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现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予以公布!

以下是文件详细内容:

Ⅰ 考试性质

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

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教育学原理 约 60 分

中外教育史 约 50 分

教育心理学 约 40 分

(注:中外教育史包含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材料分析题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 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 关于“教育”的陈述类型

教育定义;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2.教育定义的类型

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3.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概念的内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 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 教育的起源

2.古代教育的特征

3. 近代教育的特征

4. 现代教育的特征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与改革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与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再生产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5.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6. 媒介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 教育的经济功能

2. 教育的政治功能

3. 教育的文化功能

4. 教育的科技功能

5. 教育的人口功能

6.教育的生态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学习化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变革。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 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 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 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 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四、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

3.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体发展需要。

4.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 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 全面发展教育与立德树人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诸育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的概念及演变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培养目标的演变。

2. 我国学校的培养目标

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大学的培养目标。

五、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1. 教育制度的概念

2.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1. 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 学制确立的依据

3. 各级学校系统

4. 各类学校系统

5.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 年的学制;1958 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 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

4. 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6.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六、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 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三)课程开发

1.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施瓦布的实践模式。

2.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的范围、组织与结构

5.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与课程。

6.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 1949 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七、教学

(一)教学概述

1. 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 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

(三)教学原则

1. 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四)教学模式

1.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逆向设计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项目探究教学模式;STEM 教学模式。

3. 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1.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六)教学组织形式

1.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 班级授课制

3.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个别辅导与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与走班制;泛在学习;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

(八)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 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功能

2.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 学业成就评价

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4. 教学评价的改革

八、德育

(一)德育概述

1. 德育概念

2. 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 道德教育

2. 思想教育

3. 政治教育

4. 法治教育

5. 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过程

1. 德育过程的要素

2. 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原则。

(五)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奖赏与惩罚。

(六)德育途径

1.德育课程与直接的道德教学

2.全方位德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

教学育人;指导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

(七)德育模式

集体教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九、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 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 教师劳动的特点

4.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5.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取向与途径。

6.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专业自主与教师的专业权利;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义务。

(二)学生

1. 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发展及年龄特征

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发展特征;学业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生涯发展。

3. 学生群体与学生组织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青年及少年儿童组织及其建设;学生群体与组织的作用。

4.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师生关系

1. 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标]

1.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别是代表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 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的学风。

3. 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历史事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一、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2. “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 齐国的稷下学宫

3.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 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论教学。

5. 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 墨翟与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7.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 汉初的文教政策

2.“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3. 汉代的学校及经学教育的特点

4. 察举制度

5. 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6. 王充的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 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北魏的官学。

2. 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 科举考试制度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 韩愈的教育思想

重振儒学的卫道者;“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师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 科举考试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对学校教育的制约;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与官学体制;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 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 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私塾教育的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 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 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 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 教会学校在中国举办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教会学校课程;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2. 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兴办及其类别、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 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 “中体西用”主张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2.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3.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4.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5.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6. 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对传统教育的批评;“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7.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制定教育宗旨。

8. 清末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9.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蔡元培与资产阶级革命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世纪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变革;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 1922 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中小学校课程标准;“新学制”的特点和评价。

6.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教育、青年教育与干部教育;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

三、 中国现代教育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 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 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与终结;“戊辰学制”的颁行。

3. 学校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 学校教育的管控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 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论“教育功能”;“全人生的指导”与青年教育。

2.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提倡“学校采用实用主义”;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定县调查与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5.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活教育”实验;“活教育”理论体系。

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

1.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 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

在职干部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3. 革命根据地群众教育

4. 革命根据地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 古代巴比伦的教育

古代巴比伦的学校;古代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3. 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5.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 荷马时期的教育

2. 古风时期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3. 古典时期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4.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5.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体育论;“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6.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影响。

7.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论;和谐教育论;自然教育与儿童年龄分期论。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影响。

(三)古罗马教育

1. 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 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4. 基督教的兴起与基督教教会的教育活动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 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教育形式、教育机构和教育内容。

2. 封建主与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教育;骑士教育。

3.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外国近代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 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弗吉里奥的教育观;维多里诺的教育观;伊拉斯谟的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 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实践;英国国教派的教育实践与教育主张;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加尔文的教育观。

3. 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 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赫胥黎论教育。

2. 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 德国近代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

4. 俄国近代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5. 美国近代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6. 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思潮

1.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论健康教育;论教育与教学管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2. 卢梭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与感觉论;自然教育理论;公民教育理论;女子教育论;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3.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目的论;和谐教育论;要素教育论;教育心理学化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4.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5.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6.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7. 西欧近代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教育心理学化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六、 外国现代教育

(一)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 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实验:阿博茨霍姆学校、乡村教育之家、罗歇斯学校;新教育理论:梅伊曼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 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 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 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詹姆斯报告》;《雷弗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1992 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

2. 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法》《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和《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法国学校体制现代

化建议》;20 世纪 90 年代的教育改革:《课程宪章》。

3. 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总纲计划);《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汉堡协定);《高等学校总纲法》。德国统一以来的教育改革。

4. 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育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 世纪 90 年代的教育改革:《美国 2000 年教育战略》《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5. 日本教育的发展

20 世纪初期至 20 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的教育改革。

6. 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与“劳动教学法”;

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1977 年的教育改革、1984 年的教育改革。

俄罗斯联邦的教育:《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与俄罗斯国民教育管理体制。

苏联教育思想:列宁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赞科夫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 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2.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 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

2. 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1.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2.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3. 自我的发展规律与教育

自我发展概述;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发展;自我发展的教育启示。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3.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4. 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 智力差异与教育

2. 人格差异与教育

3. 性别差异与教育

二、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 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

关于学习的定义;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2. 学习的分类

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行为矫正技术;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3. 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知结构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学习的发现与接受之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加涅的学习阶段与教学设计原理;认知负荷理论;多媒体学习。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

1. 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三、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 学习动机的含义

2. 学习动机的分类

3. 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 学习动机的人本主义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

3.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目标定向理论;自我决定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四、知识的建构

(一)知识及知识建构

1. 知识及其类型

2.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1. 知识理解的类型

2. 知识理解的过程

3.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1. 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2.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迁移及其分类;迁移理论与研究;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为迁移而教。

五、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1. 技能及其特点

2. 技能的类型

3. 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加涅的智慧技能学习层级;心智技能的自动化。

2.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2.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六、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1. 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学习策略的分类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 注意策略

2. 精细加工策略

3. 复述策略

4. 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 元认知及其作用

2. 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2. 努力管理策略

3. 环境管理策略

4. 学业求助策略

七、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智力的基本理论

1. 传统智力理论

2. 多元智力理论

3. 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 问题及问题解决

2.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3. 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训练

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开展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开展实践验证。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1. 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 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 创造性的测量

传统的方法,标准化测验,创造性人格测验等。

4. 影响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智力;个性;动机;情绪;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

5. 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意识形成;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个性及独创精神;激发创造动机等。

THE END
0.2011年研究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附答案详解)2011年研究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附答案详解) 2011年 心理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试题 答案详解jvzquC41yy}/mnpgpgz/exr1mcuzcw4423:1687;46730|mvon
1.西华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名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网上报名时间、初试时间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jvzquC41{ly/zqz0gf{/ew42717b1l=;2c7:9B661rghg7mvo
2.新增智能安检门检查!西北大学(6116)考点关于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统一要求,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场新增智能安检门检查环节,为确保考生顺利应试,特制定考生须知,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一、考试时间 二、考场查询 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并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准考证》,请考生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考场对应的教室jvzquC41{|h/p€z0gf{/ew4kphu0395;13<227mvo
3.2025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常见问题解答招生动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北京市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以及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cueb.edu.cn/zsks/zsdt/index.htm)发布的所有报考相关信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网报公告、招生专业目录与招生计划以及其他相关通知、 jvzquC41{ly/e~jd0gjv0ls1|uqt1ƒxfv1<99kg;24=23>9de;g2c?;:7c>4;>=:7c4ivv
4.2023年湖北省硕士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须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26日,我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确认,报考费统一网上缴纳。 一、报考条件 (一)报考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应符合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详情可登录此网址查阅https://yz.chsi.com.cn/kyzx/jybzc/20jvzquC41yy}/jkjc0gjv0ls1jvsm1;544/6:1:7;;44tj}rn
5.202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金陵科技学院分考点考生须知考生凭《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考生须于规定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 jvzquC41yy}/lry0gf{/ew4kphu0395613797=80jvs
6.贵州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根据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将贵州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试时间及科目 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jvzquC41yy}/i‚m|z4dp8mvon532;7/2;52;8hqpvkovh>536>20qyo
7.吉林大学2023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招生简章(五)博士研究生考试 报考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为:英语、材料评议、综合考核。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制”。考核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15日,具体考核方式、时间及材料提交等由招生单位另行通知。 七、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各招生单位在新生报到后组织进行。各招生单位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jvzquC41|uh/luz0gf{/ew4kphu04A850jznn
8.青海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须知学历博士招生青海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3年6月3日至5日进行,为确保考试平稳顺利,现将考场安排情况做如下告知: 一、考试时间 6月3日上午 09:00-11:00英语 6月3日下午 14:30-16:30业务科一 6月4日上午 09:00-11:00业务科二 6月4日下午—6月5日全天复试 jvzquC41{ly/sqz0gf{/ew4|ui€0zugu|u5:4=<6f;ibck=;87hb4>h:2:g/j}r
9.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大庆师范学院考点公告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大庆师范学院考点(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78号)考场设置在教学主楼。 为做好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组织工作,确保考生顺利应试,现将考试须知提示如下,请考生务必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 jvzquC41yy}/fzx{0pku1rshq1719;4;72=/j}r
10.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问题解答春季入学的考试时间一般是在当年11月下旬;秋季入学的考试时间一般是在下年4月上旬。具体时间请见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10.中国科学院大学对体检有什么要求? 答:体检工作由培养单位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jvzquC41cfsju|nqp0{dc|3ce0io1\mqyCxuklqg1pkxu87c53g53:2e9;9.6khd/;kdg6775d8:c?fe45
11.【报考点】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北京工业大学考点(1105)考生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3年12月23-25日举行。根据上级部门要求,2024年研考入场新增物品寄存和智能安检门检查环节。为了确保考试过程平稳顺利,特发布此须知。请在北京工业大学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认真阅读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北京市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生须知》等系列通知以及本考点jvzquC41{ct{jjt0dl{u0niw0et0kwkq13=258<3294ivv
12.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简章确认报名提交成功后,持单位介绍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于4月10日前,到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进行资格审查和缴纳相关费用。 四、考试时间、地点及科目 考试时间、地点: 在职研究生:2019年5月18—19日,考生在报名工作站参加考试。 脱产研究生:2019年5月25—26日,考生在省委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2;65414>0exsvgpz`9<:956?/j}r
1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盐城工学院希望大道校区考点考生请广大考生遵守考试纪律,争当诚信公民。 十、江苏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诚信考试公告、考场规则、统考科目计算机网上评卷考生答题须知、特别提醒、《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有关考试违法行为处罚规定(摘要)文件见考生须知附件。jvzquC41lyi/{lnv0gjv0ls1kplp1:6931727960jvs
14.★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注意事项★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为:12月23日-24日(6小时科目考试时间12月25日)。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2月13日-12月25日。请考生尽快下载打印。下载网址:点击 注意事项: 一、非深圳大学考点考生请考前查看准考证或者登陆报名点网站查询考试地点、试室、座位号等考试信息。 jvzquC41itg/uƒz0gf{/ew4kphu039:215;547mvo
15.兰州交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 网上报名日期: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jvzquC41{lyd0ulvw4ff~3ep1oohx4323=05:960jzn
16.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 根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学科专业特点,制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如下。 一、工作原则 1.坚持科学选拔,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提高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生源质量。 jvzquC41fm4ic~xv0gjv0ls1kplp1:5751733:;0jvs
17.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政法大学考点(1153)考生须知(1)所有考生要进行考前抗原或核酸检测,请考生视个人情况自行做好相关检测安排。须于12月20日中午12:00前通过“2023年北京市研究生考试考生信息采集系统”的“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模块,填报本人24小时内的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12月19日中午12:00以后的)。请考生诚信填报,并对此负责。 jvzq<84{lu/e~un0gjv0ls1kplp1:5431>49<3jvo
18.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通知进一步深入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不断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充分认识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切实发挥复试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复试录取工作平稳有序、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jvzquC41it4ykmncp0kew7hp1ktgq86296584>60jvs
19.全国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研究生资讯】–加倍考研网加倍考研网(Kaoyankaoyan.com)为您提供全国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相关资讯,全国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时下动态,关注加倍考研网资讯搜索 - 全国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jvzquC41yy}/mjt{cpqbq‚fp0eun1ƒnzwp5rwjsiwq€bkƒmk{ctkk~xjgpmlcxxjk94ivvq
20.202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综合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重要说明:我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收教育管理和科学与技术教育(科普教育)两个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两个领域的入学考试科目都必考“教育综合”,但两个领域的考试内容不一样,报考教育管理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进行复习和备考,报考科学与技术教育(科普教育)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第二部分进行复习和备考。两个领域的试卷jvzquC41yy}/z~fpzkgp3950ep5ywjszkcu0396345
21.研究生院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通知注:①我校研究生学籍信息中,部分转专业和专业分流学生所在院系仍为原转出院系及专业名称,无需更改;②因报名系统参数设置,学制2.5年显示为3年。 (2)报名缴费时间: 2024年3月19日14:00———2024年3月30日17:00; 考生报名前和报名过程中,应完整阅读并充分了解网站首页的考生须知、考试时间、报名流程、常见jvzquC41yy}/i|3ulv{/gmz0ep5qq|y1fgzbku4\5O~PFJ5
22.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广东财经大学报考点网上确认公告根据工作安排,广东财经大学报考点(网报序号前四位为:4419)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信息确认工作模式为网上确认,请考生登录网址(https://yz.chsi.com.cn/wsqr/stu),按要求提交相关资料,进行网上信息确认。 如网上确认提交的报考材料3次审核无法通过的考生,请接到系统通知后务必要在11月1日至11月4日(每天9jvzquC41|mi/imzhg0kew7hp14633862485d5B=4c3:4:>61rcmf0qyo
2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北京物资学院报考点考生须知2024年12月21日-22日(本周六、周日)在北京物资学院报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可以提前扫描下方二维码(附件1),查询考场号和座位号。请全体考生根据查询的考场信息,沿指定通道前往相应的考场参加考试。 二、进入考场时间 考试当日: 上午6:30起,可进入考点。 jvzquC41{lyc0k|w0gjv0ls1kplp1:5421958=3jvo
24.2020年考研什么时候公布成绩【2020年考研什么时候公布成绩】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简称“考研”)于2019年12月23日至24日举行,是考生们一年中最为关注的考试之一。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2020年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公布? 根据教育部和各大高校的官方通知,2020年考研成绩的公布时间大致在2020年2月中旬至下旬之间。不同省jvzquC41ycv/lrszwp4de8kzwt0497733549A76:44ivvq
25.物理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我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核心,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经我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我院202jvzquC41rjtklx0|l{/gmz0ep532;91257:1l;;92445>0rjlg0jzn
26.202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真题,借助真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份什么样的真题才能称之为好真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真题1: 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分。在每小题给jvzq<84yyy4vpsx0eqs0mjt{cp5{jnsvk1812B534:812<76a3742=80jvsm
27.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21年MEM工程管理硕士招生简章|欧凯网校MBA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以下简称“研招网”,公 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国矿业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jvzquC4174ulgmz0eqs069<7:1
28.2025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分数线(含20232024历年复试)“外国语听说”考试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 “音乐类专业演唱(奏)主科”考试时间:2024年3月25日(周一)至3月27日(周三)。 “笔试、面试、上机操作、美术/设计类实操”考试时间:2024年3月23日(周六)至24日(周日)。 附件: 《四川音乐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直接进入复试考生名单》 jvzquC41yy}/fxdd0ipo8sgyu557B:60jznn
29.科目(827)生物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22年北京农学院生物与医药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学基础综合》(827)考试大纲 《生物学基础综合》是为北京农学院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生物与医药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置的专业基础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北京jvzquC41{|4cwj3gfw4dp8nphq522@:1537:0qyo
30.济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核通知2、复核受理时间   公布成绩之日起至2022年2月24日12:00止,逾期不再受理。   3、复核受理规定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成绩复核工作由专门工作人员完成,考生不得接触试卷。统考科目成绩复核工作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专人进行复核;自命题科目成绩复核工作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组织专人进行复核。jvzq<84{|0{kp7jfw0io1rshq1715;43;37/j}r
31.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和答案教育第三,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打造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jvzq<84gfw4qgxung0ipo7hp1mgp{js1p3532::134871l634;=6/;<;9;?287mvon
32.2026年研招考试今日开始报名,这些问题要弄清楚新浪财经10月10日,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开始,省教育考试院日前汇编了一些考生近期关心的问题,并作解读。 1、四川省研招考试报名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答:预报名时间是2025年10月10日至13日每天9:00—22:00,其中10月10日至11日,面向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10月12日至13日,面向全省符合报名条件的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5/325eql2kphzlxyw83696:B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