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如其名,一部真实到极致的纪录片。《高三》导演周浩监制,年贴身追踪跟拍,多小时素材,最终浓缩成集。

比起电影本身,Sir更感兴趣是:

他们为什么而拍,又为什么敢拍?

十年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真实生长

片如其名,一部真实到极致的纪录片。

《高三》导演周浩监制,8年贴身追踪跟拍,1000多小时素材,最终浓缩成4集。

有人说,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青春片。

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人生七年》。

在Sir看,它聚焦的东西很小,无非是三个孩子的一次青春,一次高考。

但你如果允许Sir掉个书袋。

就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看完这三个小故事,你收获的不只是一次共鸣,一段回忆。

还有那些曾与我们每个人失之交臂,关于生长的无限可能。

01

揭竿而起

2012年,北京十一学校。

大名鼎鼎的顶尖中学,海淀区六小强之一。

但,它同时也是最爱搞事儿的学校。

刚碰上教育改革,老师们突发奇想:

不如,咱来个大学式走班制?

自由选课,自主上课。

下午四点放学,爱玩啥就玩啥。

你没看错,这是物理老师在控诉:怎么体育课比我还多啊?!

更吓人的是,有一个出了名的刺头儿,嫌这样的自由度还不够,准备搞“学生起义”。

这位其貌不扬,伶牙俐齿的眼镜小哥,周子其。

老师口中的刁民,同学眼中的大佬。

说起他,所有人的印象都是:会搞事。

但这种锋芒毕露的气质,又跟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风不谋而合。

来,请你先回想一下高中军训——

这样的动员大会,你是不是耳熟能详:

要发现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

自觉吃苦 敢于吃苦

我知道,你此刻内心一定有无数个白眼。

周子其同样,他直接跟老师来了场激情辩论。

弹幕表示:这是15岁的人,我三十岁都没这口才(这何尝不是Sir的心声……)

当你以为,直接跟老师对喷已经很叛逆。

周子其发现:跟老师讲道理是木有用滴。

在我们还天天梦想着炸学校的年纪,周子其直接开始组建学生内阁(别忘了,这事儿发生在十年前)。

首战告捷,抗争结果是初中军训直接取消,高中军训时长缩短。

导师说,得了得了,消停会呗。

周子其哪里肯。

接着,他盯上学生手册。

吃饭翻,课下翻,放假也还在翻。

然后,他又动员学生,改变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

一次喝大,周子其的导师当众凡尔赛:

哎呀呀,你们的学生是考第一,但我的学生改变饭堂呀。

更爽文的还在后头——

周子其,成绩年级第一,750总分,624分。

用他的话来说:哎呀,这次考的有点砸。

临近高三,他的烦恼是:北大是一定能去的了,但是选历史呢,还是光华,或者元培呢?

后面两个听不懂是不是,没关系,反正听懂了也没我们啥事。

额,学霸归学霸,总有点普通人的烦恼吗?

有……

口才好,脑袋灵,墨水多的他,一直找不到女朋友,经常被三个热恋中的哥们嘲讽。

是的,你没看错,这学校还让谈恋爱。

这不,又是周子其的杰作咯——

因为好想好想谈恋爱,他让学校把“男女生交往不当”这条校规给修正了。

走班制、谈恋爱、学生内阁……

意味着——

选课自由,恋爱自由,表达自由。

这不就是学生时代的天堂?

等等。

待它真砸在某些人头上,也可能是“地狱”。

02

顺杆而爬

第二位主角,李文婷。

跟她不起眼的名字一样,放到人群中,她绝对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一张嘴,她跟同学的差距就立马体现:

俺山西大同人……

别误会,Sir不是地域黑,而是想说,在一个挤满了精英家庭的学校里,李文婷的工人子女身份,会让她天然产生一道屏障。

这屏障,隔绝的不是空间。

而是别人期待的自己(可能性),和你真正想成为的自己(视野)。

李文婷太乖了,乖到大人都想让她叛逆一下的程度。

当周子其的学生内阁搞得满城风雨,有人吹爆,有人反对。

她第一反应是:这是个啥?

其实,不是军训没问题,饭菜没问题,是她太专注学习了,所以学习以外的,都算不上什么问题。

这就是一个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成长的孩子。

她跟周子其,完全两个极端。

周子其爸妈忙,给他留下的是满柜历史书,所以长大后,他可以不交历史作业就可以轻松考前三。

因为历史,是他五岁开始玩的玩具。

李文婷小时候又在干啥呢?

额,主持人表示不知道,因为李文婷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说周子其接受的,是一定要成为人上人的精英教育;那么李文婷接受的,是普通人无头苍蝇般的“自我教育”。

爸爸工作忙,永远在路上跑;妈妈愿望也简单,就是希望她做医生。

父母知道自己普通,所以唯一能做的,给她谋一个尽可能好的学位。

就跟荧幕外的大多数一样,即便离开了小镇,但李文婷永远不敢忘记,自己只是做题家,所以做题家之外的可能,她不是不感冒,而是不敢想。

爸爸总说:成为优秀的人,未必就比成为正常人幸福。

对这句话,李文婷应该很矛盾。

高一时,她评价学生内阁:

我觉得挑刺儿不是学生应该做的事

但是,高二暑假,山西老家。

爸爸正吃得欢,让李文婷买几瓶啤酒,她一口回绝。

因为此刻,她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那是当年最火的《神探夏洛克》。

这一刻,李文婷对别人不再“彬彬有礼”。

因为李文婷看到了——

爸爸口中的优秀,只是同学们眼中的正常。

而正常和优秀之间,对自己来说,或许差的就是那么一点小叛逆。

周子其和李文婷的差异,是阶层的分化,贫富的悬殊。

一所学校里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个,是这部片里的普通的李文婷,终于能跟优秀的周子其们迎头相撞的世界;一个,是更多没那么幸运和优秀的李文婷,还没走出大山的世界。

现实的机会不平等,是痛,是需要反复提醒的痛。

而更本质的,其实是走出大山后,我们只能学着去接纳的,关于个性和天赋不平等的慢性疼痛。

可差距只有贫与富,高与低,快与慢么?

那你又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

躺平和内卷是两端,选哪一个都显得武断。

所以纪录片,给了我们第三个答案——

03

优秀和正常之间

Sir知道。

一旦说到“平衡”和“中庸”这些词,一定会有人觉得废话,鸡汤。

但如果,它们真实地发生在一个15岁少女的身上呢?

来,请出开头说的那部非主流惊悚片其中一位导演。

陈楚乔。

在这位外表清纯的小妹妹身上,你看到的是堪比铁娘子的自立。

面对学生内阁,她表示,这东西蛮好的,但我不会去做,也许是我害怕承担这么多人的眼光和期待吧。

跟周子其的入世,李文婷的懵懂比起来,陈楚乔更像是“清醒的出世”。

那她想要的是?

根本数不清。

摇滚、小说、电影、画画……都想要,但都没有完成得很好。

所以,这也是Sir最共鸣,最佩服的一个主角。

换做其他同龄人,文艺爱好这么多,即便不显摆也在心里暗爽吧(比如周子其就被老师调侃:写作文太爱掉书袋)。

可陈楚乔甚至比很多成年人都有危机感——

我觉得自己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这样下去肯定是有问题的(多像喝大了,讨厌自己写不出更深刻的影评的Sir啊……)

而比Sir更有行动力的是,她真的去做了。

一个细节,甘拜下风。

室友正抹着开架货,羡慕楚乔大牌护肤品一堆堆。

可楚乔突然说,我觉得开架挺好的,省事,我下次去超市也买。

什么意思?

Sir尤其记得一句话:

我看很多测试题都会问

你面对压力时会干嘛

睡觉,逛街,听歌,我好像没有这些选项

我觉得压力来了,就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没有压力了

到此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十五岁的她,可以在学校不愿意掏出一分钱的情况下,拉赞助找投资,用7000多块拍下丧尸电影。

要知道,那会儿《僵尸校园》还没播,陈楚乔的灵感,来自一本韩国恐怖漫画。

自我嫌弃,是她最宝贵的“玩具”。

当人愿意对这个玩具爱不释手,哪怕会焦虑会迷茫,但终有一天,玩具会变成行动,成为更大的自己。

或者,这就是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答案——

优秀和正常,都是别人的定义。

既然还不确定自己的定义是什么,那就不要随便接纳一个确定的答案,把好奇的疆域扩大一点。

更大,可以是李文婷那样,从小镇到城市,空间的更大。可以是周子其那样,从顺从到叛逆,自由的更大。

前者需要运气,后者仰仗天赋。

而陈楚乔的更大,恰恰适用于任何阶段的我们,因为那是眼界的更大,心灵的更大,它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其实,也不是那么“内卷”的物质基础。

纪录片对准的三个孩子,都是北京的生活,在他们身上,最无法忽视的,是一片自由呼吸的土壤。

但这土壤说的,又不只是“名校”和“家庭”。

有人吐槽——

对于这种看得见但一辈子都摸不着的教育,除了酸还能咋地?

一场激辩,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

它是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四方论坛。

起初北京十一学校的老师们,因为学霸周子其吵了起来。

原来到了高三,周子其的爸妈希望他读金融。因为他一家也不是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是从农村到地方,从地方到北京,一步步爬上来。

周子其,是爸妈眼里的终极罗马。

可老师们不愿意了。

他们多次劝周的父母,孩子对历史有热情呀。

你可能会奇怪——

学霸怎么考都是北大,学不学历史,跟学校有啥关系呢?

可是有没有想过——

考上北大,就是教育的所有了吗?

美国一位退休老师曾写书批评常青藤名校,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优秀的绵羊”:

从小到大,这些年轻人为了名校的炫目光环而奋斗。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生的目的和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给予足够的尊重,从未被思考和探索过。

这些优秀的学生在求学期间一直被灌输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思想,被教育要拥有“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的信心,但是最后,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从事一些极其类似的事情,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在他们的眼前消失。

正因如此。

这位老师不惜在镜头前,在同事前激愤地“吐槽”自己的职业。

不是自找麻烦。

是他们不想教育的终极目的,仅仅被升学、被狭隘的优秀定义:

我的理解 你教得再好

如果一点社会情怀没有

你实际上很没价值 为什么

你无非就是为一些中产阶层的后代

提供一个升学服务

在这方面做得好就是名牌学校?

这也是Sir今天要安利《真实生长》的原因。

尽管它不够完整。

尽管没有呈现我们想知道的“结局”。

尽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它将8年积累下的1000小时素材,舍去几乎90%,艰难地呈现出眼前这有些匆忙,有些片面的120分钟。

但就像在冰山上下凿开一个“洞”。

——你不仅是在观察他们的校园日常。

更是在跟他们对话。

跟自己对话。

面对自己青春时期留下的遗憾、错过、妥协与不甘掐灭的小火苗。

当然,Sir更期待的是。

如若有幸。

他日我们或许能看见它更完整的面貌,刺向更尖锐的现实,也引起更广泛的反思。

和回望。

我们的教育总是“唯结果论”。

而纪录片提醒我们,真实的生长过程同样重要。

因为有时候让孩子们搁浅的,未必是泥泞般的现实,更是猛如洪水,一成不变的观念。

THE END
0.高三尖子班的纪录片,看完你就被震撼到了!高三尖子班的纪录片,看完你就被震撼到了!火蛋说电影 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男子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搬家不留地址,半年后儿子打开衣柜愣住 小章的艺术人生 打开APP 特朗普刚动手!越印菲3国接连传坏消息,对华包围圈要收紧了? 向日葵向阳西晒 打开APP 1962年毛主席宴请溥仪,问传国玉玺在哪?溥仪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P:MZO6L=/j}rn
1.忠诚与信仰——襄阳三中高三B级部全体老师观看大型纪录片《为了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真实地反应了志愿军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英雄事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jvzquC41yy}/onnrkct/ew45e7tw6uq
2.2017电影《出·路》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3年后她游历完欧洲各国,考上了心仪的艺术学校,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湖北的徐佳,19岁,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复读生,他已经复读了三次,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毕业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恋4年的女友决定结婚。来自甘肃的马百娟,12岁,在野鹊沟小学上二年级,条件jvzquC41yy}/uƒuill4dqv4fgvgjn8:5968/j}rn
3.他们15年后看自己的高三纪录片:回忆都是美好的人生我做主福建龙岩,纪录片《高三》中谢怡趴在桌上唱《那些花儿》,教室书海,同学休息、做题。10多年过去,谢怡已成音乐教师,再唱《那些花儿》。她说,同学各自天涯难见面,再回忆起高三全是美好。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梨视频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二维码分享 人生百态·听Ta们说回忆往事纪录片高考高三书海同学龙岩福建jvzquC41yy}/rnftxkjfq7hqo1}fd8{31xoegxd39576:>
4.后来都混的很差吗?这部纪录片或许会颠覆你的想象|高三|高考|王越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读书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如果孩子不愿读,读不好,确实会让家长很头痛。 但读书不好的孩子,人生就将一片灰暗吗?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高三》,我在里面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高三》记录了福建武平一中高三七班一年的真实生活。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3HNI9Q:276
5.纪录片《高三》有感初三早在几年前,欣赏了周浩大师的《高三》,而我看的时候,就是在读高三,当时深深的被这种真实感所吸引,于是励志学影视专业的我,也拿起自己的DV拍自己身边的同学,记得当时拍自己的同桌上课睡觉、玩手机,旷课去网吧,于是,便与他们“同流合污”。 开个玩笑,当时第一次接触纪录片,就已经遇到了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jvzquC41o0jpwkfp0eun1vtxkg5sgngy1=59A<:51
6.那年《高三》①丨17年后,纪录片里的他们怎么样了?锋线视频那年《高三》①丨17年后,纪录片里的他们怎么样了? 2022-06-25 08:15 来源:澎湃新闻 ∙ 锋线视频> 2005年,一部名叫《高三》的纪录片播出,片子记录了福建武平一个普通班级的高三岁月。当年性格不同,成绩各异的学生,和视频里严厉又温柔的班主任,如今都在做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仇依楠 编辑:周妍 配音:张兆亿 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2:@7368=
7.纪录片《高三》观后感及心得.doc纪录片《高三》观后感及心得.doc纪录片《高三》观后感及心得篇一:纪录片《高三》观后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纪录片《高三》,每位同学都写下了真实的观后感,收获颇多。片中真实记录了某中学高三一年的学***生活状况,以一个高三学生的视角讲述了高三一年中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高三生活。高三jvzquC41yy}/vjtfqey/exr1r/97399;976/j}rn
8.纪录片《高三》观后感及心得.docx纪录片《高三》观后感及心得.docx 13页内容提供方:ggkkppp 大小:62.32 KB 字数:约6.55千字 发布时间:2019-09-03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14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纪录片《高三》观后感及心得.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94B4:22:16>5292632=:0ujzn
9.高三大家都瞧不起的差生,6年后做到千万身价,真实纪录片!《高三》打开封面 下载高清视频 观看高清视频 视频下载器 台湾底层人的挣扎,近年来最“毁三观”的台湾电影,真实又残酷! CCTV9 纪录片《高考少年》全1集 1080P超清 高分纪录片《高三》 2005年高考纪实 无删减完成版 精选 看完他们的18岁,内心五味杂陈,一部让人窒息的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 真实拍摄高三尖子班jvzquC41zdkjdnnz0eun1nfgq5CX:Mg637f9~
10.纪录片《高三》问题少年逆袭成顺丰副总?顺丰回应:网传不实【纪录片《高三》问题少年逆袭成顺丰副总?顺丰回应:网传不实】6月9日(报道时间)正值高考季,2005年上映的纪录片《高三》也再次受关注。其中纪录片中人物钟生明的一番话令人记忆深刻“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近日网传钟生明从曾经的问题少年,逆袭成为有千万身价的顺丰副总裁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对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2;5eql2ko{}tvƒ38:626<3ujvsm
11.央视9.1高分纪录片,高三出国班级的常态,语文变成了选修课#纪录片央视9.1高分纪录片,高三出国班级的常态,语文变成了选修课 #纪录片解说 #高考 #教育 #留学大潮 912024-04-08 21:25 谜一样的视频,播客什么都没留下 5 收藏 手机看 分享 举报 人间放映厅呀关注5 评论(0)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送 暂时没有评论哦~jvzquC41yy}/j~~c0eun1nfgq5qnj~1;9;35?97:0nuou
12.《高考》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简介:高考,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六集纪录片《高考》选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会横断面,记录个人故事、观照社会热点,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为我们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 立即观看 剧集列表 分集剧情 精彩看点 我要评论 jvzquC41vx4de}{0ep532::1295428[KFC755A772681:=94;24tj}rn
13.《高三(16)班》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3年11月,甘肃会宁县第二中学的高三(16)班正在进行月考,学生都很头疼这种读书方式,但是他们必须面对一年一次的高考。学校规定的考试任务没有完成,成绩名列年级倒数,教学方式遭到质疑,班主任将一一解决高考这些难题。(《真相》 20150812 高三(16)班 第一集) jvzquC41vx4de}{0eqs0x8{u51\JFJ665;977:938477:;3jvor
14.纪录片《高三》问题少年逆袭成顺丰副总?顺丰回应:网传不实2023-06-09 18:15:5400:120来自四川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jvzq<84lu0oggwl0eqs0e8=SVsX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