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个话题最近几年很热,毕业生选择考研好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每年考研的学生数量都在增加,虽然竞争越来越激烈,成功率越来越低,但依然阻挡不了同学们考研的脚步。
其实考研这件事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有些大学生考研未来发展会更好,而有些学生如果执意要考研,最终可能成为“炮灰”。
换句话说,到最后时间、金钱都浪费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尤其是这三类毕业生,最好还是别盲目考研,与其“陪跑”,还不如进入社会积累经验。
三类毕业生尽量别考研,与其考研“陪跑”,不如就业攒够经验
跟风报名考试的学生:很多学生在毕业季对自己的未来会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哪些工作可以做的长久。
特别是身边有很多人都开始考研,自己很容易被感染跟风报考了。但是报名之后却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又会羡慕找到工作的同学。
这样三心二意,最终考研不能成功,找工作也失去了最佳时机。这种跟风报考的学生,受不了备考过程中学习的枯燥和个人的孤独感,对自己考研的目的会经常产生怀疑。
甚至有很多考生在中途就放弃了考试。建议考生在选择考研之前认真考虑,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考研是否能坚持下来,就业和考研自己更适合哪一种。
自控力差的学生:考研和其他阶段的学习不同,需要的是依靠自己独立的完成。特别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英语和数学基础不太理想的学生,想要考研成功,要比其他学生更辛苦一些。考研的路上不缺乏基础差的,只要肯努力都是有希望的。但如果自控力差就比较难成功了。
考研的学习需要自己完成,没有老师也没有家长监督和鼓劲,还可能随时会因为难题动摇自己考研的决心。
自控力差不能全力以赴的备考,还容易被困难打倒放弃考试。这种考生与其陪跑,倒不如参加工作,早些积累攒够经验,提升自己。
专业能力强发展好,经济实力一般的学生:有很多热门的专业,毕业后很受企业欢迎,市场上也属于供不应期的场面,如果选择就业不但未来发展前景好,工资收入也很不错。
比如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与理科有关的专业。但是这些热门专业都是需要从年轻一点点打拼起来的,也就是经验越多越吃香。如果能早点就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考研除了考验学生的自控力和学习力,还有经济实力。如果学生家庭状况一般,建议早点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些专业即便是参加工作了仍然有学习进修提升自己的机会,放弃考研并不代表就放弃了学习。
那么与其陪跑,不如学生自己努力工作,积累经验和人脉,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学生选择考研其实是一件好事,但还是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理想院校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已经决定考研的学生也要注意。
名校+重点专业:如果学生的成绩比较好,985、211这样的名校是第一选择。特别是名校的重点专业未来发展更是不错,只要学生成绩足够优秀,考上之后未来就不用愁了。
名校+普通专业: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学校的名气是首选。985、211这样的高校毕业未来就业和发展机会会更多。
普通学校+重点专业:如果考名校的成绩不太有把握,也可以把目光放到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上。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扶持的专业,对于资源的投放、未来的就业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就业发展也不会太差。不过在专业的选择上需要仔细考量,长远的发展更重要。
普通学校+普通专业:这个组合选择成功率会更高,如果是为了要学历就可以的,可以选择这个。考试难度不会太大,压力也能相对小一点。
笔者分析:这些专业的学生可能更适合考研,看看其中有你的专业吗?
行政管理类: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比较明确,通过考研进入政府部门或者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层,从目前市场的需求来看是比较需要的,虽然竞争激烈但是考上之后的发展很不错。
医学类:如果未来想继续做医生,考研是基本的操作,社会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对医生的招聘都是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医院中硕士、博士也是非常常见的。
因为考研成功后就业机会和薪资收入都会更好,所以也促进了医学生考研的热情。
法律专业:律师这个职业对专业度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想要在该领域取得一定成绩,自然是需要在学历上有一定的证明。本科毕业的律师专业就业比较难,甚至无法继续从事本专业。考研之后选择的机会更多,发展更好。
结束语:想要考研提升自己是好事,需要做的就是要坚持到底。既然决定做了就不要中途放弃,哪怕最后没有考上也是成功了一半。
今日话题:你认为哪类学生不适合考研?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