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鸟人物专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敖翔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导读】敖翔,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8年获得CCF-腾讯犀牛鸟基金。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大数据挖掘,特别关注机器学习在金融文本,行为数据分析挖掘上的应用。近两年来在金融文本挖掘、序列行为挖掘和个性化推荐等方面发表录用6篇CCF A类会议/期刊论文。

初见敖翔老师,和大多数科研学者给人的印象不太一样,他分明就是一位健谈、结实、衣着时尚而得体的“学长”。“我从小性格就比较开朗,喜欢交朋友,尝试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喜欢运动,又喜欢唱歌。加上小时候嗓门比较大,老师还经常让我主持各种文体活动,我一度以为自己将来会从事文艺工作”,他笑着说。

敖翔老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

兴趣使然,严谨为本

对于最终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敖翔老师坦言与家庭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母亲从小就十分尊重我的选择,鼓励我去尝试各种感兴趣的事情”。加上敖翔老师的母亲和外祖父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他从小就潜移默化的受到家人对科研工作热爱的影响。考大学时,敖翔老师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后顺利保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造。硕博连读期间,导师何淸研究员在学术上给他营造了非常自由的科研空间,最大程度鼓励他释放科研潜能。“读博期间发现,我比较喜欢研究事儿,觉得研究很有意思,也能坐得住,对于一个问题,等钻研差不多了,就写一篇论文。”

然而促使敖翔老师全身心走上科研之路的,不仅仅是兴趣。“博士第四年的时候,想赶某个顶级会议,论文也写的差不多了。但指导老师反馈尚未达到他的要求,指导我反复修改了数轮,以至于最终错过了那个会议的投稿期。”这件事在当时敖翔心理上产生了很大压力。“到第四年还没有代表作,当时确实压力比较大,心里比较紧张。”然而,经过精心打磨的文章最终取得了更好的成绩。2个月后,这篇文章投稿至另一顶会并被录用,并且突破性地成为了中科院计算所第一篇被该会议录用的研究类长文。“当时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打心底感谢论文的指导罗平老师,如果没有他的悉心指导,督促我反复打磨,也不会投中这么高质量的会议。”若干年后,敖翔老师聊起这段经历时,神情依然感慨。“科研之路很难一帆风顺,但对待科研一定要秉承严谨的态度。这也成为我之后教书育人,一直遵循的理念。”敖翔老师在回忆科研路上的“坎坷”时,这样说道。

敖翔老师在中科院计算所办公

因材施教,超前培养

今年是敖翔老师在中科院计算所的第9个年头,谈到自己的身份从学生到教书育人的转变,敖翔老师表示更多的是对从自己导师那里学到对待科研严谨态度的传承,以及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目前团队有8个小伙伴,整个队伍的氛围非常融洽,“每一次集体熬夜赶deadline,每一次团建庆祝小伙伴生日、中论文,都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表示彼此之间的合作模式更像是合作伙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同时,敖翔老师主张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综合素质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积极主动的学生,会给予更多的意见或者建议。“我从来不会限制学生投各种论文,但每次都会帮他们分析论文的质量及投中的可能性,熬夜修改论文是家常便饭,尽量完善每一处细节,所以团队的学生都乐意与我分享他们在学术研究上的想法和见解。”

为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探索更多科研领域、丰富科研视角,敖翔老师还牵头组织团队学生开展了“学术观点分享讲演活动”,要求学生在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度调研之后,向其他成员做详细分享,包括技术来源、目前进展及自己关于该领域的看法等。“有点像学术会议的keynote,不光是讲几个paper的思路这种一般的讨论班。这其实是一种‘超前培养’,一方面为日后学生进行各种讲演报告活动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想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对一个领域深入了解之后提出的观点,才可能具备洞察力和创新性。实践也证明这个活动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带动了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播科研正能量,也极大提升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良好学术氛围”。目前“学术观点分享讲演活动”已成为一项学生自发组织,每周一次的固定学术性活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并分享在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深刻见解和看法。

师生共践,教学相长

敖翔老师作为2018年CCF-腾讯犀牛鸟基金的项目合作者之一,研究课题主要围绕腾讯社交广告的点击率预估展开,力争更加精准的让广告触达高转化率用户。谈到当初申请该项目时,敖翔老师坦言:“犀牛鸟基金是青年学者与腾讯团队基于双方共同兴趣的研究方向,验证我们自己提出的观点,进一步探究可行性与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这种灵活自由的合作模式,非常吸引我们青年学者。”他还进一步表示:“与腾讯的合作让我受益良多,特别是每一次和内部技术团队的沟通交流,都能有所收获。”

敖翔老师除了本人参与到犀牛鸟基金项目中,同时也积极鼓励团队学生们参加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团队学生罗玲在他的指导推荐下,成功入选2018年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成为入选项目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之一。“敖翔老师是我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启蒙者,更是我的‘知心好友’,从17年暑假开始,他就手把手带我这个‘科研小白’,我们做的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比如在论文写作上特别注重行文的逻辑性和符号体系的严谨性,在工程层面上力求代码规范、简洁高效。他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很多指导,在我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上,也帮助我许多”。如今已经回到实验室的罗玲,在聊起自己的导师时嘴角总是挂着微笑。

敖翔老师(左三)与罗玲(左二)及课题组部分学生合影

项目至今,敖翔老师认为基金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开放研究平台,“不仅仅是开放,还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场景和需求。和业务同事每两周举行一次例会,双方的交流同步很及时,大家直言不讳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工程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接下来半年的犀牛鸟基金项目合作,敖翔老师期待“在目前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让研究迎接真实环境的挑战,期待研究成果实现最终的应用落地”。

THE END
0.世界关节炎日,一起走近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医大咖说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风湿免疫科主任 主要从事儿童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紫癜肾、幼年特发性关节、幼年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诊断,尤其擅长与儿童风湿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中枢狼疮等疑难危重症的诊断和救治。jvzq<84yyy4tevh0eqs/ew4nkuz03<:;17:447mvon
1.90后硕士一作发Nature回老家当公务员引争议,本人及导师回应|作为一名硕士生,没有名校的出身(本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硕士浙江理工大学),郝治伟却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文,这一学术成就甚至引来了一众博士的震惊赞叹以及羡慕嫉妒。 8月18日,《Nature》正刊发表了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郝治伟为第一作者、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左彪(郝治伟的导师)作为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2A781euovnsv/3869<:50jznn
2.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匆匆告别,她是导师同窗心中那个善良美好的姑娘; 回首往昔,令人骄傲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扶贫功绩; 面对现实,她却是身边所有人无法接受的离去; 望向远方,她会在路上带着所有人的祝福与希冀。 一、学院老师留言 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研究所郝海燕老师 我不相信,还是接受不了 jvzquC41rjom0ksw0gjv0ls1z{~x1A89624ivvq
3.学位毕业论文通用12篇我校现有硕士生导师21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62人。目前,我校已出台的《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川北医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暂行办法》等导师考核管理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须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内两次jvzquC41|i~uz7}wgunv0lto1jgpyns1877787mvon
4.吴晓明:三十年导师经历的几点体会1990年,我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算下来我做导师也有30年左右了。所以研究生院让我来做一个报告,讲讲30年来的一些体会。 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复旦,到如今有43年了,在这43年中,特别是在做导师的30年当中,我有一些体会,而这些体会,总与在复旦的经jvzquC41rjomq|trj{4gwmfp0gjv0ls1225f;8h42:62c;;459=0rjlg0jzn
5.培养教育内容范文同样,硕士生导师也存在相同问题,导师既要负责学生平时培养教育,更要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通过,在目前不断加强论文质量管理,提高论文检查考评形势下,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承担硕导的工作。因此,要扩大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与教师评职考核密切相关政策激励,同时每年要有专用名额引进优秀体育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及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6:;/j}rn
6.硕士生导师袁洁瑶食品科学,留美博士(后),讲师,硕士生导师,食品营养与健康系副主任。 电子信箱:jieyaoyuan@csust.edu.cn 【个人简介】 袁洁瑶,湖南株洲人,留美博士(后),主要从事谷物化学与品质、油脂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2012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获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获食品科学博jvzquC41yy}/e|zuv0kew7hp1uvzu€lez{5jpot132961==720nuo
7.研究生年终工作总结(精选30篇)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tjcwjqpm{qwllkg526A8385?/j}rn
8.【优秀研究生导师风采展示】黄海铭:以己昭昭使生昭昭黄海铭,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物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近年来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在内的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jvzquC41{lyd0qzcv0kew7hp1ktgq862;4533>7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