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硕士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是全国统考,2025年安排在12月21-22日,管理类考一天,非管理类考两天。部分特殊科目可能延长到23日。复试由各校自主组织,一般在3-4月进行。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复试时间会提前公布。
具体日期
9月24-27日
10月8-25日
12月21-22日
次年3-4月
二、备考科目要分清
考试科目分管理类和非管理类。管理类考管理综合和英语二,总分300分。非管理类考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总分500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专业课难度较大。
管理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和写作。数学主要是初高中内容,逻辑考察,写作要求写两篇短文。英语二难度低于英语一,重点掌握阅读和写作。建议每天背50个单词,做2篇阅读。
专业课要根据报考学校准备。可以找往届真题,了解出题风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官网会公布参考书目。专业课复习要建立知识框架,重点记忆核心概念。
三、复习计划要合理
复习资料选择很重要。管理综合可以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英语二推荐考研英语二真题汇编。专业课资料最好从报考学校获取。不建议买太多资料,重点吃透一两本。
四、复试准备要趁早
初试结束后就要开始准备复试。复试包括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和综合面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对英语要求较高,要提前练习口语。
联系导师可以增加录取机会。初试成绩出来后,可以给意向导师发邮件,附上简历和成绩单。邮件要简洁明了,表达读研意愿和研究兴趣。不要同时联系太多导师。
五、常见问题要注意
非全日制硕士毕业后获得双证,但证书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国家规定与全日制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但社会认可度还在提升中。报考前要考虑清楚自身需求。
学费比全日制高,一般不提供宿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要考虑进去。部分学校如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提供分期付款政策,可以减轻经济压力。
备考过程中要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加入考研群组,和其他考生交流经验。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对了才有机会成功。适当运动可以缓解压力。
考非全日制硕士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备考到毕业通常需要3-4年。要做好心理准备,保持耐心和毅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能坚持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