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个人档案可以在网上查询,但是前提是你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档案在人才中心存放,到对应的人才中心官网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档案。或者知道自己的毕业时间,首先,一般统招毕业的学校在学生毕业后,都可以免费为学生保管2年的档案,但是如果超过2年后,你还没有去调走你的档案,学校就会自动把你的档案派回你生源地的人才中心,所以如果你毕业后完全没管过自己档案的朋友可以先到学校和你生源地的人才中心去查查你档案是否在那里。
如果,毕业时的实习单位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那么你可以到你实习的单位找找,因为一般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都会有人事管理权,有权管理档案并且在入职时也会要求员工提交个人档案。
大学毕业生档案有哪些查询方法
1、 先从母校找起。各个大学基本都是学生毕业后档案也转移,这个是考验就业率等因素的,档案基本不会留在高校内。但是,为了慎重起见,还是要查查。直接到母校档案馆查,或是网上查找母校档案馆的联系方式,电话或是email联系相关负责人查询。通过大学档案馆查询,就算档案没有留在母校,也可以查到当初毕业是的档案去向。
2、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档案基本流向:
继续在本校读研读博等深造的,档案留校;
已签约单位有档案接收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
已签约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中心);
未签约的未就业或是自由职业、自谋职业毕业生,档案直接转回原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事部门(由于部门改革等原因,不同时期接收档案的原籍地部门叫法前后可能不一致,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3、弄清楚了毕业后的几大档案流向后,就根据自己当初的毕业后去向进一步查找。深造的最终还是要离校的,正常毕业离校档案最终是要离校流向工作单位相关的档案管理单位;非正常离校,则档案可能就留校了,这种情况只能在深造学校查找啦。
4、如果毕业时的签约单位有档案接收权,则毕业后档案流向的第一站就是该单位,直接去该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查找。如果在第一个工作单位查询到档案已经转出,而工作变动后的单位也有档案接收权,则继续到有档案接收权的单位查询。一般只有国有单位和事业单位才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是没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的。
5、工作过的单位没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的,则就要到工作过的单位的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去查找。从毕业离校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开始排查。各地关于人才市场的叫法,主管单位等都不太一样,反正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中心等都是,很多地方都是由人事管理部门开办和主管的,如果不知道人才市场在哪里和档案管理的问题,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问问。
6、毕业后档案转回原籍的,就直接到原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去查。各地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有档案管理中心,直接管理各类档案;有的市县则设置下属人力资源中心(人才市场),所有接收回来的档案都归到人才市场管理。因而,可以先到人社局查询,再根据情况去原籍地人才市场查。
查询中专技校的省市如下:
● 大学毕业后档案的出去:1)被国企事业单位录用后,档案从学校邮寄到单位。2)就职于私企、外企,单位不具备档案存放资质,需要将档案存放在单位辖区内人才中心。3)暂未就业的人员或者不想把档案存放在就业城市的(私企、外企),将档案从学校邮寄到户籍地人才中心。4)希望机制考研或者考编的,可以把档案继续存放在学校,不过时间只有2年期限。
学生档案丢失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档案丢失应该如何处理?当然是补档,自己可以去到户籍所在地和学校去走流程
档案很重要,人事档案没处理好将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但对档案“置之不理”的大学毕业生却不在少数。但却有调查显示,有近四成高学历求职者都加入了“弃档族”,很多毕业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无知者无畏,等需要档案的时候才想起。
目前的很多企业不具备存放档案是资格,再加上现在的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档案一样可以上社保,一样可以上班,一样可以领工资。所以我们就理所当然的就认为档案不重要。
某些地方人才市场(比如北京)对于非户籍人员咨询,态度冷漠,只告诉能不能入而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为弃档族了。
强调档案的两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毕业后档案不能放在自己手里。可以存放学校、生源地人事局、人才市场、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介,否则就是死档!
2、毕业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如果档案转到单位或当地人才中心,一定要记得干满一年,然后向单位或人才申请转正定级,获得干部身份(干部身份的好处,可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