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优先报名,填写基础信息,可修改至正式报名前
正式报名
所有考生完成最终报名,需核对招生单位、报考点等关键信息
网上确认
2025年11月初
上传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材料,部分省份要求现场核验
初试考试
管理类考英语二+管理综合,非管理类考政治+英语+专业课
成绩公布
2026年2月中旬
复试安排
2026年3月-4月
院校自主组织面试、笔试,部分专业增加实践能力考核
调剂系统
2026年4月
录取通知
2026年6月-7月
官网公示录取名单,发放调档函及政审表
双证在职研究生报考核心流程
报名完成后,11月初需完成网上确认环节。考生需上传符合要求的证件照(蓝底或白底)、手持身份证照片,并核对学籍学历信息。若材料不全或信息有误,将直接影响考试资格。
初试科目根据专业类型区分,管理类专业(如MBA、MPA)考英语二和管理类综合能力,非管理类专业需考政治、英语及两门专业课。考试地点由报考点分配,建议提前预订附近酒店,减少考试当天通勤压力。
其他在职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免联考硕士及同等学力申硕等项目的报名时间较为灵活。例如,部分院校同等学力申硕全年接受报名,但课程班开班时间集中在3月、9月;免联考硕士的报名则需等待目标院校发布招生简章,通常在每年5月-7月集中更新。
以2026年部分985高校调整后的初试科目为例,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取消专业课考试,改为综合能力测试;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将英语二调整为英语一,难度显著提升。考生需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官网,避免因科目调整影响复习方向。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与材料准备
报考管理类专业需满足工作经验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专科毕业满5年。非管理类专业则允许应届生报考,但部分专业(如法律硕士)对本科专业背景有限制。报名时需准备好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扫描件及电子版证件照。
现场确认环节中,往届生需提供工作证明,部分省份要求社保缴纳记录。建议提前整理材料电子版,避免因材料不全多次跑腿。
9月前,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查询历年分数线及招生简章;
9月-10月,完成报名并缴费,同步开始基础复习;
11月-12月,参加网上确认,打印准考证,进行模拟考试;
次年4月-6月,参与调剂或入学准备。
政策变化与应对策略
2026年在职研究生招生政策呈现三大趋势,学制缩短(部分院校从3年调整为2年)、复试比重增加(部分专业面试占比达60%)、数字化考核引入(如上机操作测试)。考生需针对性调整备考策略,例如加强英语口语训练、熟悉数据分析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