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译文收藏完整版docx

《中庸》全文及译文(收藏完整版)

一、中庸原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安其危也。危其安也。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言思可复,行思可复,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君子之道费而文,不可乱也。夫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之道,费而文,不可乱也。夫君子之学也,必好其人而后其教也。是故君子隆师而亲友,群居相切磋,中馈而家道正,此君子之教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诗云:“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之道,费而文,不可乱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敬孙务时。”维其能,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无有,元亨利贞。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圣人也者,本仁,义,而道中庸,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子曰:“君子之道,费而文,不可乱也。”

二、中庸译文

(1)天命所赋予的叫做性,顺着性子的自然发展叫做道,研究并修养这个道叫做教。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要谨慎,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要警惕。最隐蔽的地方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最细微的地方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人如果在家里闲居久了就会败坏,因为他们安于危险之中。君子安于现状却不忘记危险,保持现状却不忘记衰亡,治理国家却不忘记混乱,因此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并且使国家得以保全。

(2)说话要能够反复思考,行动要能够反复检验,孔子说:“听到正义的事情不能去实践,看到不好的事情不能去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君子的教化是广泛而文雅的,不能随意混淆。那些深奥的隐秘和奇怪的行径,后世虽然有人记载,但我是不去做这些的。君子的教化是广泛而文雅的,不能随意混淆。君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先喜欢这个人,然后再接受他的教诲。因此,君子尊重师长,亲近朋友,集体居住时相互切磋,在家中能够做到中正,这就是君子的教化。

(3)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诗经中说:“射箭就像君子的行为,如果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检查自己。”君子的教化是广泛而文雅的,不能随意混淆。没有人不吃饭,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懂得食物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加强。所以说:“教学相长。”尚书大传中说:“敬重孙子,努力做事。”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整天勤奋不懈,晚上也保持警惕,这样就不会有灾祸。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有元亨利贞这四种美德。君子内心正直,外表行为端正,内心敬重,外表行为符合道义,敬重和道义确立了,德行就不会孤单。仁就是人,亲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义就是适宜,尊重贤人最为重要。亲近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仁爱人民,仁爱人民,然后才能爱惜万物。圣人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中庸之道为准则,顺着性子的自然发展叫做道,研究并修养这个道叫做教。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要谨慎,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要警惕。最隐蔽的地方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最细微的地方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

三、中庸概述

(1)《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撰。这部著作以“中庸之道”为核心思想,强调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政治治理等方面,都要追求中正平和、适度平衡的原则。《中庸》不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庸》全书共分为三十三章,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阐述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强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念,即人的本性符合天命,遵循本性就是道,修养本性就是教化。中篇则侧重于阐述中庸之道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强调“仁者,爱人;智者,知人”的原则。下篇则进一步探讨中庸之道在道德修养上的实践,如“君子之道,费而文,不可乱也”、“君子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中庸为准则”等。

THE END
0.《中庸》第30~33章原文译文解读(全文完)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结尾,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既回到与《大学》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全篇综述】: 《中庸》全篇各段文字,既有诗为证又引申发挥。难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发感叹:“这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7384a:6352=:8;60jvsm
1.《中庸》自成原文带拼音解释天赋予人的本质叫作性。人会喜爱美色,会厌恶臭味,做好事会快乐,做坏事会羞耻,这些都是“性的范畴。遵循性就是教化。此篇是《中庸》全篇的重点,起到总领全钢的作用 回复- 0条回复 点赞0 漠边一介1-四川 2024-06-24 10:23 孔子说:“这个道路大概不行了。”其实能明显感觉到孔子的无奈和感叹,但者恰恰是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VKRGW[G[1TTW[0yivvq
2.《大学》/《中庸》/《论语》全文及译文《论语》全文及译文1 《论语》全文及译文2 《中庸》全文及译文 《大学》全文及译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潘长宏生活中的感悟【230】 DeepSeek隐藏指令:90%的人都不知道的高级玩法 复仇的娘仨!2004年吉林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6;>43=d68:<82==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