。
不如尽力试一试,生活不会辜负认真对待它的人。
-完-
作者 | 李欣欣
编辑 | 阿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