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宁是清北书院2022届的毕业生,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2020年,考了433分,全省排名74250名,没有超过本科线,选择了去读大专。
在大专就读半年后,张恒宁同学决定退学重新高考。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547分的好成绩,位于云南省22384名,进步了51866名。
想知道这名高五生经历了什么吗?戳下方视频,看他如何从大专到本科!
转自张恒宁的自述
如何评价高考复读?我觉得这是由自己发起且针对自己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复读的根本动机是为了改变现状,依靠在高压环境下强迫自己学习来突破自身能力天花板,从而走向一个像样的大学,拥抱自己理想中的未来。
第一章:我的过去
之前我一直都认为,大专不会跟我的生活有任何交集,甚至连二本都看不上,这种迷之自信一直持续到了高考查分的那一天。这个结果怪不了任何人、任何事,只能怪我自己。对比今年,我觉得我在2020年上了个假高三,考了个假高考。当时,我从来不做作业,也不背书,经常出没网吧,甚至在考前1个月经常凌晨回家。作嘛,之后成功把自己作没了!
因为这件事,父母也对我失望至极,甚至可以说对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特别是我的父亲,从小到大,我要做任何事、有任何爱好,他都倾尽全力支持。为了帮助我学习还设立了各种奖励措施,可惜,他的努力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尽管如此失望,他还是给我选了一个中外合办的大专,希望我出国后还有翻身的机会。
说实话,我在大专读书时还是挺开心的。一个是因为基本不用怎么学习,一个是因为我交到了一些知心的朋友。空闲时我们会一起聚餐,其中西交利物浦宴会厅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几乎都已经吃成食堂了。周末要么出去玩,要么就回上海闲着。这些有趣的往事甚至在后来成为我2022年在课间补觉时梦到的内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很快就体会到了深深的自卑。当别人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时候,我总会谎称自己是西交利物浦的,而且我发现我的能力跟本科生相比简直天差地别,我连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都几乎不具备了,谈吐几乎只能说一些吃喝拉撒的话题,可以给很多高端话题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却不能深入去探讨。让我最崩溃的是,我动笔写字的能力正在逐步退化,当时在想,可能过一段时间就真的要成为纸上文盲了。
我开始异常焦虑,并在2020年11月份跟父亲提出了要复读的想法,基于我之前一时兴起、不守信用的作风,他把我的方案给否了,让我早点洗洗睡。我不甘心,于2021年春节再次提起“上诉”,他实在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设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背完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全部课文,就可以回来复读。
第二章:过渡阶段
回到昆明时,我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学习,而是疯狂减肥。当时我已经胖到了93kg,和最瘦时期67.6kg的体重相比,2018年的减肥结果荡然无存。
让我自卑的不只是学历,还有体重。于是我开始了变态式的减肥,每天几乎油盐不进,运动几个小时,吃一种叫“黑魔”的减肥健身补剂。只用了一个星期,我的体重就减轻了近6kg,但是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出现了失眠,吃不下饭的症状。我觉得不能用牺牲健康为代价换取自己理想的外表,所以暂时放弃了减肥,开始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在学了一段时间数学后,我开始怀疑自己回来复读到底是背水一战还是飞蛾扑火。我甚至连最基本的初中知识都忘记了。随后我又去补文综,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模糊的印象交织在一起让我更加绝望。
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我想回大专继续过我那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不是回来折磨自己。但是当时我的情况算是破釜沉舟了,大专已经退学,只有个高中毕业证,要是不把复读这条路走完,我就只是个高中学历,那岂不是更糟糕?我逼着自己熬啊熬,终于从6月9日,熬到了8月1日晚上去清北书院报到。
第三章:报到
记得当时报告厅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我独自坐到了偏僻的一角,感觉对前途无比迷茫,好像这一切热闹的景象都跟我无关,我无法忘记曾经的失败,更无法忘怀失败给我带来的自卑与恐惧,我注意到周围好像也有一些同学神情凝重,默不作声,我就安慰自己,他们可能跟我一样,为了更好的未来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吧,我其实并不孤单。
当听到老师强调纪律和学校作息时,我有种羊入虎穴的感觉。清北书院对上课纪律有很严格的要求,上课时经常有老师坐在后门听课。
学校对于管理学生采用学分制,每一次违纪都会有相应的扣分,一周内扣满十分便进入留观期(在此期限内违纪双倍扣分)。想要加分的主要途径是每一次月考成绩,只要进步了,就可以加分,进步的越多加分越多。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玩的竟是真的,学生的学分扣完后将强制劝退,虽然这很残酷,但是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宁可牺牲自己赚钱的机会,也不容许害群之马存在,这点几个补习机构可以做到?
作息时间和休息时间更是对我的毁灭性打击,我之前在苏州时睡觉和起床完全是看心情,然而在这里却要求每天早上7:20必须到校,晚上11点整下晚自习,每个星期六下午6:10下课可以回家休息,星期天晚上7:20前返校。
我记得8月1号晚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一个晚自习,焦虑与迷茫在我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特别是得知了学校对每天的时间安排后,我都有想哭出来的冲动。没有手机也使我非常不适应,长时间坐着专心自习更让我不习惯。
不过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我现在受不了的事,是中国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常态,不能适应体制内的规则与制度也就别想混出头,高考本来就是对心理和生理的一次重大考验,要是受不了的话考不上本科也是活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熬吧,没有办法。
第四章:上半学年
第一次分班考,我的成绩只有351.5分,加上会考分数和英语听力也只有400分出头,距离本科线低个小一百分。我当时很着急,就开始上课自习,下课刷题,完全不顾及课堂。由于找回了一定的题感,第一次月考成绩提高到了383分,我开始坚信我的方法是对的。
殊不知第二次月考立刻打了我的脸,我的成绩还是380分左右,没有一点提高。看着周围的同学成绩或多或少都有进步,我的心理极度不平衡,于是找到老师询问学习方法。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她要求我立刻放下往届生的优越感,不要觉得自己曾经高考过就自以为是,首先要做到紧跟课堂。
我半信半疑地执行了她的要求,结果惊喜地发现:第三次月考成绩提高到了420分!加上听力和会考已经471分,距离本科线29分,我称这次的分数水平为半步二本。期末考虽然进步不大,但好歹也有提高,考了427分。
在成绩提高的同时,我的体重也在逐渐降低。
到2022年1月份时,体重已降至75kg。我这种瘦其实非常不健康,从2021年八月中旬开始,早餐只吃一碗牛奶麦片,中午吃蒸菜,晚上几乎不吃。极端的饮食控制与高压的学习环境使我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而且开始频发失眠、恶心的症状,但是看着自己瘦下来的成果,我非常有成就感,非但没有调节生活与饮食,到后期还变本加厉的控制摄入。
终于,我在2022年1月初期末考后病倒了,这次病得非常严重,先是呼吸道感染,然后重感冒,最后发高烧。为了使自己尽快痊愈,我用了四年都不曾用过的抗生素,尽管如此,以前两三天就可以好的病,我却用了一个星期康复,现在想想,还感觉后怕。当时真是无知者无畏。
我的心理在21年年底也出了一些问题,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我越发焦虑。有些时候心情压抑到不自觉地掉眼泪,整天闷闷不乐。我向学校请了10天的假,然后去看医生。医生的话吓到了我,说我可能是轻度抑郁,需要住院吃药调理,当时我的确是吓到了,因为我家是有抑郁症的遗传因素的,我爸,我大伯都曾经得过。
我很崩溃,觉得自己中招了,心灰意冷地跟家里人说自己要去住院。我爸制止了我的这一想法,作为过来人他跟我提到,男人必须要坚强,有很多时候你疯狂给自己得抑郁症的心理暗示,有可能没病都要弄出病来,一旦依赖上药物,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
我最终也没去医院,完全放松了自己,没心没肺地玩了十天,最后这种疑似抑郁症的症状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想,还好听了我爹的建议,要不然就出大事了。
第五章:下半学年
寒假我过得挺爽的,不但放了一个月假,而且还去了大理一趟,那时候,我好像就没怎么想起我是一个不满120天就要高考的学生。说实话,照理来说寒假应该是一个弯道超车最好的机会,而我却基本全部把时间浪费在玩上,这可能也是我最后没能冲上一本的原因吧。
返校之后,高考窒息的压迫感卷土重来,我开始严重失眠,有些时候甚至晚上只能睡着两三个小时。失眠让我狂躁,明明很累,很需要休息,但就是睡不着。一直游离在似睡非睡的境地,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学习,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失眠的人不止我一个,难受的人也一大堆,大家都在苦苦煎熬,我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时,校方邀请到了“清华厨神”张立勇老师来给我们加油打气。听着张立勇老师在清华大学从一个厨师成功转变为托福630分的高材生的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觉得我精神高涨,肾上腺素疯狂分泌,当时恨不得通宵背书刷题。在近乎疯狂的喊出了高考必胜的口号后,我带了一大堆书回家。
当天晚上很累,但是我异常兴奋,我记得我把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整本书要背的内容都背了一遍,还看了好多历史。从那天起我一天熬的比一天晚,大部分下课时间就坐在座位上看书。但是三月份的月考我考得不太理想,成绩没进步也没退步,还是离二本线三十多分的样子。我着急了,于是更加变态地对待自己,甚至为了提神,开始不顾我两年的戒烟成果重新复吸香烟,并且成功再次染上了烟瘾。然而,四月份的第二次市统考同样没取得好结果,我本来可以进步十分的,但因为文综历史选修部分15分大题漏做,进步希望破灭。我几乎一夜未眠。
虽然没有进步,但感觉我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想要突破瓶颈实现质变就需要做出一些特别的行动。我当时向学校申请请假十天出来自习,对于这个申请老师们都非常不建议。这个确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决定,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氛围,只有自己和一张桌子还有一堆书。而且回来自习就等于放弃了老师面对面传授知识的机会,意味着我只能靠我的笔记还有之前的教辅书。我爹当时是唯一支持我这个决定的人,他愿意陪我度过这十天,算监督,也算陪伴。
说实话,这段时间真的很孤独,我也比学校里焦虑。我几乎没有任何社交,唯一的放松就是去新华书店买教辅。十天过得很快,我瘦了接近三公斤,但是在家睡觉睡眠有所改善,也算是一件好事。省统考的成绩没让我失望,我考到了班级第二,成绩超了往年二本线33分,差一本线32分。我倍受鼓舞,因为当时还有接近50天,我看到了冲击一本的希望,于是我做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决定,那就是回家自习直到高考前夕,我爹也将陪我直到高考那天。
最后这段时间最好的一点就是我养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看完了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
我已经几乎三四年不曾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啊!
我一个多月内几乎刷完了全国一二三卷文科除了语文外所有科目十年的高考真题,文综还额外做完了金考卷45套所有的选择题,英语也额外刷完了近五年所有浙江省高考卷,题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我所在水平的极致。但是正因为这样短期、大量、不要命的刷题,让我最后十天看题就感觉恶心,我硬扛到了6月4号之后就完全学不进去了。当时我觉得我废了,父母则让我好好调整状态,于是我开始游泳,规律作息,正常饮食,在高考前夕成功恢复了状态。
高考的过程就没必要多说了,今年全国甲卷嘛,特别是语文和数学,大部分人考完都自闭了,我也不例外。当我只给我自己估了508分,也就是个民办二本的水平吧,我很沮丧,甚至已经做好没能达到本科线,出国留学的打算了。但是结果却让我比较惊喜,成绩如下:
相比于2020年高考433分,我提高了114分(20年:语文106,数学33,英语99,文综173)。虽然没能达到考上一本的愿望,而且语文发挥失常,有所遗憾,但也满足了,因为我成功上岸了,实现了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的转变。
这一年的复读生活永远是我最宝贵的人生经历之一,这个分数是我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付出巨大代价争取到的,我真的很开心。
感谢我的父母与朋友支持我这一年的复读,感谢清北书院为我提供了上岸的平台,感谢一年前的我自己做出回来复读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