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散射(XRS)、衍射(XRD)、反射(XRR)、原子对分布函数(PDF)、X射线关联光子谱(XPCS)的方法学应用和仪器发展;光电子能谱(XPS)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的应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尤其是相干光对薄膜生长模式的调控作用。目前正在从事北京高能光源低维结构探针(HEPS-LoDiSP)光束线站的建设、调试、应用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发展。
薄膜、异质结和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原子尺度上的生长机理和表面过程;促进薄膜层状生长的物理效应(目的是获得原子尺度上平整陡峭的表界面,以应用于多层膜异质结器件);表面纳米结构花样的形成机理与掠入射小角散射(GISAXS)表征;这些生长过程所涉及的非平衡态物理学。目前正在开展薄膜生长模式的倏逝波调制(EWM)及其时间分辨X射线散射(trXRS)和掠入射X射线关联光子谱(GIXPCS)的理论研究、设备研发和实验准备。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性能的关系:与用户合作开展各种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物性关系的研究,我们自己重点关注透明导电氧化物、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铁电材料、界面高温超导的薄膜与器件。目前正在开展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低维量子相变的调制研究,从正常态开始揭示界面高温超导薄膜的超导相变的调制变化的实验规律。
招收硕博连读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开展凝聚态物理、X射线方法学及其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2025年北京高能光源低维结构探针(HEPS-LoDiSP)的建成和开放运行,我们课题组将具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条件!我们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开展薄膜生长模式的倏逝波调制(EWM)、功能薄膜的低维量子相变、高温超导相变的维度效应和界面效应的表面X射线散射(trSXRS)、X射线光子关联谱(XPCS)、光电子能谱(XPS)和电输运性质等前沿研究,欢迎热爱物理、有激情、积极进取、好学善思、做事主动的有志青年前来报考我们课题组。产出重要的成果,培养优秀的学子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目的。
博士后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高能光源与东莞联合招聘博士后,年薪40万元,要求如下:
1. 对物理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 获得凝聚态物理、光学和半导体专业的理学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中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3. 在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衍射和反射、光电子能谱或吸收谱、薄膜制备与表征方面有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
工作内容:参加HEPS-LoDiSP的调试和开放运行,并基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公共平台和本课题组自用设备开展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低维量子相变、界面高温超导相变的调制的研究。
申请期限:直到招满为止
2001.10-2003.10 康奈尔大学应用与工程物理系 博士后
2003.10-2004.09 佐治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 研究助理
2005.11-2006.11 斯坦福国际研究院 访问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
2012.02-2013.04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物理系 访问学者
2014.02-2014.06 加拿大光源,访问束线科学家(Visiting beamline scientist)
2018.12-2019.03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先进光子源访问合作
2016.12-至今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教授
2012.02-2013.04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访问学者
2005.11--2006.11 斯坦福国际研究院 访问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
2004.10--2016.10 中科院高能所,其中2007以来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教师
2003.10--2003.09 佐治亚大学 研究助理
2001.10--2003.10 康奈尔大学 博士后
浙江大学关联物质中心 刘洋 教授,低维量子材料的结构相变研究
中科院物理所CL03组 葛琛 研究员,低维量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制
北京科技大学 邢献然 教授, 陈骏 教授,张林兴 教授, 铁电薄膜中相界与晶界演化的同步辐射X射线关联光子谱研究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物理系 Tai-Chang Chiang 院士,低维量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关联物质中心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物(UIUC)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ANL-MSD)
德国Petra-III-P08 HRD光束线站
已指导学生
杨铁莹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原宏宇 硕士研究生 430105-材料工程
苑梦尧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李燕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戚炜恒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现指导学生
王震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周婧琳 硕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刘晨旭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王焕华,研究员
陈 雨,高级工程师
沈治邦,机械与控制工程师
郭望果,光学工程师
翁小榕,副研究员
在读研究生:
王 震, 硕博连读生,来自山东大学
刘晨旭,硕博连读生,来自河北工业大学
周婧琳,硕博连读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
以往的组员:
毕业生 学位 现工作单位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
杨铁莹 理学博士 苏州实验室 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
苑梦尧 理学博士 中科院高能所 p型ZnO性能不稳定的微结构根源
原宏宇 工程硕士 北京三友 径向氧化物纳米棒太阳能电池
戚炜恒 理学博士 大连英特尔FAB68 4d2 电子体系的金属-绝缘体相变
李 燕 理学博士 阿贡国家实验室 镍基超导薄膜的制备、结构与物性
联合培养
罗茜元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 Zn纳米片的制备与GISAXS表征
实习生 来源大学 实习暑假 去向
郭镕境 山东大学 2019—2021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