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约 68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9分钟
导 读
对于未来教育,李红霞有三个期盼:
一是期盼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希望山区的孩子能够早日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期盼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让中国教育能够在国际上发出更多声音,贡献出更多的中国基础教育方案;
三是期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1994年,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建校,1995年,大学毕业的李红霞来到学校担任语文老师。
这一待,就是26年。在这26年里,李红霞把对教育所有的爱都投入到了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她从一名语文老师成长为学校团委书记、主任、副校长再到学校党总支书记。她亲历并见证了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实践和改变——通过“开放办学、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办学模式,从一个新建学校成长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学校之一,成为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外语特色教育集团。
李红霞说:“人一生要做一件大事,立足一所学校,把教育的事情悟透、做清楚,越到这个时候,我对学校的感情越深,做教育,是一件让我充满热情的事。”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此刻,李红霞内心感慨万千。
在教育扶贫这条路上,李红霞和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已经走了七年。
在被问及为什么开始做教育扶贫工作时,李红霞说:“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基础教育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当石外通过各种改革、创新,办成一所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后,我们开始思考,一所优质学校,应该向社会贡献什么?我们从‘文明校园’和‘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角色定位出发,把履行社会责任、精准教育扶贫作为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是在集团党委书记强新志校长的直接推动下开始的。”
2014年,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强新志作为市人大代表随团到赞皇县二中去调研,这是一所“山区扶贫项目工程学校”,由市政府投资,把全县的山区初中适龄孩子全部集中到县城这所寄宿学校读书。这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好,但是由于师资水平差、生源基础薄弱,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全县山区本应有3000多名孩子上学,实际入学人数只有几百人。这样的初中学校在石家庄6个山区县都有一所。
正因如此,强新志校长调研回来后和校领导班子商量,如何帮扶这些学校。
此时,正值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第三个十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石外集团将教育帮扶计划列为了第三个十年发展规划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
当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教育帮扶计划公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片哗然和质疑,大家都说“石外要干什么,放着分校不办,去帮山区?”“你们是要去县里争生源吗?”......面对这些声音,学校决定只做不宣传,要做就做出个样来。
自2014年起,在“大家好才是真好”的办学理念下,石外集团与石家庄周边行唐、灵寿、平山、井陉、元氏、赞皇等六个山区县,12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开展城乡校际结对精准帮扶,制定了十年帮扶计划(2014-2024),覆盖了6个县31个乡镇700个行政村42446名学生。启动实施了校长素质提升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同步教学工程等“九大帮扶工程”。开展了手拉手、面对面、订单式、紧密型、全方位、常态化、长期性、有目标的教育帮扶工作。
李红霞自第一次到山区学校启动帮扶挂牌,就站到了这支扶贫队伍的前线,长期参与见证石外集团与12所山区学校携手共筑的教育扶贫之路。她多次深入到12所山区学校,平均每月到一所山区学校进行帮扶指导。
2020年10月,为了做好山区学校高质量发展计划,她连续两周没休息,深入到每一所山区中学,与学校的校长、全体中层干部、教师代表认真研讨分析学校的现状、存在问题,制订发展目标及措施,反复修改形成每一所山区中学的《高质量发展三学年行动计划》并印刷成册,使山区学校发展有目标有方向。近七年来,组织山区教师暑期集中培训共计4869人次。发动党员、师生为山区学校捐赠图书281130册,帮扶山区贫困家庭累计2403户,山区教师培训总课时累计达16.95万节,教育扶贫行程累计21.32万公里。
为了做好山区教育帮扶,身为市政协委员的李红霞先后递交了6份关于山区学校发展的提案。2018年主持《城乡校际结对精准帮扶中山区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并荣获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年主持河北省级课题《教育精准帮扶背景下山区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结项并获得一等奖。
通过近七年的教育精准帮扶,12所山区学校在校生人数从2014年帮扶前的9300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19151人。山区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山区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规模、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县域影响力不断扩大。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2018年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全国唯一获奖中小学。被人民日报评为“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能力建设优秀案例。
特色办学:
通过语言、文化走向世界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不仅在脱贫攻坚上交出了优异答卷,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成绩斐然。
1994年,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竞争的概念已经波及到各行各业,新学校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发展,成了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1996年,石外开始进行办学模式改革,站在人才发展的角度,站在立足河北服务河北经济的角度,最终确定开展外语特色办学。其中,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校的一大亮点,李红霞自2001年开始负责这项工作,一抓就是20年。
李红霞认为“只有先把语言学好,才能真正通过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石外的外语课程除了英语之外,还设有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为搞好外语教学,1996年学校开始聘请外教,目前每年长期任教的外教大概有16名,6个语种全覆盖。
“走外语成才之路”的特色办学思想让更多的石外学子走向世界,作为全国16所具有外语保送资格的学校,石外每年有100多名学生通过外语保送直接进入全国双一流大学。
如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河北省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2个国家的202所学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每年组织师生进行近千人次的互访交流活动。李红霞说:“为什么石外的办学理念超前,主要因为通过大量的国际交流活动,立足中国本土的教育基础和特色内涵,吸纳国外教育的优点,以此形成中国的基础教育特色方案。”
2014年,正值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建校二十周年,学校把全球友好学校都邀请到了石外,并发起成立“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目前,联盟共有16个国家的127所会员校。
“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每年围绕全球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举办一次联盟大会,目前已经举办了六届,主题分别是“创新人才”“公民素养”“学生领导力”等,第七届年会主题“重新定义学习”,将在2021年10月以线上形式举行。每年都有十多个国家的50多位校长及教育专家围绕主题进行报告及会议研讨,同时来自省内外基础教育学校代表近千人参加大会。
“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下设学术委员会,由顾明远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先生、美国华盛顿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William Fish担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站在全球基础教育潮流和未来趋势的发展方向上,确定每年年会主题,为联盟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联盟大会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每届年会闭幕式上都会向全球发布“年会共识”,出版《年会“蓝皮书”》,目前已正式出版著作4本。联盟先后共收到13个国家的州长、市长、议员等发来的88封贺信,极大的扩大联盟在全球的影响。
顾明远先生说:“我看过全国好多学校,但是一个中学每年能够把全球这么多的一线优秀校长吸引来,这在全国不多见,大学也做不到,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特色办学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已经发展成为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一个品牌。李红霞认为:“通过这种交流,既能看到我们中国办学的优势,也能看到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差异,更能反映我们当下的教育问题和现状,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我认为是更有利的。”
2020年,李红霞被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聘为“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并作为“国际友好学校结对子”项目指导组组长对实验区学校具体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指导,将石外多年的国际交流经验和资源向更大的范围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实验区学校通过开展有效的人文交流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五育并举课程体系,
实现五维人才培养目标
接触过李红霞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特别有工作热情的人,她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活力,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只休过一次暑假,就是产假,她一心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去,每年都有新的想法,每年都有新的工作热情。
“石外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定规划”,这使得李红霞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寒暑假时,她总是会思考新学期的发展规划并落实工作。
2020年寒假,她做的最多的就是和老师们一起做学校校本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只要我们学校确定好一个课程,那么一定有师资,有场馆,有课程标准评价。”
对于人才培养,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有一个“五维目标”,即:从学生健康成长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学生立足未来社会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将爱国情感、交际能力、协作意识、文明素养、健康身心、创新精神集于一身的人;从学生终身学习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独立自主的人;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勇于担当的人;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
在李红霞看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自建校初期,石外就确定了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创建新型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学校明确了挑战“应试教育”的育人观,即:树立“跳出学校看教育的大的教育观、跳出升学看质量的大的质量观、跳出分数看人才的大的人才观”,“用课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石外借2000年学校扩建和近几年设施升级改造时机,建设了大量有利于五育并举的专业场地、场馆、教室。如:体育专业户外场地、体育室内场馆、美育专业教室、实践劳动专业教室等。
此后,石外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课程理念,开展“分专项、分阶段、分层次”的三分教学改革,开设“五育并举”的必修和选修校本课程共计43项。如篮球课、足球课、滑雪课、国画课、平面设计课、钢琴课、戏剧课、人工智能课、通用技术课、航模课、传统面点课、科学种植课。以传统面点课为例:学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劳动课开设了传统面点课程,要求所有在石外毕业的孩子都要会蒸馒头、蒸花卷、擀面条、包饺子、烙饼等。课程改革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确保“五育并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学校成立了公共资源部,将德育和文化课之外的体育、音乐、美术、实践、劳动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均由公共资源管理,确保这些课程实施过程不受冲击。
2009年,学校借河北省进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开始进行第二轮课程改革,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以“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为理念,从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五大领域全面推进“四自主 四环节”教育模式,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成长方式,教育教学活动以“项目设置—完成项目—交流展示—评价激励”四个环节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课程改革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0年,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石外开始第三轮大的课程改革,结合国家级示范校的三年建设规划,重新构思和设计“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研发新框架,特别要凸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共同导向和学生差异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前期二轮实践的基础上,以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高度吻合、相互衔接和相对独立。一方面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校本化实施,另一方面对8门德育校本必修课程、25门学科拓展校本课程、30门体育、艺术、通用技术、劳动校本选修课程进行选课指南和课程标准的编写并开展课程实施。
李红霞说:“除国家课程和学科之外,石外开发的这63项校本课程,都要编写课程标准和实施纲要,这个假期我们做的最多的是课程标准的编写,也请了很多专家进行指导,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能真正的把五育并举落到实地。”
“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好,
学校风气就会特别正”
“在一所学校中,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好,党员作用发挥的好,那么这所学校的风气就会特别正,当一个学校发展风气特别正的时候,这个学校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李红霞看来,不管哪个单位,谁重视党建,谁重视党员作用发挥,谁就在发展中占据了主动权,占据了发展优势,这种优势不是靠奖金,不是靠物质,是靠理想信念支撑。石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党建文化引领教师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教师团队中,党员占比45.2%,党员教师在课程改革、教育扶贫、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李红霞说:“在石外,党员的口号不是空的,每一名党员身上的责任感和‘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的三爱精神都特别强。”
石外集团党委以《石外党建》月刊和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做新”党建引领发展。
其中,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石外确定了“一委一组一计划”的思政课建设管理模式和“一课四进”举措,成立思政课建设衔接教育委员会,确立思政课建设组织机构,制定《思政课建设“质量提升”三学年行动计划》,实施思政课教师“一课四进”举措,上好思政课、进主题班队会、进国旗下演讲、进教育活动、进党团课。“要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一位党员教师知道,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在石外不是两张皮,它是紧紧凝聚在一起的。”
2020年9月,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国旗下演讲者全部调成了思政老师,每次一名思政老师进行国旗下演讲,一名思政老师进行时政述评,李红霞认为:“思政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单一让学生来讲是讲不透的,尤其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党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在15分钟左右的升旗时间内,让学生的思想真正受到震撼。”这样既能提高国旗下演讲的内容质量,又能提升思政老师的政治素养。
同时,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还加大对思政老师的培训,学校跟清华大学马列学院建立联系,由清华大学的教授给学校老师进行思政课程集中培训,又先后同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共同进行小中大德育有效衔接的专题研究,“这种一体化的建设,这种思政课的研究会和学生的培养形成体系,它不是单纯的思政课。经过这些活动和培训,让思政老师认识到位,部门主管见识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位。”
在李红霞看来,“真正的思政教育不只在思政课和活动中,而是在每一个学科中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在刚过去的寒假,石外又开始思政课的进一步挖掘。在思政课的建设中,石外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扩大党组织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石外集团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并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以此献礼建党百年。
当别人问李红霞石外集团成功的秘诀时,她笑着说:“办教育没有捷径,它是一个比较笨的办法,就是掉进教育研究的圈里,不断地去思考、发现、修正。只有不断地去付出,去实践,教育理想才会最终实现。”
2019年,李红霞做了一个决定,在清华大学攻读教育博士,很多人问她,这么大年龄了还读博士?
她的回答是,希望自己做一个发现者、帮助者、探索者。去发现、发展孩子;去帮助老师成长;通过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探索,来解决基础教育显现的问题,为基础教育和学校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立足于一所学校,把教育悟透,用一辈子去做清楚,作为教育的发现者、帮助者、探索者,李红霞始终在路上。
人物简介
李红霞,女,1995年参加工作,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清华大学在读教育博士,正高级教师,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实验区建设指导专家、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校长、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骨干校长、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等。近年来主持参与5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获3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等发表文章16篇。作为副主编编写3本专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