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1985年10月,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址在沈河区沈阳路三段文庙里1号(沈阳市沈河区南顺城路98号)。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的前身是官立第四两等小学堂,建于1905年,1910年与第二、第三两等小学堂合并为奉天省城中央模范两等小学堂,后来校名曾为辽宁省立第四小学校、沈阳市文庙两级小学校、奉天市公立一心国民优级学校、辽宁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沈河区文庙小学,1960年改为现名。
1985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6822平方米,教学楼面积4677平方米,砖木结构,建于1950年。设有图书室(藏书8732册)实验室、卫生室各1个。
学校有26个教学班,学生1302名,教职工69名,其中专任教师53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8%。建国以来至1985年,共培养毕业生15000余名。
1977年学校被定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小学。1981年6月与日本琦玉县熊谷东小学少年红十字会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该校三好学生英崴嵬的书法作品于1981年送到日本展览。
建校以来学校受到中央、省、市表奖百余次,其中有团中央命名的红花大队、全国优秀少先队中队、省卫生先进单位等。教师李雪铭1978年被评为特级教师、赵桂清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路长城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张惠娴1984年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校办工厂建于1971年,先后办起了劳保用品厂、电工器材厂、汽车修配厂、中药厂等。年产值23.4万元,利润4.3万元,十几年来补助教育经费6.6万元。
学校简介。2005年。朝阳一校始建于1905年,位于沈阳市中心地带。经过几代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拥有两个校区,一所幼儿园,总占地面积2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体育馆,700平方米的游泳馆,1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73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3288人。在职教师201人,平均年龄26.3岁;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101人,国家级优秀课教师7人,省优秀课教师23人,市优秀课果教师31人,沈阳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3人;在职研究生毕业生5人,本科毕业58人,大专毕业137人。成为目前辽宁省规模最大、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的公立小学。
1927年奉天省城市街全图·省立第四小学校
1934年大奉天全圖·省立小学校
1940年大奉天新區劃明細地圖·一心国民学校
历史沿革。
年份 学校名称 学校负责人
1905 奉天省城官立第四初等高等小学
1910-1912 奉天省城中央模范两级小学堂
1913-1919 辽宁省立第四小学校 刘忠基
1920-1923 辽宁省立第四小学校 荣禧
1924-1925 辽宁省立第四小学校 胡世兴
1926-1926 辽宁省立第四小学校 陈焕新
1926-1929 辽宁省立第四小学校 张荣久
1930-1934 第四高等小学 第四国民小学 张荣久 高锡禹
1935-1936 省立第十小学 高锡禹 张荣久
1936-1937 沈阳市文庙两级小学校 付文宪 曾希哲
1938-1944 奉天市公立一心国民(国民优级)学校 曾希哲 松田(日)
1945-1946 奉天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 谭淑芳
1947-1948 奉天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 秦宇光
1949-1952 沈河区文庙小学校 李廷选 韩国才
1952-1953 沈河区文庙小学校 杨敬纯 韩国才
1954 沈河区文庙中心小学校 杨敬纯 张誉堂
沈河区文庙中心小学校 广庄林 毛玉岐
1955-1956 沈河区文庙中心小学校 广庄林 徐淑琴
1957-1959 沈河区文庙中心小学校 广庄林 徐淑琴
1960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徐淑琴 徐国藩
1961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玉娥 戴树纲
1962-1971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玉娥 隋秀文
1972-1974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玉娥 张翠玲
1975-1977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玉娥 李香云
1978-1979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玉娥 李香云 孙连科
1980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连科 庞秀英
1981-1982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连科 庞秀英
1983-1984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连科 赵启焕
1984-1985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孙连科 赵启焕
1986-1987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闫丽声 王险峰
1988-1990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赵启焕 王险峰
1990-1991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赵启焕 李洪涛
1992-1999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赵启焕 魏传民
1999-2000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赵启焕 刘 艺
2000-2002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魏传民 刘 艺
2003-- 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 彭丽君 刘 艺
上学的第一天,张学思和五姐张怀曦,穿着绸缎衣裳,在保姆和卫兵的陪伴下,坐着小汽车来到学校,立刻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目。“瞧,大帅的公子小姐,多大的派头啊!”他们嘁嘁议论着。级任老师朱焕阶是一位思想开明的教师,放学的时候他对张学思说:“你回去同家里说,明天上学不坐汽车了,也不要穿绸缎衣服,和同学们一样,你看好不好?”张学思笑嘻嘻地回答:“那好,我愿意和大家一样。”第二天上学,张学思姐俩便改坐玻璃马车,张学思穿的是灰布制服,姐姐穿的是蓝布褂子。原来,这衣服是母亲许夫人吩咐裁缝连夜赶做的。朱老师见状甚是高兴,暗忖,“孺子可教也!”
奉天文庙。奉天文庙坐落于旧奉天城的东南隅,即今天的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三段文庙里,建筑布局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文庙院落东至今沈阳市四十九中学(现同泽中学东校区)西墙,西至书院胡同,南至文庙前胡同,北至文庙后胡同,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
原沈阳文庙分为东西两院,东为圣庙、西为学宫。圣庙始建于清天聪三年(1629年),于1954年拆除,遗址在现朝阳街第一小学后操场。
文庙旁边有东北最负盛名的萃升书院,也曾是沈阳最早的大学。书院位于大南门(德盛门)内东北侧,也就是朝阳一校的西北侧。1954年,文庙被拆除,平整成朝阳街小学操场,学宫也改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