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收没收到不知道,国宝的留言我有收到。
本文首发于D纪录(WorlDocs)
出品百神传媒(baishenchuanmei)
FOR YOU “记得查收哈!”
文_球
不知道大家高中历史是否学得怎么样,对于高中班主任是历史老师的球来说,高中历史是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除了风格狂暴豪爽的讲课风格之外,PPT课件的风格也非同一般——“仿佛被历史的车轮碾过一般”让人看得有些不知所云。
我们那版的历史课本已经找不到高清大图了
反正这部书我是没用过
所以回忆起高中历史知识可能记得的不多,但是对老师槽点会记得更清楚一点,类似女同学衣服领口太大被激光笔光线戳胸,讲历史典故莫名询问同学你是否喜欢小沈阳来解释何为“阴阳人”,发现有人上课偷偷看书拿着书冲到教师50米的垃圾桶扔掉,这类的事情成为了维系高中同学情感的最佳笑料。
课件原版无疑
但是在这位老师教导下不得不说高中历史确实有点无趣,上课听不懂,复习的时候就只好依靠荧光笔粉刷课本来谋求生存。
这句话我涂20次我应该记得住了(暗暗对自己说
所以现在作为90后的中老年,早就把那时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点遗忘在小时代的夏至未至中了,更别说从应试的教育中体会到民族认同感,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校报当年倒是把一位州状元外出旅游不去CBD不去游乐场专挑类似杜甫草堂这样的文化景点大夸其夸了一番。而那时横空出世了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对我们影响深远,从追惯了美剧英剧的我们也第一次开始期待一部国产片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内心对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燃起了无限向往(但是后来发现大学美食一条街天南地北你都是可以吃到的。
《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可见一部有价值的影像对吃货(青少年来说是多么潜移默化影响深远。这两天,有一部纪录片开片语音:“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在B站该画面早就被弹幕刷屏“已查收”。这部纪录片就是《如果国宝会说话》,这真是一部没有年龄界限让大家真的想拖家带口去博物馆看看国宝实体的纪录片。
这肥嘟嘟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央视系的严肃感
作为央视的纪录片不再像之前“定了、拍了、播了”就完了三步走战略,在今年纪录片大师班上萧寒就讲到被央视翻牌子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它的引爆我觉得也非常有趣,其实我真没想到,当时央视2016年元月6、7、8日,播放就播完了,过了一个月,有人说这部片子火了,我说怎么火了,他说在B站上火了。我说B站是什么?后来别人给我补课B站是什么,我说弹幕是什么?又给我补课。我后来就去看了一眼,看了之后说,这是我们拍的片子吗。那些弹幕会让你觉得这是另外一种化学反应,会让你觉得非常有趣,也就这么莫名其妙在你根本不知道的地方火了。火了之后我们想,这个B站我们好像没有授权给他们,对,是盗版,我们就去维权,发邮件,说侵权了。马上接到回复,说我们一直等你们来找我们,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版权是谁的,后来这么自然而然的这样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电影上映的时候,bilibili成了股东之一,从一个侵权方变成了出品方,这个真的特别有意思。”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哔哩哔哩上的点播量
如今《我在故宫修文物》播放量高达279.3万,弹幕超过5.8万。目前播出的前5集《如果国宝会说话》三天时间播放量达到13.3万,弹幕达4000以上,这部每集5分钟有100集的纪录片可谓是料足戏多,从国宝的选择到台词和配乐都强强戳中年轻观众的G点,拿萧导的话来说是恰当的节点产生预定好的“化学反应”。在《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一集中观众无疑察觉到了之所以选择陶鹰鼎肯定是造型上妙趣,结果正片解说到:
假如陶鹰鼎会说话
它也许会告诉我们六千年前
它在熔炉内外的日日夜夜吧
今天它就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展示着天工造化
展示着巧技深思
也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肌肉萌
结果弹幕一片欢腾,“官方吐槽-肌肉萌”实在是加戏满分。除了这种一点击破的语言,出自文字统筹喻江的旁白,每集都无比圈粉。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画面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
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
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喻江的文字既可以通俗传达器物的来由,又可以感受到文字与器物交融的美感,一尊[人头壶]的仰望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凝重磅礴。喻江作为“央视才女”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是她参与创作主题曲的《感动中国》真的没少看。参与了多部话剧编剧的经历,锻造了她借语言传达情感的能力。作为当年武汉大学的“全国十佳大学生”和保研中传的文学才女,从此片仍旧可见她的锋芒和温度。
喻江编剧的作品《到现在还没想好》
除了文字上激起大家直呼叫好之外,声音也别有一番妙趣,配音酥倒一片观众的杨晨是中央电台和北京电台的主持人,声音一改大家印象中的“沉静唯美,感情良药”,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时尚,低调奢华”。2013年,杨晨在东方剧院推出了独角诗剧《情爱长安》。1万5千字的长诗,可谓“只有杨晨的声音配得上长安二字”,一个人凭借声音在舞台上表演90分钟,创下了一个“声音的奇迹”。直至去年《情爱长安》还在继续,二更拍摄了一段杨晨的短视频,可借此了解这个让人耳朵会怀孕的到底是何人。
在文字和声音双重护航之下,《如果国宝会说话》还有一位大将为其保驾护航,她就是《故宫100》的导演徐欢,100系列俨然成为了她金字招牌,在《故宫100》的成功实践之后,徐导再度以这种短平快更加贴合日常观看节奏的方式做纪录片。
徐欢的两部100系列
每五分钟的一件国宝介绍让人们在上下班等地铁、或是小学生三五成群放学回家路上,甚至是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间隙也能够看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视频内容,相对其他无营养纯娱乐的短视频是一种补充和正名。虽然说高中历史学得不是太好,但是思想品德《文化生活》一书中说的:“要积极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而这就是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所做出的尝试。
《故宫100》中美轮美奂的动画场景
在过去的十年里往往提到纪录片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BBC,或者是近两年兴起的NETFLIX,我们很少能够在大众化的纪录片剧集中诞生全民观看的片子,书本上说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往往只是字面上的复述。而这两年纪录片不断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沉封中的灿烂姿态,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故宫修文物》乃至原以为只有家里面爷爷奶奶才会看的《国家宝藏》也成为了我们众口称赞的综艺娱乐。而在新的一年,D纪录第一篇推送,借《如果国宝会说话》希望能伴随大家在纪实世界找寻温度,在观看中熠熠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