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援四川甘孜雅江灭火作战的11天10夜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在海拔超过3800米,平均坡度超过70度的高山峡谷林区火场艰苦作战、昼夜鏖战,面对高原缺氧、数次林火轰燃、多次滚石倒木威胁等恶劣环境,全体参战队伍高昂斗志、攻坚克难,与友邻队伍一道遏制火魔、守护绿水青山,留下一幕幕动人的瞬间。
特勤大队二中队龚家成 :
“飞滚的大火球离我只有几厘米”
平均海拔3800米,坡度约75°,风力6至7级,接近火线需徒步攀爬近4小时,爆燃火头高达数十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对于在雅江火场一线的指战员来说,每天都会经历一次甚至数次。而对于特勤大队二中队的副中队长龚家成来说,“滚石滚木”才是让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
3月20日,龚家成所在的中队接到任务,采用并串联的方法架设6台水泵对山势陡峭,荆棘丛生的雅江2号火场西北线实施扑打。在当天下午接近火线时,龚家成跑到了队伍最前面的高处,时刻观察火场上不断滚落的石头、倒木。“砰、砰、砰……”一阵重物砸在地面的声音突然在上方响起,并且越来越近。龚家成立马转身对着正在攀爬的队伍喊:“小心大石头!小心大石头!”刚喊出两句话,一个大火球瞬间来到了特勤大队阮健文的头顶上,阮健文下意识朝着侧边跳到了树上躲开,大火球重重砸在地上又弹起来朝着队伍砸去,很快就来到了消防员陈丽发和宋旭蛟的正上方,他俩一人朝着一边侧身躲开,大火球飞驰着从他们二人中间飞过,继续往下方滚去,最终砸在了一棵燃烧的树桩上,火星四溅,灰尘滚滚。盯着火球停下了好久,龚家成才缓过神,他大声询问着:“有没有事?有没有事?”过了大约三分钟,才得到回应,他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他立马带着水枪去处置那停下来的大火球,防止形成新的火点。火扑灭后,大火球露出了原本面目,一棵被烧得漆黑的大树根。在队伍修整时,他们回忆起这事仍然心有余悸。陈丽发说道:“速度太快了,闪躲完全靠身体的本能反应。从我身边飞过去的时候,离我只有几厘米,脸部都感受到了一阵热浪。”
昆明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罗选疆:
“报数!再报数!”
“一线指战员请注意,根据火场天气实况预报,下午会有大风,风力高达6至7级,请各单位时刻观察好火场态势……”自灭火作战以来,山高坡陡、滚石倒木等复杂火场环境,让他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松懈。
3月20日,罗选疆受领任务,带领直属大队二中队在雅江2号火场架设水泵追击火头。在下午15时追击火头途中,一阵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罗选疆瞬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急忙抬头观察树枝树叶,原本对他们有利的顺风突然开始逆吹,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燃烧声越来越大,他立马把扛着水枪往前冲的二班副班长扯了回来,并大喊:“快撤!快撤!爆燃火!”听到提醒后各班长立马组织本班人员后队变前队迅速往山下安全区域转移。由于火场坡度在75度左右,不少指战员都在奔跑途中遇到摔倒情况。队员们顺着山坡滑下去,需要靠着战友搀扶和抓住身边的树枝才能稳住。即便如此,大家的后脑勺依然能清晰感觉到一阵阵热浪扑来。“别回头看,快跑快跑!”大风扬起黄土和灰烬,充斥着整个森林。没有人知道跑了多久,也没有人记得跑了多远,直到看见山下的公路,他们才知道快到终点。罗选疆抵达公路后来不及调整,急忙喘着粗气喊了一声“报数!”“1、2、3……24!”“再报数!”“1、2、3、4……24!”连续两遍报数24人,罗选疆一屁股坐在了马路牙子边,顺着一班挨个点名问道“没事吧?受伤没?”直到问完所有人,他才艰难地抬起手脱下头盔,擦了一把汗,直到此刻,他才确定,人全了,都在!
昆明支队禄劝中队张斌斌:
“高反来袭!闲下来只会让我更难受”
对于从云南跨区增援四川的大多数指战员来说,他们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平均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而在这样的高山峡谷地区开展灭火作战更是首次。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是他们此次灭火作战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禄劝中队战斗二班副班长张斌斌就是在“高反”情况下完成灭火作战任务的一员。
在抵达四川第一天,海拔最高时达到4200多米。而张斌斌从海拔超过3600米时就已经出现高原反应。头疼、恶心一路伴随着他。在扑救雅江2号火场时,负责背负使用主战装备高压细水雾的张斌斌是攻坚班的主心骨。在连续作战6小时后,中队遇到了一个接近70°的陡坡,需要攀爬上去后才能再次接近火线。张斌斌在背着近35公斤的装备攀爬中脚下突然踩空,整个人瞬间滑了下去,中队长余洪文及时抓住他的手,将他重新拉回到陡坡中间的一棵树边上靠着。“张斌斌,你先下去休息吧!”听着队长的话,张斌斌原本靠在树上的脑袋立马直起来,他说:“队长,没事!刚刚就是大意了!”面对张斌斌的坚持,余洪文也知道张斌斌也是一个倔驴脾气,只能安排卫生员随时关注着他,有情况立马汇报。在经过简单的休息调整后,张斌斌又像满血复活一样朝着陡坡上开始攀爬。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作战,禄劝中队负责的火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在经过短暂休息后,张斌斌和他的战友们将在承受高反情况下,开始一场新的战斗。
普洱支队景东中队达瓦顿珠:
架起藏汉一家亲桥梁
“贡康桑”“贡康桑”在我们藏语里是“你好”的意思。这是3月20日在四川雅江二号火场西北线中段森林消防员达瓦顿珠与当地藏族同胞火场相互问候的情景。
达瓦顿珠,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2022年考入森林消防队伍,现任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东中队副指导员。灭火间隙,达瓦顿珠主动给中队的指战员科普藏语和藏族风俗文化,同时向当地的藏族同胞科普灭火技巧和森林防火常识,为指战员和藏族同胞架起了一道藏汉一家亲的“友谊桥梁”。初入火场的那一天,他看到熟悉的环境和藏族同胞憨厚的面孔,也让两年没有回家的他倍感亲切和激动。看着身后一座又一座山,被无情的火魔吞噬,他心中也暗自憋下一股劲,一定要保护好家乡的安全!由于从小在高海拔地区长大,他对高原地形十分熟悉,这也让他在作战过程中显现出异常英勇。在陡峭的山路上,他扛起六七十斤的水带框,一声不吭地往上爬着。火场高温炙烤着他的脸庞,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但他的脚步却从未停下。“小心注意滚石,不要被砸到了!”在接近火线时,他悉心地提醒着在他身后战友的安全,告诉他们要如何在高山上安全扑救。灭火过程中达瓦顿珠主动担负起了“联络官”。他利用藏汉双语的优势与藏族同胞沟通交流,为中队灭火作战、火场生活、后勤保障解决了实际困难。在任务中他始终冲在第一线。队员问他为什么这么拼?“我是一名消防员,也是一名党员,看到这里被火魔肆虐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达瓦顿珠动情地说。
普洱支队思茅中队丁越:
火场上拼命三郎
“太危险了,那些山又高估计有人还有高反,愿消防员们一个都不能少,都平安归队”“在父母眼中,他们是 20 来岁的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但是在火灾面前,他们是火灾无法逾越的高墙!”……最近网上有一个爆火的视频,视频中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思茅中队二班班长丁越在灭火时一手拿着风力灭火机风桶,一手抓着一棵松树,松树突然断裂。由于坡陡,消防员摔落,幸好旁边有战友及时抓住。但由于冲击力太大,两人都有往下摔的趋势。幸好旁边的民兵及时拉了一把才使二人稳住,免于摔伤。
面对接近70度左右的坡度,行走都很困难,丁越作为中队的先锋手,多次滑倒10多米,这只是他摔落最幸运的一次,队友在旁边拉了一把。队友一再要求换位置,但他一直坚持打头阵,他说:“作为班长,我深知先锋手的危险,其他人来我不放心”。“华龙,你有没有闻见一股怪味?”丁越拉了一下旁边的队友扯着嗓子喊道,一班班长张华龙转身看了一下,对着丁越就是一顿拍打,只看见丁越的后背的衣服正在着火。由于火场山高坡陡,倒木纵横,给灭火带来极大的挑战,丁越在处理倒木下面的枯枝落叶时几乎要贴着地面处理。不仅要面对高温炙烤,还要防止火星烧到自己。3月19日至21日,思茅中队前后负责比地村、果沃两个火场,面对70度左右的陡坡、随时倒塌的枯木、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消防员们英勇顽强,安全成功扑灭两个火场,保卫了比地村和自来水厂的安全。
丽江支队古城中队蔡枭、曾海祥:
在灭火攻坚时 两名消防员迎来孩子出生喜讯
近日,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古城中队援川灭火作战的消防员中,传着一件喜事。随队灭火的消防员蔡枭、曾海祥两名消防员的孩子在灭火攻坚时先后出生。战友们表示,这是好兆头,为给孩子取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献策”。
蔡枭是云南大理鹤庆人,在中队担任驾驶员兼战斗员。从中队营区到火场集结地,在行程海拔落差近3000米,有酷热难耐的河谷地区,也有暴雨狂风积雪的高原藏区,蔡枭作为副驾驶员,与主驾驶员轮换驾驶,经18个小时连续行车将战友安全送达。蔡枭妻子预产期是3月29日。3月19日,蔡枭随队上山灭火攻坚,手机没有信号。3月20日中午下山有信号时,才发现家人发来的信息,孩子已于头天晚上23时许出生。
曾海祥家住云南昆明石林,入职15年,历经多个岗位,目前担任司务长,是中队最老的消防员。3月17日,中队奉命出动。此次灭火行动中,曾海祥担任1号水泵手,是中队“以水灭火”战法成功实施的主力。曾海祥妻子预产期是3月25日,3月20日,曾海祥妻子出现生产征兆,送医院后当晚21时许孩子出生。家人怕曾海祥担心,直到孩子出生2小时后才将消息告诉曾海祥。
出征前,两名消防员本可申请护理假,但都没有向组织提出休假申请。中队干部也曾主动过问情况,两人均表示前期已跟家人说清情况,3月份川滇两省已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一旦有救援任务,如果生产时间比预产期提前,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赶回陪护。他们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们的理解支持。在四川雅江灭火作战中,中队干部得知两名消防员家属顺利生产后,第一时间安排留守的副中队长到丽江市妇女儿童医院看望慰问蔡枭妻子,同时通过电话向曾海祥的妻子发去慰问信息。3月27日,中队灭火归建后立即安排两名同志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