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雷打不动的科室业务培训,杨晓清当仁不让是主讲。 李春兰 摄
她,生长在长江三角洲富庶地区,拥有留学读博的教育背景、掌握妇产科最前沿的理念信息和技术,还有高颜值。
今年5月,她带领5人组的医疗专家团队来到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对该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为期半年的援建,上门诊、下病房、做手术、管理、带教、学术培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填补了该院多项历史空白,累到手术晕台也不言弃;下乡扶贫,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她的诊疗室,没有“洋博士”的矜贵,有的是“乡土气息”一样的朴实温暖和亲切;休息时间,她更是满怀热情主动去学校给孩子们讲“生命的起源”,给初中女生们讲青春期身心健康科普课,收获大批粉丝,其中包括老师、家长。她倾尽所能,把医者的仁心、仁术、仁爱洒在秦巴大山水间。
她,就是今年41岁的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援陕医疗队第十批队长杨晓清。
一碗凉透的长寿面
南郑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唐华医生告诉记者:“8月22日这天,对于我们来说本是普通的一天,安排了两例单孔手术。首台是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这已是杨老师在我院开展的第三例该手术。手术过程中老师要讲解一些要领,花费时间较长。手术快到中午,科室屈主任关切地问‘杨老师中午吃什么?’。她随口说,就要一碗素面吧,吃完好接着下一台,免得病人久等。但事与愿违,等手术结束,杨老师去吃面时,面条已凉透干成坨。杨老师狼吞虎咽了几口,紧接着下一台手术。
手术带教中的杨晓清(中)。 屈改平 摄
这台手术至关重要,这是杨老师首次在该院开展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单孔腹腔镜微创技术是杨博士作为援建项目进行重点培育、计划通过6个月的帮扶使该技术在南郑区人民医院落地生根的新技术。今天的这台手术,由于受术者肌瘤多发且较大,手术难道非常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这时时间已近19时了.....晚上,同事们意外在朋友圈发现:今天竟然是杨老师的生日,她已经有3年没和家人一起庆祝生日了。回头再想想,她为什么中午要碗面条,原来那是一碗默默给自己庆生的长寿面啊。
8月23日,南郑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为杨晓清补过生日。 杨乔 摄
那碗凉透了的长寿面,凉了杨老师的胃,却热了医院医护的眼和病患的心啊。”
赢得科室患者最多锦旗
据了解,杨晓清是2009年就读南通大学全日制妇产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留任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2014年又成为该校首批全日制博士生,2016-2017年获得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前往澳大利亚留学一年,学习科研及妇科肿瘤方向临床,2017作为优秀博士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讲话。近五年来,她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多项。副主编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妇科学》《妇产科学》,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且在多个学术团体担任职务。5月底,她主动请缨,整装出发,一腔热血,甘于奉献,不远千里来到陕西南郑。
9月28日,杨晓清参加陕西省妇幼健康促进会产科危重症专业委员会汉中站成立大会并作主题讲座。 董俊英 摄
作为援建医疗队队长,南郑区医院聘任她为院妇产科副主任,没有待遇。但她从不计较,很快便将自己融合到基层医疗扶贫氛围中。到科第一天,她便带领科室人员进行了病房大查房,摸底在院病人情况,分析科室收治疾病相关特点及科室人员工作安排。她还跟主任一起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排除化解矛盾问题,大事琐事不推辞,每件事都认真对待,干得风生水起。由她援建的妇产科,先后开展单孔腹腔镜、盆底重建、宫颈冷刀锥切、阴道镜检查等微创新手术,创立的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开诊运营,带领医院开展多学科远程疑难病例会诊,实现了该院数个首次。
9月24日,在东辰外国语学校连续三个晚自习的讲座之后,同学们围着她请求签名。鲁芳 摄
她协助妇产科主任参与巨大儿剖宫产手术及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在她全程指挥及全力抢救下,一名孕周小、评分极低早产儿从死亡线上被拉回。在不到5个月时间里,她带教查房30余次,手术示教30余台,她的名字是科室每天医护及患者呼喊频率最高的,她的身影已经成为妇产科患者及科室小医生们心中的主心骨和“定海神针”。在她们眼中,杨博士不是“洋”博士,而是真正的临床一线实干家,解决疑难杂症的真专家。
中秋节,杨晓清自购月饼送到住院病患手中。
在这里,对每位贫困患者,她总是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及经济上的困难,亲自给她们煲粥,自己掏钱给新生宝宝买衣服,中秋节她自己没有能回家团聚,却又自费买上月饼带着科室医护们逐个病房探望仍在病区住院的患者们,告诉她们病房也有温暖,医生也是她们的亲人。
在这里,墙上有8面锦旗署名送给杨晓清等医护人员,上书“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四方”“苏陕合作共建共赢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妇产科主任屈改平说:杨老师的到来,为我们科室赢得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患者锦旗。
杨晓清为南郑区医院医生作专题培训。屈改平 摄
刚刚从南郑区人民医院获悉,鉴于杨晓清在南郑区人民医院所做出的显著成绩,南郑区人民医院党办发文聘任其为院长助理。次日,南郑区苏陕协作领导办公室对杨晓清予以了表扬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你就早点回陕西吧”
“作为援建专家,做几例高质量的示范手术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为他们培养出本土的专家。”杨晓清平缓地说,除了以身示范每天全程带教、坚持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对妇产科进行专题培训外,她还对全院医生开展了《青年医师科研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主持了对全县开展的《南郑区基层妇产科服务能力提升暨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单孔腹腔镜新进展学习班》,全县200多名妇儿保健医生参加,都觉得受益良多。她还应邀出席陕西省妇女健康促进会产科危重症委员会汉中站成立大会并作主题培训讲座,提升了全汉中市妇产科疾病救治水平。
南郑区法镇义诊,杨晓清的诊位前排着长队。
在她的朋友圈,记者看到10月6日返回汉中的机票,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国庆节长假期间,我一直跟这边医院党办、院办、业务院长、科室沟通擂台赛所需要的数据,还有节假日科室安全。我老公说,‘实在不放心你就早点回陕西吧,在家也不得定神’。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这个汉中市第二届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擂台赛对我们援建的南郑区医院很重要,如果我们能胜出,参加省上的比赛,可以帮这里医院妇科拿到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而且有资金倾斜,还会给扶贫加分。回汉中后我就着手准备比赛,筛选病例、撰写演讲稿,加上日常工作,每天都忙到夜里1、2点,这个时间也基本是我的工作常态,我总想给这里多些再多些。”
9月19日,杨晓清对南郑区200多名妇幼医生进行培训。
扶贫战场岂止在病房
她的扶贫战场不光在病房,还在她脚步走过的南郑区小南海、圣水、法镇、湘水、红庙、碑坝等乡镇。从6月中旬开始,她和南郑区健康扶贫团队一起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做妇科病筛查和慢性病用药指导。夜里就住在贫困乡镇,跳蚤咬得她浑身是包,久治不愈。
杨晓清送医下乡去偏远乡镇小南海的路上。
越深入了解贫困家庭,她心中的怜惜越深重,她说:“也许我们在大城市待惯了,所采取的医疗措施、方法都是不考虑患者切身实际,无法真正体会到患者来自经济、家庭、身体及多方面的压力及痛苦,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去深入基层了解他们”。她说要让自己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只有深入他们的生活,离他们近一点,再近一点,换位思考,感受他们疾病的痛苦,才会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才能提出确切可行的治疗方案,做到精准扶贫。
健康扶贫到南郑区碑坝镇,送医到贫困户家里。王亚云 摄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觉得,“扶贫先扶智”,孩子的医学科普教育也不能忽略,孩子们教育好了,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于是,她就带领援建团队,利用休息时间、在学生晚自习时,主动去市区及贫困乡镇学校给孩子们开展《生命因你而精彩》《趟过青春河 快乐做女生》《怦然心动-心肺复苏术》等主题的身心健康讲座。她们的讲座,获得师生的热烈追捧,每次课后学生们都围着求签名。碑坝镇中学校长在微信留言说:你们的到来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标杆,5个人里,你是博士后、还有一位博士、三位硕士,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很多孩子课后纷纷表示将来也要学医,成为像你们一样解决人类疾病痛苦的白衣战士。
为女子,她心如草木,柔软坚韧,向阳而生;为医者,她仁心仁术,初心不改,行远不忘。她用清瘦单薄的身躯扛着苏陕协作扶贫重任,用一腔热血诠释着医学人文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