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专门面向在校研究生的全国性赛事,秉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作模式,旨在通过竞赛和激励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助力国家急需、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
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创办于2013年,是在赵沁平院士、高文院士倡议和推动下发起创立的主题赛事,赛事围绕智慧城市主题,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办赛理念。
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城市主题,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大赛的目标是联合多方力量,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全国性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自2014年以来,今年迎来了第十一届大赛,经主办单位批准,本届大赛由武汉大学承办,以创意设计为主。
2015年3月,为加快推动未来飞行器技术与创新,提高广大研究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发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国内20余所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赛事坚持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强国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创新改变未来”理念,围绕航空航天飞行器、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分系统、变构型飞行器、空射型机载无人机、单级入轨飞行器、高超声速智能可重构变形飞行器等前沿技术领域设置赛题,激发和培育广大研究生创新意识,加快自主培养航空航天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有力支撑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创新发展。本届大赛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承办。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2003年由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赛事旨在为广大研究生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搭建有效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2004年更名为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纳入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17年参赛高校扩大到国外高校,再次更名为“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赛事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搭建探索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和培育团队意识的有效平台。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清华大学、华为和中国电子学会于1996年共同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在开赛之初,赛事就确立了“以企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思路,企业资金支持、企业参与设计题目、企业参与评审、企业为优秀参赛者提供创业就业机会等,让企业成为此项创新型赛事的主要推手。
赛事始终面向中国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以提升“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提高素质、强化实践”为宗旨,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电子信息类人才,多位参赛者已经成长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高校骨干。赛事在全国设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上海等八个分赛区,由赛区内高校作为承办单位组织开展初赛工作,全国总决赛晋级比例仅为8.5%。
赛事以含金量高,参与程度深,综合素质要求高、与产业紧密结合为特色。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一级学科。
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于2018年发起成立,赛事前身是1996年发起的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年赛事单独设置为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专业赛,2018年正式独立成为创“芯”大赛。赛事旨在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成为研究生展示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舞台,进行良好的创新实践训练的平台。
赛事主动服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促进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激发青年学子进行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意的热情,完善竞赛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
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是国内首个EDA领域专业赛事,2019年在南京江北新区正式启动。经过四年运营,竞赛获得了产业及高校的高度关注及认可,竞赛由区域走向全国。竞赛始终紧密结合EDA设计产业发展需求,以加强高校学生在EDA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以竞赛为人才培养的发起点和验收点促进EDA人才生态建设,助力EDA产业人才生态快速发展为目标。大赛目前已经集聚国内外90%的龙头和骨干EDA厂商,参与高校127所(覆盖28所示范微电子学院及19个集成电路一级学科高校),参赛学生4000余名。
2024年,竞赛加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序列,纳入创“芯”大赛,成为主题赛事之一,更名为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于2019年发起设立,大赛以“AI赋能,智领世界”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于2019年发起设立,旨在培养机器人领域国家急需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研究生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赛事充分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培养机器人领域国家急需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用技术融合与概念创新引领机器人学科发展,服务于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源于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创办的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2016年(第三届)纳入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19年升级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为保持赛事历史的延续,届次接续为第六届。赛事旨在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
赛事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源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响应中国制造2025、助推能源装备人才培养和能源装备行业发展。截至2025年,赛事已成功举办11届,第6-11届共吸引超过8385支队伍、35473名研究生踊跃参赛。参赛团队集中在工学、理学学科门类,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类别。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创设于2016年,赛事旨在通过社会调研、案例撰写与分析、现场辩论等方式,提高MPA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MPA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法。
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激励、引导了广大MPA培养院校开发原创案例、推广案例教学,从而有效推动着我国MPA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截至2023年,赛事共吸引10000余支队伍43000余名研究生踊跃参赛, MPA培养院校参赛覆盖率达71.9%,参赛案例集中在公共管理、政府治理与领导、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与城乡建设、卫生政策与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于2016年发起成立,2020年11月吸纳为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赛事倡导研究生理实并重、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面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农科研究生创新实践改革的新的重大举措,是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是农科研究生创新实践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教育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赛事分为“科技小院”“牛精英”“科技作品”“渔菁英”“志愿服务技能”共5个专项赛事,将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实践和个人能力等基本要素融入竞赛不同模块和不同环节,突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以夯实理论基础、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为核心,在竞赛中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赛事命题与评估。
截止2023年,赛事共吸引7300余名研究生踊跃参赛,实现了农林高校全覆盖。参赛团队主要集中在农学、工学、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畜牧学、兽医学、草学、水产、生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林业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
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于2022年发起设立,旨在通过竞赛方式,发掘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优秀人才,推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以“汇聚专业英才,共建网络安全”为理念,围绕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及创新,着力打造国家网络安全赛事顶级品牌,共同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全方面参与高层次人才培育,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发掘和培养更多网络安全技术的高层次急需人才。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于2022年发起成立。赛事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为主题,以激发研究生创新创意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旨在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而让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获得转化及孵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
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是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2年的新设赛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和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全国性赛事。赛事是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金融科技相关专业创新实践活动。赛事围绕金融科技创新主题,旨在引导研究生放眼学科领域创新前沿,心系国家发展需求,创造性解决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赛事希望联合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引领全国师生、业内同行,共同打造国内首个由高校组织的金融科技领域的高端学术创新交流平台。
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设计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平台之一,旨在全面呈现、传播“美丽中国”新时代风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的专业交流与进步,激发研究生创新设计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与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社会担当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向世界积极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和发掘艺术创新型设计人才,同时推动高校之间、校企之间在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创意创想成果转化落地。
本赛事是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公益性创新设计竞赛,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创新设计赛道设置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助力国家急需、重点发展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本赛事主要围绕环境空间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媒体传达设计等四个专业赛道以及地方主题定制为动态赛道而展开系列创新设计赛题。
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4年5月批准、在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中设置的专项赛道。大赛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美好家园”为主题,聚集青年研究生投身保护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多样性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青年成长、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公益宣传,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领域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创新发展,加速相关新理论类成果、新技术类成果和新服务类成果的推广传播。
大赛设置动物(家畜,水产)多样性、植物(作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四个中国研究生的专业赛道,一个国际研究生综合赛道,以及相关主题定制为动态赛道而展开相应的创新竞赛。
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CHIN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ASE COMPETI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EM)及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通过大赛引导 MEM 及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采集导入实际社会经济生产中的工程管理案例,利用科学管理工具分析动态数据,共享各个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其参与研究和参赛的案例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实践以及创新创业思想,推动专业培养与行业资源紧密对接,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服务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重要目标。
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高校研究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商业模拟竞赛,比赛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新版企业竞争模拟系统进行模拟对抗,能训练学员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全面、灵活地运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战略管理等管理学知识,和统计学、运筹学、决策论课程中的预测、优化、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数量分析方法,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据统计,2023年,大赛共吸引来自256所学校的2122支队伍成功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共有来自120所院校的120支队伍晋级全国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02支队伍,二等奖260支队伍,三等奖383支队伍。同期20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操作系统是软件领域的“根技术”,是大量应用承载的基石,被称为“产业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解决我国操作系统技术体系对外依赖性强、供应连续性风险高等“卡脖子”问题,打赢这场“强芯补魂”的战役,人才是推动发展、确保竞争优势的第一资源。
秉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办赛宗旨,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加强国产操作系统相关领域后备人才挖掘与培养,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文化中国”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平台之一,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研究生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培养中国文化认同与辨识能力,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以文化人,以艺育美,夯实文化强国之基。
本赛事是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公益性竞赛,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赛道设置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助力国家急需、重点发展领域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旨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业态,对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等级标准》和《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通过实践与反思,不断深化对教学实务的认识、思考与创新,切实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发展。
本赛事主要面向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开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教学实践竞赛活动。
2024年首届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
工程建造产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建造产业开始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建造阶段。智能建造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背景下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工程建造系统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国家重大工程、推动我国工程建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公共安全和国民经济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研究生智能建造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Graduat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Competitio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围绕智能建造主题,引领工程建造与运维相关领域发展,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工程建造领域发掘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拔尖人才,搭建学术、产业与实践的交流平台,促进智能建造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水利部人事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秘书处设在东南大学,本届大赛由东南大学、南通市人民政府、河海大学承办。
专家领衔
100+
院士、行业大咖领衔助阵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辆工程专家,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陆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创“芯”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空间安全专家,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义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工程专家,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创“芯”大赛组织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营养学专家,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专委会主任委员
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房建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电子设计竞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专家,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如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器件专家,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蔡鹤皋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专家,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潘云鹤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专家,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燕继荣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指委副主任,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冬江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专委会主任委员
王怀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布计算领域专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专委会主任委员
杜泽逊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钟英华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教指委副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专家,智能建造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