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黄文政,何亚福 育娲专家团队
摘要
本报告的2022版发布于2022年2月,主要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20》有关全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以及各种物价来估算各种育儿费用。本报告的2024版主要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来重新估算各种育儿费用,并重点更新了有关女性生育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本报告参考了多篇有关论文的研究成果,详见末尾的参考文献。
本报告所称的“生育成本”,既包括从怀孕到分娩的成本(即“生的成本”),也包括养育和教育成本(即“育的成本”)。其中“育的成本”占了大头,“生的成本”仅占很小一部分。此外,生育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在本报告中,“生育成本”与“养育成本”是作为同义词使用。
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分别占77.4%、45.6%和33.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通过研究分析,本报告得出如下结论: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按城镇和农村区分:
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5万元。
按不同省份区分:
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4.9万元,青海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7.9万元。
按收入水平区分:
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25533元,即约12.6万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281730元,即约28.2万元;
中间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446582元,即约44.7万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691765元,即约69.2万元;
高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315254元,即约131.5万元。
按城镇和农村家庭的孩次区分:
城镇一孩0-17岁平均养育成本为66.7万元;
城镇二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52.5万元;
城镇三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9.9万元。
农村一孩0-17岁平均养育成本为46.3万元;
农村二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6.5万元;
农村三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27.7万元。
养育成本的国际比较: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育龄家庭养育孩子,除了要付出直接的财务成本以外,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包括休产假、看护孩子和接送孩子的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增加的家务时间。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3.67个小时增加到了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1.56个小时增加到3.03个小时。
研究显示,养育孩子会导致女性有报酬工作时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孩子4岁前。但中国男性的有报酬工作时间在成为父亲后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孩子0岁至3岁时,女性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分别减少15小时、12.5小时、5小时、7小时。女性照料孩子0-4岁减少的工作时间合计为2106小时。如果按每小时工资30元计算,孩子在4岁时,女性减少的工作时间的成本为63180元,即约6.3万元。
研究发现,养育孩子会显著减少母亲的闲暇时间。在一孩家庭中,孩子处于0~6岁、7~12岁和13~18岁时,母亲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2.6小时、7.7小时、5.0小时。对相应年龄段的二孩家庭,母亲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4.0小时、9.1小时、8.6小时。总的来说,一孩在0-18岁期间,母亲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8.7小时;二孩在0-18岁期间,母亲养育两个孩子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10.8小时。
养育孩子也会减少父亲的闲暇时间。在一孩家庭中,孩子处于0~6岁、7~12岁和13~18岁时,父亲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8.8小时、5.5小时、2.8小时。对相应年龄段的二孩家庭,父亲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0.5小时、7.5小时、4.1小时。总的来说,一孩在0-18岁期间,父亲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5.9小时;二孩在0-18岁期间,父亲养育两个孩子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8.2小时。
生育孩子还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综合多篇论文的研究数据,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2%-17%, 其中12%的下限是同一篇论文里的控制其他变量以后的估算。此外,女性工资率下降的幅度,随数据年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由于生育成本过高、女性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等原因,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最低的。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绝大部分国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可以看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双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不到2016年的一半,用出生人口塌陷来形容现在的人口形势一点也不夸张。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左右,不仅低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比严重少子老龄化的日本还低不少。
生育成本过高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负面因素之一。为此,全国层面亟需尽快出台减轻育龄家庭生育成本的政策。具体措施包括现金和税收补贴、购房补贴、增建托儿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引进外国保姆、推广混合办公、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允许辅助生育技术以及高考和学制改革等。
目录
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2、估算全国家庭孩子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
3、估算大学期间的养育成本
5、估算31省份的平均养育成本
6、估算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
7、估算城镇和农村一孩、二孩、三孩的养育成本
8.3 养育孩子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
9、养育成本的国际比较
10、理想子女数的国际比较
11、中国结婚人数和结婚率连续多年下降
12、建议出台减轻生育成本的政策
13、减轻生育成本的具体措施
1)现金和税收补贴
2)购房补贴
3)增建托儿所
4)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
5)引进包括外国保姆在内的外国劳工
6)推广灵活办公模式
7)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8)允许辅助生育技术
9)教育改革(减少高考内卷,缩短学制)
14、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正文
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1: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
图1: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2、估算全国家庭孩子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
说明:在本报告中,0-2岁是指0岁至不满3周岁;
3-5岁是指3周岁至不满6周岁,对应幼儿园阶段;
6-14岁是指6周岁至不满15周岁,对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15-17岁是指15周岁至不满18周岁,对应高中阶段;
18-21岁是指18周岁至不满22周岁,对应大学本科阶段。
养育成本包括如下两大部分:
一是消费性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和非教育支出两大类。教育支出包括保姆费、托儿费、学杂费、教材、参考书、课外书费,教育软件费,学习所用交通费,择校费,在校伙食住宿费,课外辅导费,以及其他教育费用。非教育支出包括食品支出、衣物支出、居住支出、日用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娱乐支出。
二是非消费性支出,包括保险支出、人情往来支出、捐款等。
消费性支出是养育成本的主要部分,非消费性支出只占养育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本报告估算的养育成本主要是指消费性支出。
根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如果各个年龄段的消费支出是相同的,那么把孩子抚养到刚刚年满18周岁的平均支出为:24538*18=441684元,其中,城镇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0391*18=547038元,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6632*18=299376元。
但实际上,各个年龄段的消费支出并不是相同的,所以上述的估算成本并不准确。下面分别估算不同阶段的平均养育成本。
首先是怀孕期间的成本,包括办卡建档、营养品、产前检查费用以及备孕用品,估算平均支出为1万元左右。
其次是分娩和坐月子费用,包括住院费用、顺产或剖腹产费用,以及部分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这项费用的高标准和低标准相差很大,估算平均支出为1.5万元。如果产后需要去月子中心,则费用更高。
0-2岁婴幼儿的养育成本,一方面,婴幼儿不需要烟酒和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婴幼儿的奶粉和尿布支出比成年人更多。我们假设0-2岁婴幼儿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同,则平均每年为24538元,三年共73614元。
3-5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在人均消费支出的基础上,再加上平均每月1000元(即每年12000元)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支出,则平均每年养育成本为24538+12000=36538元,三年共109614元。
6岁-17岁子女的教育成本较高,而父母自身的教育支出则少得多。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的数据显示,孩子的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占养育成本比例达34%。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支出构成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469元。假设有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母、正在上中学的孩子),那么这个家庭2022年的教育文化娱乐总支出为2469*3=7407元。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家庭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中,孩子占了大部分,父母只占小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估算这个家庭孩子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469*2=4938元,而父母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469元。
根据上述估算方法,我们可以把6-14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在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已经包含一项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69元)的基础上,再加上一项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69元,即按2022年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养育成本为24538+2469=27007元,九年共243063元。
考虑到高中阶段不再是义务教育,并且有部分高中学生是在校住宿,所以我们把15-17岁高中三年的养育成本在6-14岁孩子养育成本的基础上,每年再加上2000元,即平均每年养育成本为27007+2000=29007元,三年共87021元。
表2:全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
按照以上方法估算,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312元,即约53.8万元。
3、估算大学期间的养育成本
虽然中国法律规定18岁是成年年龄,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已满18岁的子女,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依靠父母支付,所以还需要估算大学四年的养育成本。
公立大学的学费随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每学年5000-8000元,个别专业(例如艺术、音乐表演等专业)每学年8000到10000元。民办大学的学费一般为每学年1.2万-2万元。住宿费每学年1000-2000元左右。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平均每学年学费按1万元计算,住宿费按每年1500元计算,生活费按每月2000元计算,则大学本科期间每年的养育成本为:10000+1500+24000=35500元,四年共142000元。
表3:全国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
按照以上方法估算,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80312元,即约68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实际上,城市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于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高收入家庭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于低收入家庭的养育成本。所以,还需要分别估算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养育成本。
4、估算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23.85%,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67.78%。
按照上述比例估算,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6699元,即约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4868元,即约36.5万元。
至于大学四年的养育成本,无论是城镇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学费和住宿费是一样的,区别主要是生活费。
表4:全国城镇和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
5、估算31省份的平均养育成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表6-20《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2022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2683元,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74%;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6045元,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88%,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全国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如果31省份居民的养育成本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也与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相同,那么我们可以得到31省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如表5:
表5:分地区的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
从表5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4.9万元,青海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7.9万元。
6、估算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下:
20%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
20%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
20%中间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8元
20%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
20%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6元
从上述数据可知:
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32%,
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34%,
中间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96%,
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8.51%,
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4.33%。
如果五等份分组的家庭孩子的养育成本也是按照上述比例,那么:
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25533元,即约12.6万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281730元,即约28.2万元;
中间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446582元,即约44.7万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691765元,即约69.2万元;
高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315254元,即约131.5万元。
表6:按收入水平区分的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元)
7、估算城镇和农村一孩、二孩、三孩的养育成本
上述估算是假设男孩与女孩的养育成本相同,并且没有区分孩次。实际上,不同孩次的养育成本是不同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报告,独生子女的养育成本比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高27%,而三孩及以上家庭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比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低24%。也就是说,如果独生子女的养育成本是1,那么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是0.7874,三孩及以上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是0.5984。
考虑到中国城乡生育率的差别,我们可以作出合理假设:本报告的城镇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接近城市一孩家庭的养育成本;本报告的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接近农村二孩家庭的养育成本。
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孩子,那么一孩的衣服、爬行垫、玩具等,二孩也可以使用,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平均衣着开支为1365元,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二孩在0-2岁时的一半衣服使用一孩的旧衣服,另一半是新买的。这样养育二孩的衣着开支一年可以节省683元。另外,0-2岁的孩子也不必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这样可以节省居住开支5882元。这样,养育0-2岁的二孩的衣着开支和居住开支每年一共可以节省6565元。如果一个家庭的二孩比一孩大四、五岁以上,那么一孩还可以帮忙父母照料二孩,从而节省父母照料二孩的时间和精力。
如前所述,0-2岁婴儿的养育成本,我们假设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同,则平均每年为24538元。如果是养育二孩,那么,0-2岁二孩的养育成本,平均每年为24538-6565=17973元。可见,0-2岁二孩的养育成本比一孩低6565/24538=26.75%,或者说,0-2岁一孩的养育成本比二孩高6565/17973=36.53%。
但对于3-5岁以及6-17岁的孩子来说,由于上幼儿园的费用以及学习费用需要分别支付,并且孩子逐渐长大后,也需要一个单独的房间,所以各方面节省的费用不会像0-2岁时节省得那么多。如果中国家庭0-17岁一孩、二孩、三孩养育成本的比例与美国家庭相同(即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比例为1:0.7874:0.5984),那么中国城镇和农村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如表7所示:
表7:全国城镇和农村0-17岁分孩次养育成本
图2:全国城镇和农村0-17岁分孩次养育成本(元)
1)休产假。根据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最近各省份修订的新计生条例,普遍延长了产假(多数省份的产假延长到158天),并新增育儿假。虽然延长产假有助于让女性有更多时间照看孩子,有利于家庭育儿,但如果延长产假带来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必然会导致企业尽量避免招聘育龄女性,从而加剧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2)看护孩子和接送孩子的时间。孩子在3岁以下都是要有人照料的,这3年都是时间成本,如果雇佣保姆或月嫂照料孩子,或者把3岁以下的孩子送去托儿所,可以减少时间成本,但要增加费用成本;而且,目前中国的托儿所严重不足。3-5岁的孩子一般都送去幼儿园,可以减少家长的时间成本,不过接送孩子去幼儿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6-11岁的孩子上小学,一般也需要家长接送。如果学校的上学和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上下班时间同步,那么接送孩子所花时间较少;如果时间不同步,接送孩子所花时间就较多。
3)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间。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3.67个小时增加到了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1.56个小时增加到3.03个小时。
4)养育孩子也会导致女性做家务的时间增加,减少闲暇时间和有报酬的工作时间。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许琪发表在2018年7月《妇女研究论丛》的论文《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中国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女性在生育子女以后,她们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会比未婚时减少2.811 小时,闲暇时间也要减少2.106 小时,而这些减少的时间几乎全部增加到了家务时间之中。
在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被动失去晋升机会,是职场婚育女性可能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还有一些职业女性在婚育后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几年,但家庭主妇几年后再重新回归职场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她很可能已经与企业文化和工作岗位内容严重脱节了,几年后再就业时可能和职场新人的能力水平差不多,而同等条件下企业基于学习能力、社保缴费率等因素更愿意招聘职场新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俊及该院教授石人炳发表在2021年第4期《人口与经济》上的论文《中国家庭生育二孩的边际机会成本——基于收入分层的视角》显示,与生育之前相比,生育一个孩子使得妻子的就业几率下降约6.6%;继续生育第二个孩子,妻子的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而生育行为对丈夫就业几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2021年12月发布调查数据显示,0-17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辅导作业和接送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分别占76.1%、67.5%和63.6%。在业女性工作日平均总劳动时间为649分钟,其中有酬劳动时间为495分钟;照料家庭成员和做饭、搞清洁、日常采购等家务劳动时间为154分钟,约为男性的2倍。
目前中国家庭养育孩子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主要由女性承担,她们很难在抚养孩子的同时兼顾繁重的职场工作。由于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生育不够友好,女性生育孩子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过高,有些女性不得不放弃生育孩子,以换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机会。这也是中国低生育率的原因之一。
我们建议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推广在家办公、引进外籍保姆等政策措施,有助于减轻女性付出的时问成本和机会成本,详见本报告的第 13 节。
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何雨辰和於嘉的工作论文,基于2010-2020 年CFPS的纵向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生育对男性和女性的时间分配有不同影响。中国妇女生孩子会导致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而用于工作、闲暇(娱乐)、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则会减少。但中国男性的有报酬工作时间在成为父亲后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女性照料孩子0-4岁减少的工作时间合计为2106小时。如果按每小时工资30元计算(2022年富士康郑州工厂招工的时薪为30元),孩子在4岁时,女性减少的工作时间的成本为63180元,即约6.3万元。
研究还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每周工作时间减少达到20小时,而大学学历及以上女性的每周工作时间只减少10小时,但高学历女性工作时间减少持续时间更长,不仅仅是在孩子4岁前。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孩子在3岁及以下,女性工作时间减少幅度最大。
8.3 养育孩子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
养育孩子还会导致女性的长期工资收入下降。生育后,女性为了照顾家庭可能会选择能更方便照料孩子、但工资更低的岗位。
根据於嘉和谢宇发表在《人口研究》2014年第1期的论文《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相比没有生育的女性,生育一个子女会使女性的工资率下降7%,生育两个子女会使女性的工资率下降16.8%。
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许琪发表在2021年第5期《社会学研究》上的论文《从父职工资溢价到母职工资惩罚》,每生育1个子女会使女性的年工资收入下降17.0%,小时工资下降17.4%。但市场部门与国有部门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在国有部门,平均每生育1个子女,女性的年工资收入和小时工资将下降12.2%和12.7%;而在市场部门,生育对女性年工资收入和小时工资的惩罚效应则高达29.1%和29.3%。
根据贾男、甘犁、张劼发表在2013年第5期《经济研究》的论文《工资率、“生育陷阱”与不可观测类型》,生育会导致女性在生育当年的工资率下降18%。
根据张川川发表在2011年第5期《人口与经济》的论文《子女数量对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和工资的影响》,采用2004-2006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城镇女性多生育一个子女会使工资水平降低76%。
根据王俊及石人炳发表在2021年第4期《人口与经济》上的论文《中国家庭生育二孩的边际机会成本——基于收入分层的视角》,使用CFPS 2010—2018年5期追踪数据研究发现,生育一个孩子将使得家庭总收入(包括父亲和母亲收入)下降5.6%;继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总收入再次下降7.1%。
母职惩罚和子女年龄相关。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申超的论文《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女性在刚刚生育结束时母职惩罚效应较大,随着距离生育时点越来越远(子女年龄越来越大),母职惩罚效应逐渐弱化。此外,母职惩罚现象在近年来不断加剧。当控制了年龄和地区后,在1989年,每多生一个孩子就会导致女性工资率降低9.41%,而到了 2015 年,每多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降低17.47%。
上述研究结果列表如下:
表10:国内关于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性生育一个子女导致的工资率下降,张川川给出的工资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6%;於嘉和谢宇给出的工资率下降幅度最小,只有7%。许琪、贾男、申超三篇论文给出的数据相差不大,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7%左右。综合多篇论文数据,我们估计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2%-17%,其中12%的下限是同一篇论文里的控制其他变量以后的估算。此外,女性工资率下降的幅度,随数据年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国外许多有关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论文都得出统计显著的结论,生育孩子会导致母亲工资率下降,但下降的具体幅度,不同的研究结果给出的数据并不一致。
Budig,Michelle J.和 Paula England发表在2001年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的论文“The Wage Penalty for Motherhood.”使用 1982-1993 年美国全国青年纵向调查的数据(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和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母职工资惩罚,结果显示,每生一个孩子,母亲工资率下降7%。由于有更多孩子的母亲,工作经验较少,在对工作经验进行控制后,每生一个孩子,母亲工资率下降5%。
Shelly Lundberg 和 Elaina Rose 发表在2000年第6期Labour Economics杂志的论文“Parenthood and the earnings of married men and women”发现,第一个孩子的出生会导致已婚夫妇在时间和精力上的重新分配。平均而言,生第一个孩子会使母亲的工资率下降5%,父亲的工资率上升9%。母亲的工作时间减少了45%,但在整个样本中,父亲的工作时间没有显著变化。
Jorge M. Agüeroa, Mindy Marksb和 Neha Raykar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The Wage Penalty for Motherhoo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对 21 个发展中国家的近 13 万名妇女进行了标准化家庭调查,研究发现,与无子女的妇女相比,妇女每多生一个孩子,工资收入就会减少22%。如果考虑到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妇女每多生一个孩子的工资将减少7%。
根据Jeremy Staff 等人 2012年2月发表在Demography 杂志的论文“Explaining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During the Early Occupational Career”,女性每生育一个孩子,工资率下降6%。
根据马里兰大学教授Joan R. Kahn 等人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The Motherhood Penalty at Midlife: Long-Term Effects of Children on Women’s Careers”,采用1968–2003的美国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ng Women数据研究发现,女性生一个孩子,工资率下降5.2%;生两个孩子,工资率下降12.2%;生三个孩子,工资率下降17.2%。
根据Olena Y. Nizalova等人在2016年发表的论文“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in Times of Transition”,乌克兰女性只生一个孩子会使工资率下降17%,生两个孩子会使工资率下降29%。平均来说,每生育一个孩子就会使工资率下降19%。
根据竹内麻贵(Maki TAKEUCHI)在2018年发表的论文“Motherhood Penalty in Japan”,日本女性生育一个孩子,工资率下降4%;生两个孩子,工资率下降12%;家里有学龄前儿童的女性,工资率下降4%-6%。
根据Henrik Kleven等人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Child Penalties Across Countries: Evidence and Explanations”,女性生育后收入下降的原因,包括就业率下降、工作时间减少以及工资率下降。该论文研究了北欧国家瑞典和丹麦、英语国家英国和美国、德语国家德国和奥地利的母职惩罚,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生育孩子后5至10年),瑞典和丹麦的母亲收入下降分别为27%和21%,英国和美国的母亲收入下降分别为44%和31%,德国和奥地利的母亲收入下降分别为61%和51%。
根据Henrik Kleven等人在2018年发表的论文“Children and Gender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Denmark”,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工资率下降约9%。
根据TUC(英国工会联合会)在2016年发表的报告“The Motherhood Pay Penalty”,英国42岁的有孩子的女性,与相同背景的无孩子的女性相比,工资率低7%。
出台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也有助于减轻母职惩罚。根据Petersen等人在 2014年发表的论文“From Motherhood Penalties to Husband Premia: The New Challenge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 Policy,Lessons from Norway”,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挪威由于出台了广泛的性别平等政策,到1990年代中期,对于有一个、两个和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而言,在人口层面,母职工资惩罚分别仅为1.4%、2.5% 和 3.9%,而在职业层面,母职工资惩罚下降到接近于零(0.4%、0.4%、0.8%)。
国外关于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结果列表如下:
表11: 国外关于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
综合国外多篇论文的研究结果,如果取中间数据,每生一个孩子,女性工资率下降7%左右。而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女性工资率下降17%左右。因此,我们估计中国的母职工资惩罚程度可能比欧美国家更严重。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杜凤莲、赵云霞、钟森丽合写并发表在《劳动经济研究》2023年第3期的论文《中国城镇家庭的育儿时间成本》,利用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 (CTUS) 数据研究育儿对父母时间配置的影响,估算家庭育儿时间成本。研究发现,养育孩子会显著减少母亲的闲暇时间。在一孩家庭中,孩子处于0~6岁、7~12岁和13~18岁时,母亲每天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8小时、1.1小时、0.7小时,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2.6小时、7.7小时、5.0小时。对相应年龄段的二孩家庭,母亲每天的闲暇时间分别减少2.0小时、1.3小时、1.2小时,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4.0小时、9.1小时、8.6小时,详见下表:
按照上述数据,一孩家庭母亲在孩子18岁时,由于养育孩子而减少的闲暇时间总数达到8564小时,平均每周减少8.7小时;二孩家庭母亲在二孩18岁时,由于养育两个孩子而减少的闲暇时间总数达到10651小时,平均每周减少10.8小时。
养育孩子也会减少父亲的闲暇时间。在一孩家庭中,孩子处于0~6岁、7~12岁和13~18岁时,父亲每天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3小时、0.8小时、0.4小时,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8.8小时、5.5小时、2.8小时。对相应年龄段的二孩家庭,父亲每天的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5小时、1.1小时、0.6小时,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0.5小时、7.5小时、4.1小时,详见下表:
按照上述数据,一孩家庭父亲在孩子18岁时,由于养育孩子而减少的闲暇时间总数达到5827小时,平均每周减少5.9小时;二孩家庭父亲在二孩18岁时,由于养育两个孩子而减少的闲暇时间总数达到8069小时,平均每周减少8.2小时。
根据Bruce Bradbury 在2004年11月发表在Labor & Demography的论文“Using Time-Use Data to Estimate the Full Costs of Children”,在一孩、二孩、三孩家庭中,澳大利亚母亲每周减少的闲暇时间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孩家庭母亲在孩子为3-4岁时,减少的闲暇时间最多,每周减少10.5小时;二孩家庭母亲在二孩年龄为0-2岁时,减少的闲暇时间最多,每周减少16.1小时;三孩家庭母亲在三孩年龄为0-2岁时,减少的闲暇时间最多,每周减少11.9小时。为何三孩家庭母亲在三孩年龄为0-2岁时,减少的闲暇时间还不及二孩为0-2岁时?原因是,大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忙照料三孩,从而减轻母亲照料三孩的负担。
虽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数据分年龄不完全相同,不过可以大致比较一下。杜凤莲等人的论文显示,中国一孩家庭在孩子0-6岁时,母亲每周减少的闲暇时间为12.6小时;二孩家庭在二孩0-6岁时,母亲每周减少的闲暇时间为14小时。可见,与澳大利亚相比,中国一孩家庭母亲减少的闲暇时间更多,而二孩家庭母亲减少的闲暇时间与澳大利亚相差不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总的来说,澳大利亚母亲减少的闲暇时间比父亲更多,但二孩家庭父亲在二孩为5-11岁时,减少的闲暇时间比母亲更多,可能是因为父亲要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和陪伴5-11岁的孩子。
根据杜凤莲等人的论文,在法国和意大利,孩子使父母的闲暇和自我照料时间平均每天减少2小时 (Pailhé et al., 2019)。孩子年龄对儿童照料和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同样重要, 儿童照料时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急剧减少 (Gustafsson & Kjulin, 1994; Craig & Bittman, 2008)。当父母双方均为全职工作人员时, 依据父母放弃的闲暇时间估算儿童时间成本,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抚育3岁以下孩子使父母每人每天的闲暇时间减少1.6小时 (工作日内),抚育3~14岁孩子父母的边际闲暇时间成本减至一半,14岁以上儿童不再影响父母的闲暇时间 (Ekert-Jaffé & Grossbard, 2015)。
9、养育成本的国际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人均GDP为85698元人民币。按照本报告的估算,2022年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312元,这意味着,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刚年满18岁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按照本报告的定义,“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与“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刚年满18岁”是同义词。
表16是不同国家抚养一个孩子至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由于表16的数据年份不完全一样,所以只能作为参考比较。从表16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抚养成本仅相当于人均GDP的2.08倍,美国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4.1倍,而韩国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7.79倍。
中国的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在表16所列出的国家中,高于除韩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现在韩国的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2022年生育率仅有0.78。
表16:不同国家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
总的来说,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倍数越高,意味着养育压力越大,因此生育率也往往越低,但也有例外。从表16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抚养成本仅相当于人均GDP的2.1倍,为何新加坡的生育率仅为1.1左右呢?因为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只是一个城市。2022年中国的生育率为1.05,但中国还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城市的生育率远远低于农村地区,例如,2022年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率仅有0.7。
10、理想子女数的国际比较
由于中国的养育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几乎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最低的。
表17:部分国家和地区2011年15-64岁男性和女性理想子女数
表17所列出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国家男女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近十多年来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根据原国家计生委公布的《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
例2,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开展的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1.93个,双独夫妇、单独夫妇和普通家庭的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9、1.83和1.95个。
例3,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06-2016年,中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而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