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四书》
《四书》的说法是宋朝时期提出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书。其中《大学》和《中庸》是礼记的两章,因为过于重要,单独成书。《四书》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明清两朝的官方指定教材,所以地位尤其重要。今人学习国学,《四书》是绕不过去了。
孔子与四圣
孔子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由其弟子编写。
他的四位后代门徒称作四圣: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轲。在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居中,四圣列在两边,因为配祀孔庙,所以也称四配。
道统和《四书》的关系
复圣颜回是孔子的弟子,本应由他继承孔子,可惜英年早逝,没有留下著作。不过他的后代中,颜之推写了《颜氏家训》,些许弥补了缺憾。
宗圣曾子是孔子的继承人,在孔子去世后成为儒家的掌门人。《大学》的作者是曾子。
述圣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中庸》的作者是子思。
亚圣孟子是子思的弟子,其作品是《孟子》。有学者考证认为孟子是子思的弟子的弟子。
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构成了儒家的传承,称作道统,是儒家的历代掌门,《四书》恰恰对应着这四位掌门。
《大学》的作者——曾子
曾子,姒(sì)姓,曾氏,名参(对于“参”的读音,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shēn,一说cān,各有若干论据,这里不多说,有机会专门讲一次。)字子舆,鲁国人,孔子晚年的弟子。其作品有《大学》,大多数学者认为《孝经》也是曾子的作品。曾子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是二十四孝之一,留下啮(niè)指痛心的典故。曾子的故事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大学》版本、礼记本、朱子本
《大学》全文两千多字,不同版本的字数不同。一个是礼记本,是《大学》在《礼记》中的原始版本。朱熹认为礼记版本的《大学》有错简,串竹简的绳子磨断后重新用绳子串起来,竹简顺序错乱,或竹简有丢失或缺损。于是对礼记本进行调整、补充,形成的版本称作朱子本。
程颐把《大学》分为十一章。第一章是经,孔子口述,由曾子整理记录。后十章是传,是曾子对孔子原话的解读,由曾子门人整理记录。国学中,“经”表示原文原话,“传”是对“经”的解释、注释。
何谓“大学”
按照朱熹的解释,“大”本应读作“太”,在当时(宋朝)就按照字面读作“大”。大学是大人之学。那么什么是大人呢?大人是成年人,和小子(小孩)相对应。古代八岁入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
洒扫:擦桌子、洒水、扫地、擦地、打扫卫生、做家务。
应对:小孩怎么和大人说话,礼仪礼节。
进退:小孩和大人在一起,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坐在哪个座位。例如不要堵着大门,老人尚未坐下,小孩不要坐下。
朱熹认为,小孩学习洒扫、应对、进退,长大后要学习的内容是大人之学,也就是“大学”。
王阳明反对这种说法,大人之学的“大人”不是和小孩相对的,和年龄无关,而是和小民对应。大人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例如贵族、官员、学者、德高望重的人。大人之学就是成为大人物的学问。
开题就讲到这里,下次讲第一章。顺便说一句,《大学》和《中庸》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章最难,越向后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