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位点及相关情况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9月创立的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1961年9月并入浙江师范学院。1982年4月,学校重建生物系,始设生物学教育专科,学制3年。1986年生物系设四年制本科,198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999年11月,学校进行学院制改革,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等合并,成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3年6月更名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11月,因学科发展需要,拆分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目前,学院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及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生物科学系、科学教育系和生物技术系,有生物科学、科学教育两个师范专业和生物技术非师范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和科学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教育硕士培养方向。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20余人,留学生4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0余人,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省“万 人计划”人才2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1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

生物学科先后入选省重中之重学科、“十三五” “十四五”省一流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和环境/生态学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ESI前1%。拥有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研究”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生物技”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现有实验用房7000余平方米,配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

学院教师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1项,省部级项目93项;已在Science、PNAS、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

二、学位点简介

生物学学位点:本学位点依托的生物学科系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省“十三五”、“十四五”一流学科,建有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拥有包括国家海外高层次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省万 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在内的优秀导师团队。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植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环境变化生物学4个研究方向,面向国内外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生物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研究方向,面向国内外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生态学学位点:依托于生态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校级生态学研究所和特种水产研究所,金华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中欧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以及动物生态学实验室、植物生态学实验室和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室、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室等。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业生态学和昆虫生态学重点学科、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农业生态学4个研究方向,以及古生态学特色领域,拥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7人、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10人,并有博士生导师4人,面向国内外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三、导师风采

Melvin Thomas Tyree,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领域极具国际声望的著名科学家,有着“森林木材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马库斯·沃伦伯格奖(Marcus Wallenberg Prize)(2002年)、国际林业科学联合会(IUFRO)科学成就奖(1990年)、美国总统科学奖(Presidential Rank Award)(2005年)等荣誉的获得者,国际权威之一。主要从事植物水分生理生态学、植物生物物理学、植物逆境生理学等方面研究工作,在植物水分运输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科学发现,首次应用超声波法探测植物栓塞的产生,首次发明高压液流计测定植物导水率等。在Nature,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用率3.1万余次,H-index 87,i10-index 214。自2012年到中国工作以来,2014-2020年和2022年八年登上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张可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学学位点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首批高校创新领军人才。担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植物衰老与后熟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主要开展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研究,在植物衰老和植物激素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 Plant Physiology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倪健,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学学位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万 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古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研究,在气候变化与植被格局和功能响应、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大尺度数据集成与模拟、植物功能型和植物功能性状、基于孢粉记录的古植被定量重建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24项,担任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等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其中包括英文文章136篇。指导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55人。

郑荣泉,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万 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担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分会理事、浙江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水产养殖团队特派员首席专家。从事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重点研发等项目1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持制订省地方标准3项。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第一完成人),指导研究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主持研发的“棘胸蛙良种选育与配套养殖技术”在浙江、江西和贵州等地推广应用。

四、科研团队

植物生物技术创新团队:

该团队为浙江省高校首批创新团队,依托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平台,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致力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学机制、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作物遗传种质的创新与育种利用等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团队中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省“万 人计划”人才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双龙学者”特聘教授4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 Plant Cell, PNAS,Plant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

特色经济植物研究课题组:该团队主要从事蓝莓、樱桃、佛手等特色经济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果实发育分子机理、栽培生理等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良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创新。先后承担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件,获省级科技奖2项。1人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人获金华市拔尖人才、1人受聘为贵州省扶贫攻坚特聘专家。

野生动物生物技术研究团队:该团队致力于动物分子系统进化和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以我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工程等技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新品种选育、人工繁殖、规模化养殖及精深加工研究,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团队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万 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授权发明专利34件、获省级以上科技奖3项、推广科技成果6项。

五、研究生特色培养及学院奖助体系

学院建立以国家助学金、助研岗位助学金等保障性资助为主体,以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和学院特有的耿儿奖学金、成长基金资助等发展性资助为重点,以康恩贝自强奖学金和金宇助学金等社会性奖助为补充的奖助体系,保障研究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我院校友捐赠200万设立耿儿奖学金,面向全院评选学术型、师范型、创业型研究生,每年10位,每人奖金6000元,现已评选八届。

六、研究生培养成果及品牌活动

学院建立以人人学术报告为基础,以丽泽论坛为保障,以实验室文化节为补充的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体系,旨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学会科研方法、享受科研乐趣。近5年来,我院研究生一作发表高水平论文136篇,同时学院支持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大赛;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5项、铜奖1项;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

七、研究生就业

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一览表

年份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020

79

74

93.67%

2021

77

74

96.10%

2022

79

72

91.13%

优秀毕业生典型(2005年以来):

我院毕业生培养质量高,成果丰硕。如:郝朝运,研究员,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先后入选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中国热带农业科研青年拔尖人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沈锦波,教授,现就职于浙江农林大学,入选浙江省专项人才,浙江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另外,有多名本院毕业的校友回母院工作,为我们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如:朱平阳,现为我校“双龙学者”特聘教授,金华市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 1 项,省农业丰收二等奖 1 项,入选第十四届金华市青年科技奖。张文潇,现任校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获省高校微型党课大赛一等奖、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省高校党建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浙江省红色英烈讲解员大赛二等奖、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此外,还有很多毕业生在各类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成长为各级各类教学名师。如:刘春生,现就职于衢州二中,校生涯指导中心主任,全国生物竞赛金牌教练,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省教坛新秀、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浙派名师、省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学科带头人荣誉。王乐楷,现就职于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滨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滨江区首届教科研标兵、滨江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主持省教科规划课题两项,获杭州市教育科研规划成果一等奖,杭州市中小学作业设计评比一等奖,杭州市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等;多次在市、区开设公开课和讲座中获得好评。

THE END
0.读研博导与硕导的区别哪个好考研1.读研博导与硕导的区别? 研究生导师(硕导和博导)在指导方式和研究方向上有着一些区别: (1)指导方式:硕士生导师通常关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及应用能力,而博士生导师则更多地关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 (2)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通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硕士生导师通常关注于某一具体的研究领域,而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534731:;98;820qyon
1.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力学一级博士点: 罗嗣海、周创兵、宋固全、黄模佳、邹文楠、文丕华、张纯、熊进刚、贾益纲、王信刚、刘伟平、雷斌、李火坤、 魏博文、姚池 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 周创兵、傅春、李火坤、魏博文、姚池、杨建华、蒋水华、闫峰、熊进刚、王信刚、刘小文、邹文楠、 郑辉 jvzquC41iept0whw0gjv0ls1u|jx1‚oufu5jpmjz0jzn
2.张金霞/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全体教师张金霞,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A类。研究方向为多模态、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感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若干项企业合作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TII、PR、Applied Energy、TMM等jvzquC41cwzpojykqp4tg~3gfw4dp8lz1rju}3jvo
3.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吴重涵研究员2003年转业进入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任所长、书记,并兼任江西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教育学术月刊》杂志主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校外)、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等职。2006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8jvzquC41l{k{7ozpw4ff~3ep1813?4264=0e>967c746B7;1rghg7mvo
4.博士硕士生导师贾德文博士、硕士生导师 - 贾德文 贾德文,男,1977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校企合作科技项目10余项。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参与撰写和发布国家、行业标准4件。 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行业奖5项;获昆明理工大学红云园丁奖1jvzquC41hvk/mvzuv0kew7hp1ktgq86359533A70jvs
5.张顺香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介绍张顺香 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介绍 一、个人基本情况 张顺香,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安徽省教学名师,国际期刊IJCSE的副主编,Connection Science期刊编委,多个国际期刊、国际会议的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人,校第四批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Web智能信息处理、文本jvzquC41lup/c~xv0gjv0ls1kplp1:6:31792<3jvo
6.杨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男 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学系;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政策与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心通讯地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E-mail: yoland62@163.com简历:2002.9~2006.6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药学专业jvzq<84rjcxncl~0ue{/gmz0ep5jpot132<41=8960nuo
7.李宏(博士生导师)​姓名李宏出生年月1984年7月技术职务教授、博导行政职务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联系方式hongli@cqu.edu.cn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B区)环境与生态学院1.教育及工作经历2023/09至今,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06-2023/08,重庆jvzquC41jwgolrsi0ewv0niw0et0kwkq138168:;2:4ivv
8.张怡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张怡,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20年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jvzquC41ur~z0ofhw0kew7hp1490ck4e66=b;:831rghg7mvo
9.博士生导师简介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 李文兰 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优秀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院长。jvzquC41{z/j{gew0kew7hp1lkz8~lul0d|xfulp/j}r
10.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肖小虹,博士,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组织与战略。贵州省黔灵学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优秀硕士生导师、贵州省优秀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先后获 jvzquC41iumm0pzhg0kew7hp1ktgq8623;538?80jvs
11.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专业硕士生导师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专业硕士生导师 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 田景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1项,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优秀jvzquC41ury/umzveo4ff~3ep1oohx4323;03=6;0jzn
12.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 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jvzq<84ke0nvu}3gfw4dp8nphq524=;143?20qyo
13.欢迎报考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1965年10月生,河北遵化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 现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全面负责管理学院行政工作。1985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矿山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12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jvzquC41in~z0zuv0kew7hp1ktgq86429584960jvs
14.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金钦汉吉林大学导师介绍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金钦汉 姓名:金钦汉性别:男出生年月:1937-10-27工作单位:吉林大学所在院系:化学学院职称:教授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70302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是否兼职:否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目前博士生数:目前 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1955.09--1958.08 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 1958.08--19jvzquC41{|4lcx~cp0ipo8onw1jbq|mk13904;8:5;5
15.研究生学籍异动办理指南1)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24〕38号)中关于转导师的相关规定,申请转导师研究生可登录“湖南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点击个人管理-学籍异动申请-新增-异动类型(博士生转导师/硕士生转导师)按要求提出申请。 2)无法线上申请转导师的研究生,请在研究生院首页-培养过程-学籍管理-表格下载中jvzq<84itc4ip~3gfw4dp8nphq522?51:464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