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好自然题材纪录片,“重新发现计划”正式启动影视科幻电影

在论坛第一个议题“绿色镜头,用影像为环保发声”中,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制片人郭永浩首先发言。

“绿色镜头,用影像为环保发声”与会嘉宾

在他看来,自然影像的拍摄有一定特殊性,就在于是它的在场性。“我们拍十次,摄影师十次都可能拍不到要拍的东西。而拍摄自然影像在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空白。很多应景式的创作,往往最后都拍成了主题先行的宣传片,其原因在于素材的获得性上非常差。而解决掉在场性最好的办法是在地性的培训,可以说《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开启了这种工作模式的一个起点。”

“年轻的同学们,如果未来想走自然影像拍摄这条路,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不管你学什么专业,你得是个科学家,要知道物理世界的边界在哪里。这包括你手头机器的性能,所有物种的习性、它们的分布,这样你才能够做出准确的预判;其次,你得是个艺术家,美学素养能潜移默化地在创作中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最后,你应该是个修行者,能看到人类和世间的苦难,这样拍出的作品才有力量。”郭永浩说。

电影《雪豹》的出品人南吉在发言时,先缅怀了去年过世的万玛才旦导演,并强调一个真诚的、正能量的好故事才是打动出品人的必杀技。“电影是在三江源,这一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取景拍摄的,这片美丽圣洁的地方也是雪豹的栖息地。我们是在10月份开机,当地气温已经零下2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极寒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拍摄,我们搭建的帐篷内外竟然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这令大家非常惊喜。人与自然从来就是共生的,我们爱护了自然,自然同样也治愈了我们。”

纪录片导演史哲宇认为,一个好的影像作品既是能够影射世界的镜子,也是能改变世界的锤子。“世界纪录片的发展源头就是生态自然题材纪录片,甚至纪录片的英文单词documentary也来自生态自然题材的电影。1922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就是由罗伯特·弗拉哈迪自编自导的。他拍摄了爱斯基摩人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等场景,表现了人类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如何守望相助,同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主题。”

“在中国也是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最早能引起世界关注的纪录片,也多是生态自然题材。1992年,孙增田导演执导的《最后的山神》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人孟金福一家,如何面对剧烈变革的年代,放弃世代的山林生活搬迁到城市的故事。”史哲宇说。在他看来要拍好自然题材纪录片要有一颗恒心,因为创作周期往往会动辄数年,“比如我们要拍摄某种动物,单单是让它能够适应数十米外的摄像机镜头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只有当它真正适应了周遭的存在,展现出的生物行为才可能是自然真实的。”

环保题材也要讲好电影故事

论坛的第二个议题“生态微光:汇聚行动的力量”由班夫山地电影节、国际海洋电影策展人钱海英,海洋纪录片导演、深圳市绿洲环保公益事业促进中心理事陈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杨旭等共同讨论。

“生态微光:汇聚行动的力量”与会嘉宾

钱海英分享了她在中国推广户外活动和自然纪录片的经验。她观察到纪录片趋向电影化的数量在日趋增多,并强调了故事在环保电影中的重要性。“这次北影节上有一部纪录片《鲸鱼之歌》,鲸鱼的‘歌声’听来很像电子音乐,但每一条音轨其实都是大海中鲸鱼的原声。片中有一位从事研究、保护鲸鱼30多年的科学家,讲到有一次他在潜水的时候发现两只鲸鱼一直在追着自己,靠着他非常近,直到他登上船艇,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条鲨鱼在附近游弋。他保护了鲸鱼这么多年,那一刻感受到鲸鱼也在保护着他。这样真实感人的故事呈现在纪录片里,无疑更能打动观众。”

陈陈讲述了自己走上纪录片导演之路的经历,以及拍摄《寻找珊瑚海》之初在项目资金上得到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支持。“《寻找珊瑚海》记录了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在海底保育珊瑚的组织和个人。2019年,摄制组来到菲律宾,我采访一位当地的老人,他将近60岁了,带着一群渔民在海底全境种下百万株的珊瑚,在他看来海洋给陆地提供了很多的氧气,他们在海底种珊瑚是对海洋渔业的一种反哺。”陈陈表示自己下一个拍摄计划是根据故宫的《海错图》探索古代海洋世界,发起保护计划,且该项目已入围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一名现场学生观众针对自己即将投稿“重新发现计划”单元的作品,向在场嘉宾咨询如何有效提升影片内容的吸引力。对此,陈陈建议提问者通过资料搜集和实地采访来挖掘故事,以增强故事的细节性,构建影片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方式。钱海英则建议提问者深入研究生活,找到能够触动自己和团队的情感和故事,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七部豆瓣高分环保题材纪录片,不容错过且难以忽视的真相片推荐以科幻、动画、戏剧等混合元素来揭示人类曾经所处的“愚昧年代”是有多愚昧的混合纪录片。影片描绘了全球变暖会给地球带来的灾难甚至毁灭的科幻色彩。关于这部影片,越是产生极大的共鸣,越是感觉无能为力。因为这不是科幻式的纪录片,而是血泪控诉的警告片。而现在的气候是否正是如今我们经历的呢? jvzquC41yy}/lrfpuj{/exr1r16cfn77d9:e69
1.云深杜康完整纪录片大学生作品综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目前固定每周六晚黄金时段在湖南卫视播出,是湖南卫视上星以来一直保持的优秀品牌节目。栏目开办以来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新奇的内容广受好评,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引领观jvzquC41yy}/opyx0eun1k4542;2;86243<67=3jvor
2.从纪录片《先生》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先生)剧评还有现在的学校风采和学生的风貌,比如梅贻琦那一集开头直接拍摄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准备过程。横幅,广场,椅子这些元素体现出场面宏大,也体现出这位先生与清华大学的紧密联系。为之后的介绍做铺垫。再者还有竺可桢那一集,纪录片的结构变成了对先生的介绍和现代大学生的纪念竺可桢的朗诵节目表演。历史时局中大师眼前的黑暗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4;68A<71
3.纪录片快报:音乐旅行纪录片《中国这么美》腾讯视频开播,美食纪录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农业农村全媒体运营中心和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小康日记》,将于11月20日晚23:1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摄制组纪实跟踪拍摄两年,全面记录小岗村一名普通大学生缪小康的小康圆梦历程。 该片以日记自述体讲述缪小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带领家庭走出困境奔向小康的故事。巨大反差中生活一次又一次将难题jvzquC41yy}/3B570eun1wjyu1814:6342527>66294tj}rn
4.理论与实践:中国非遗纪录片研究热点述评(2012—2021)(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丰富而多门类的,仅从戏曲一项而言,其影像化的历程即涵盖了整个中国电影发展史。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是以影像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传承体系、指涉实物、记忆空间及其文化意蕴的作品。该类题材的创作起点,最早可以追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7127851:593597;7xjvor
5.[学子论文]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新样式——微纪录片研究“在传统媒介环境下,边缘群体的生活往往很难登上大众媒介的传播平台,微纪录片则将关注的视角转向了这些原本无缘呈现于人们视野之中的题材,使纪录片选题更为多元与平民”。[3]除以上提到的几种类型外,还有反映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退役生活的《红跑道》、同性恋人群的《彩虹伴我心》、大学生自制的美食纪录片《舌尖jvzq<84ogfob0yjqrnk/exr0ep5o1;5361714@4e5:847;247;775B70jvsm
6.纪录片短视频《星星的声音》时长20分钟,由李淑娟博士带领大学生学生时代作为主创人员深度参与导师张同道教授的教育题材纪录片《成长的秘密》《小人国》《零零后》等项目,作品均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出,多部作品获得国际国内重要电影节奖项,包括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大学生影视作品竞赛单元获奖“最佳导演奖”、“纪录片大奖”;2013年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儿童与家庭类大奖”,波士顿jvzq<84dgpjj0wjyu07757hqo1mvcwlfqpm04;4262;03@4J69:JO\O263=9N:O0jvsm
7.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在京成功举办颁奖盛典当晚颁发了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最佳创新纪录片奖、最佳新人纪录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乐音响奖、最佳手机纪实作品、最佳微纪录片奖、最佳网络纪录片奖、最佳国际传播奖、最佳外语纪录片奖、最佳纪录电影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最佳历史文献纪录片奖以及评委会大jvzquC41d{4dwl3gfw4dp87246513971e3994j7373841yfig0nuo
8.《军事纪实》栏目获奖榜单军事频道《重兵汶川》荣获2008全国抗灾救灾优秀电视作品电视纪录片一等奖(全国共2名) 2010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中国视协主办) 《大阅兵2009》获得“最受大学生瞩目”纪录片奖(全国共1名) 新闻出版总署奖 《东北抗日联军》荣获第一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奖 《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奖 jvzquC41okrjvjw{0etux7hp14623:632171:<>60unuou
9.纪录片信仰范文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上,中国纪录片尤其喜欢关注历史性的题材,把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源当作纪录片的储备库,纪录片的内容从各朝代的历史到各区域的探秘,从历史名人到传世建筑,从物质遗产到精神文化都有涉及,《京剧》、《秦始皇》、《古滇王国》、《故宫》、《丝绸之路》等纪录片占据中国纪录片版图的大半江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844ivvq
10.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新人】刘浩存(《送你一朵小红花》) 【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处女作】《被光抓走的人》(导演:董润年) 【戏曲特别关注单元推荐】《白蛇传·情》《何文秀》 【动画特别关注单元推荐】《罗小黑战记》《新神榜:哪吒重生》《姜子牙》 【纪录特别关注单元推荐】《掬水月在手》《棒!少年》《变化中的中国jvzquC41deygh7gpw0kew7hp1DITHO4h|ni0kwigz0nuo
11.艺术工坊2023年北京电视:守正中创新提质中突破年轻化体现在题材选择上更多关注年轻人的身影,有关注青年运动员的《亚运Young》、大学生基层工作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基层报道》等。纪录片的风格也更加年轻化、网感化,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共情化表现为能以人为本谱写共同价值,《诗约万里》第二季、《鸟瞰丝路》等纪录片,注重情感共情、文化共情以及记忆共情的方式jvzq<84yyy4cl€q0qtm/ew4yyyxpq}4yny5qwkqkuj5bt}neng566;4;24970|mvon
12.B站的首届纪录片发布会,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按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的话来说,它会在B站社区推动纪录片文化的形成,鼓励爱好者成为纪实UP主,并扶持纪实UP主成长为纪录片创作者。 “通过这种形式,B站将向纪录片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和题材,让纪录片这种内容形态,和B站的内容生态进行更深度的结合。” 知识是水源,平台是生态是土壤,两者结合,才可能培育真实的生长,追寻光源。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3:9<43>d322:16B<320nuou
13.十八部让你窒息的登山题材电影点睛荟萃[组图]登雪山对于众多登山爱好者来说登山题材的电影与纪录片,无疑是山迷们的最爱,我们不仅可以从此类电影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圣,体会到人类同神山的那种爱恋与追求,主人公惊险瞬间的刺激与果断,还可以通过这些影片中登山过程中的情节,学习到很多现实登山中可以起到作用的方法及情景。 jvzquC41o0>38=3eqo5wkn|pgyy.9<979/vbin230jznn
14.硕士生导师——李化来作为策展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雅典短片电影节、伊朗德黑兰国际短片电影节、全国网络视听文化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广州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亚洲大学生摄影展、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国丽水摄影艺术展等赛事及摄影展、电影电视节并获得大量荣誉,指导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作品获得多项国际电影jvzquC41ejs/cqsw0gjv0ls1kplp1:5551714@3jvo
15.2024上海国际电影节独家捡漏片单(纪录片部分)凹凸镜DOC不仅仅是一部女性题材家庭纪录片,同样也是在讲述摩洛哥动荡之下,人民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影片的表现形式十分特别,导演邀请了几位演员,扮演纪录片主要人物,采用了Docu-fiction的表现形式(它试图捕捉现实的同时,在叙事中引入非现实元素或虚构情境,以某种艺术表达方式来加强现实的呈现),模糊了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在虚构的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723865;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