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啥意思中庸朱熹孔子曾子

《大学》说的“诚意”,不是讲要端正“学习态度”的含义。

这在《大学》文中已经说清楚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什么叫“毋自欺”,就是不要如“小人”一般,没什么坏事不干,但在人们面前尽吹嘘自己多么善良。

而不“自欺”的关键,文中也说到了——“故君子必慎独也”,就是君子“独处”而无人监督的时候,也懂得约束自己,“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内心诚实,就能表里如一。

文中引曾子的话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这是说,君子独处的时候,你就想有很多眼睛在看着你,许多手指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和可敬畏的监督呀!

这一段话的最后总结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装饰房屋,美德可以滋润身心,心胸宽广,身体也就安适,所以,君子必须要使自己的内心诚实纯净。

“诚意正心”的“正心”,讲的是道德修养,也就是“修身”的下一个问题,与“诚意”不是一回事,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说回到《大学》。

《大学》,是《礼记》第四十二篇。据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所作。

文中,有引曾子原话,看来并非全文皆出自曾子笔下。

这就要说到《礼记》。

“记”,有别于“经”,应为“课堂笔记”之意。

因此,《礼记》当为儒学门生记录老师所讲课程,又加以整理,故称“记”。《礼记》,就是儒学师长讲授“礼”这门课程的“笔记”。

当然,《大学》,很可能是曾子再传讲授,因而后世才有曾子作《大学》的说法。

曾子与孔子同时。但《礼记》成书,亦在约四百年之后的西汉后期,传由“小戴”,即戴圣所编。

郑玄,坚定地持此说。其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

大戴、小戴是叔侄关系。

《礼记》四十九篇,西汉末刘向分为十一类。

第一类为“通论”,包括《檀弓》上下、《礼运》、《玉藻》、《大传》、《学记》、《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儒行》、《大学》,共十六篇。

近代学者有将四十九篇归为三类者,第一类仍是“通论”,《中庸》、《大学》皆在其中。

所谓“通论”,即认为这些篇讲述的是“学礼”最基本的理论概述及学习要求。

或许正因如此,宋代大儒“二程”,即程颢程颐,首先将《大学》从《礼记》里抽出,编次章句。随后,朱熹又将《中庸》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且将《大学》放于首篇,重新编排训释。

宋儒们称,《大学》乃“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曾是三代之“太学”,是贵族从政前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

但郑玄不同意这种解释,他在《礼记目录》中说,“大学”是“博学”。

朱熹基本赞成这种观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其中包含“广博学习”之意,但“大人”又指贵族。

无论如何,《大学》是“礼学”或曰儒学的“初学入德之门”这个说法不错。

其更像《入学指南》或“学习大纲”,提出了“礼学”或曰儒学的基本学习要求。

总的学习宗旨,就是开篇说的三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是“大学”这种学校的“培养目的”。

“明明德”,就是把正确的道德广播天下。

“亲民”,程颐认为“亲”当为“新”,是革新更新之义;朱熹认为,“亲民”是说要把好的道德推以及人,革除“旧染”。

“止于至善”,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三条原则之后,就给贵族学生们提出了将来从政需要做到的“八个步骤”。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八个步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修身”则为最根本一项。

总的来说,《大学》全文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确实是极好的“学前动员”,亦不乏可取的思想。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大学·中庸(插图珍藏本)他把全文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其中:“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他还认为,“格物致知”一章已经缺失,便自己作了《补传》。经过这些改动,朱熹整理本的《大学》和《礼记·大学》就有了很大不同,后人就将前者称为“致本大学”,而后者称为“古本大学”jvzquC41tgge0mtwdct/exr1tggeg{4gdqul1;7757;378
1.大学启示录040:如何理解曾子提出的絜矩之道?在《大学》的书中,曾子告诉我们: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为什么说平天下先要治其国呢? 如果居于上位的人,能够敬老,那么老百姓就容易行孝道;居上位的人,能够尊重自己的兄长,或者是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老百姓就容易行悌道;居上位的人同情和关怀那些孤寡弱者,老百姓就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73986219>59B9:8a713>5964810|mvon
2.大学启示录047:曾子为什么引用《秦誓》来强调包容《大学》书中,曾子先引用了《尚书·康诰》中的话,还有《楚书》中的话,告诉我们善良是最大的珍宝。接着,他又引用《秦誓》书中的一大段话: 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73986219>59B9:8a713>5964980|mvon
3.山东大学与嘉祥县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曾子研究院合作协议3月15日上午,山东大学与嘉祥县人民政府共建曾子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明德楼会议中心举行。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嘉祥县委副书记、县长江峰,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黄凯南,嘉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微,服务山东办公室主任吕明新,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嘉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来说,曾子研究院院长曾振宇,人文社科研究jvzq<84yyy4djrscmqth|r3qti5g|ou1h€yjm44249158y424915;7a77?13A3jvo
4.曾子依:追梦,永远在路上曾子依,女,汉族,2000年1月生,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现为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1801班学生,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复试双第一并以第一志愿预录的准研究生。曾子依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总成绩位列专业排名第一名,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大奖和英语竞赛大奖;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数次获得校一jvzquC41vy4xv~3gfw4dp8nphq522;6157780qyo
5.厦门大学药学院曾子晏教授一行来仁济学院考察交流温医要闻11月13日上午,厦门大学药学院转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曾子晏(台湾籍)一行在市台办、洞头区台办的陪同下来我校滨海校区进行考察交流。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办副处长缪立懿与仁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恩红接待了曾子晏教授一行。 会谈前,周恩红陪同曾子晏一行一同考察了学院实验楼、图书观等场所,介绍了滨海校区的建设情况和jvzquC41pg}t0€rw0gjv0ls1ujux1;4497=60qyon
6.曾子——大孝曾子,儒家宗圣曾子(前 505—前 435),是春秋末年儒 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被后世尊奉为“宗圣”。他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以及其修齐治平的政 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 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曾子雕像坐落于校园丹山路沿线,提醒建大jvzquC41yy}/umo|w0kew7hp1uzuk4kphu0397;136937mvo
7.第三位是曾子。孟子是曾子的徒弟。《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第三位是曾子。孟子是曾子的徒弟。《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曾子真诚敦厚,为人厚重。曾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jvzquC41zwkrk~3eqo546<;55481987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