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从改革风起,非全日制也入统考门
想当年,那个10月联考一取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正式加入了全国统考的大家庭,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肩作战,同在12月那场大考中一决高下。这下子,在职研究生这个大家庭就热闹了,不仅有12月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有5月统考的同等学力申硕。所以啊,别再把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当成双胞胎了,它们只是在职研大军里的两兄弟,各有各的特色。
二、在职研究生VS全日制,那些不得不说的区别
1.学习流程大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流程那是如出一辙:先初试,再复试,然后入学、学习、考试、答辩,最后拿证走人。但同等学力申硕就灵活多了,提交资料就能免试入学,学习完再考试、答辩,最后也是拿证毕业。这流程,简直是为忙碌的上班族量身定制的。
2.上课方式各有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嘛,自然是周一到周五的校园生活,满满的学术氛围。而在职研究生呢,周末面授、集中上课,甚至还有网络课程,想咋学就咋学,工作学习两不误。
3.受众人群各有偏好
全日制研究生,那基本上是应届生的天下,当然也不乏一些有追求的往届生。而在职研究生,特别是非全日制,那可是职场老鸟们的最爱,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大专生、本科生,甚至应届生也开始青睐这条路了。至于同等学力申硕,更是为那些有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士量身打造。
4.专业选择也有门道
全日制研究生,专业那叫一个全,只要你想学的,基本都有。而在职研究生这边,非全日制更倾向于金融、法律、教育这些热门方向,同等学力申硕则偏爱经济、管理、教育等偏文科的专业。选专业,也得看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5.学费差异,心里得有数
说到钱,全日制研究生学费相对亲民,大多在1-8万之间。而在职研究生那边,同等学力申硕还算温和,1-5万搞定。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特别是MBA这类管理类专业,学费直逼天价,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6.证书含金量,一个都不能少
全日制研究生,那是双证在手,学位证书加毕业证书,含金量杠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含糊,学历学位双证齐全,和全日制同等法律效力。而同等学力申硕,虽然只有硕士学位单证,但在某些场合下,也是相当有分量的。
三、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方面的影响
1.学历认可度与就业机会
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其学习方式的专注性和学历的高认可度,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通常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的学历被广泛认可,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能够享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
非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在职研究生中的非全日制类型):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也是国家承认的,但在某些用人单位的眼中,其学历认可度可能稍逊于全日制研究生。这可能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一些限制,尤其是在对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上。然而,随着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2.工作经验与职业发展
在职研究生:这类研究生通常是在职期间兼顾学习和工作,他们不仅拥有研究生学历,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这种双重优势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特别是在需要工作经验的岗位上。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在毕业后继续留在当前公司或行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获得晋升或职业发展机会。
非全日制研究生(无固定工作背景):与在职研究生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固定工作的学生。他们虽然可以全职专注于学习,但在工作经验方面可能相对不足。然而,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和项目来弥补这一不足,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3.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无论是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中的非全日制类型)研究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这将有助于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学习方式的不同,两者在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全日制研究生可能更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可能更注重实践应用和技能提升。
4.就业竞争力与薪资待遇
在就业市场上,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其学历的高认可度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他们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和相对较高的薪资待遇。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然而,如果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成果来展现自己的优势,同样有机会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薪资待遇。
5.行业偏好与职业路径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对于研究生类型的偏好可能存在差异。一些行业可能更看重全日制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和综合素质;而另一些行业则可能更看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无论是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在职研究生中的非全日制类型),在选择职业路径时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来进行决策。
目前,北京大学在职非全博士在招专业如下: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
有的考生想报名哲学,目前来看还没有此专业。
关于报名人数多少,官网也未曾公开哪个专业报名人数最多。不过,从招生情况和行业热度来看,工程类专业中的电子信息、机械等专业,由于契合当下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通常受到较多关注,报名人数可能相对较多。另外,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以及医学类专业,因就业前景广阔,一直是报考热门,报名人数可能会较多。
以下信息,你可以作为参考:
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招生100人)
电子信息(0854)
招生院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方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技术、软件安全等。
学费:24万元(4年)
特点:面向数字经济与工业信息化,侧重技术与管理融合,招生人数最多(23人)。
材料与化工(0856)
招生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方向:能源材料、纳米技术、半导体材料等。
学费:24万元
特点: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需具备重大科研项目经历。
机械(0855)
招生院系:工学院
方向:机器人、精密制造、工业设计等。
学费:24万元。
资源与环境(0857) & 生物与医药(0860)
新增专业,侧重环保工程与生物医药创新。
教育类博士
教育领导与管理
招生院系:教育学院
学费:15万元
要求:限学校/教育机构高层管理者,招生17人。
学校课程与教学
要求:需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及教学成果4。
医学博士(DrPH)
公共卫生
新增方向:儿少妇幼健康、卫生政策管理等,招生11人。
这个需求,是好多在职党需要的,不过说真的,价格+双证+容易毕业的,确实少有,说真的,我也一直在找比较容易考的非全博士,类似于DBA这种,需要双证的,学费不超过30W,因为本人在职,希望难度不要太大,简单一些,目前整理了几所: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等领域设有非全博士;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项目采用模块化授课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类博士,在职班历史最悠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招生规模较大。
北京的学费普遍高于全日制,年均3-8万元不等,部分单位提供教育经费补助政策。院校奖学金名额有限,主要奖励优秀成果。
很多人,和我一样经常听到“在职博士”这个词,但又不清楚自己适合读哪种?今天《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制作的这张“一图秒懂”图,让你轻松了解四种在职博士的区别!~
第一种:非全日制博士(双证在职博士) :
与全日制博士学习形式相似,需要通过入学考试,被招生单位择优录取后才能参加课程学习。获证: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后期考核成绩合格,完成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在职博士学历及博士学位证书。难度与含金量:与全日制博士相当,证书的含金量高。~
第二种:同等学力申博(单证在职博士) :免试入学,只要符合意向院校的报名要求,即可提交申请资料报名,通过审核即可入学。获证: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通过结业考试,可以获得课程结业证。如想获得博士学位证,需参加申硕考试并通过论文答辩。难度与含金量:面试入学,证书的含金量较高。
第三种:中外合作办学博士:
由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结合两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博士人才。获证:根据合作办学的具体规定和合作双方的协议,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的国外学位证书或国内学校学历。难度与含金量:面试入学,证书的含金量较高。~
第四种:国际博士:
通常是指通过国际教育机构或海外高校进行的博士教育。获证:根据具体的国际教育机构或海外高校的规定,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的国际博士学位证书。难度与含金量:免试入学,学位如果可以认证 ,含金量较高。
所以说,四种在职博士各有特点,适合不同需求和背景的人群。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