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大学》译注,曾子解释治国与平天下的关系(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六证:止、定、静、安、虑、得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子在后续十章对第一章的内容进行论述。曾子在最后一章解释八目中治国和平天下的关系。本章有四大段,每段都很长,本次讲最后一大段,为了排版方便,我把大段拆成小段。以下书法为赵孟頫所作,我用黄笔标出了句读。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50],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50]疾:快,迅速。

译文:创造财富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耗的人少,生产得快,消耗得慢,那么财富就一直充足。

备注:唐朝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解释为:“生之者众”者,谓为农桑多也。“食之者寡”者,谓减省无用之费也。“为之者疾”者,谓百姓急营农桑事业也。“用之者舒”者,谓君上缓于营造费用也。

朱熹援引北宋吕大临的解释: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

仁者以财发身[51],不仁者以身发财。

[51]发身:修身。

译文:仁德之人用财物帮助自己修身,不仁之人毁坏身体以谋取钱财。

备注:朱熹解释为: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

点评:这里的“身”如果解释为修身,那么“以财发身”的一个例子是,一些富人做慈善,去支教,实现理想,积攒福德。“以身发财”的一个例子是,一些人为了发财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如果把“身”解释为身体健康,那么“以身发财”就是拿命换钱,“以财发身”,就是拿钱换命。如市井俗语所说:“年轻时用命换钱,老了用钱换命。”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译文:没有上级喜好仁而下级不喜好义的,没有喜好义而做事半途而废的。没有库存的财富其主人无法享用的。

备注:如果国君能做到仁德,那么臣民就能做到忠义,那么做事就不会半途而废,国库里的钱财必定归国君所有。臣民不会谋反,国库的钱财不会被臣民抢夺。如果外敌入侵,臣民会抵抗,国库的钱财不会被敌人掠夺。

点评:“府库财非其财”可以理解为:人死了钱没花完,为他人做嫁衣裳。以前高速公路劝卡车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标语说:“事故就是两改一归,老婆改嫁,孩子改姓,财产归别人。事故不留情,警钟要长鸣。”

孟献子[52]曰:“畜(xù)马乘(shèng)[53]不察[54]于鸡豚(tún)[55],伐冰之家[5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57]不畜聚敛之臣[58],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59]。”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2]孟献子:鲁国大夫。姬姓,孟孙氏,名蔑,世称仲孙蔑。

[53]畜(xù)马乘(shèng):家里养四匹马,有四匹马拉的车。是士人初作大夫的待遇。畜:养。乘:四匹马拉的车。

[54]察:明察,知晓。

[55]豚(tún):猪。

[5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诸侯。

[58]聚敛之臣:搜刮百姓,聚敛钱财的家臣。

[59]盗臣:监守自盗,盗窃府库钱财的家臣。

译文:孟献子说:“大夫家养了四匹马用于拉车,就不再为养鸡养猪的事情费心费力了。卿大夫家采冰用于丧失,就不再养牛羊了。诸侯有一百辆车,就不需要养善于搜刮百姓的家臣了。与其有搜刮百姓的家臣,不如有监守自盗的家臣。”这是说,一个国家不把财货当作利益,而把仁义当作利益。

朱熹评价说:君子宁可损失自己的钱财,也不忍伤害百姓。

点评:君王不争小利,古人认为,官不与民争利。

长(zhǎng)[60]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61],小人之使为国家,菑(zāi)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62]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60]长(zhǎng):做长官,为首领。

[61]彼为善之:他们擅长这些事(敛财)。朱熹认为这里有缺文误字。

[62]无如之何:无可奈何。

译文:做了国君却致力于敛财,这是由小人导致的。这些小人善于敛财,让他们为国家做事,灾害一起降临。虽然这些人中有好人,也无可奈何了。这就是说,国家不应该以钱财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点评:古代关于道德与经济利益关系的辩论称作“义利之辨”。《大学》认为,利要为义服务,做好了义,自然可以得到利。

大学行文结构

十章传文讲完,最后回顾《大学》的行文结构。第一章是经文,是孔子所说,讲了三纲、六证、八目。后续十章是传文,是曾子对三纲、八目的解释。

THE END
0.《大学》第七章原文带拼音解释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是多么严格啊!”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人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因此,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评析 这段文言文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一段,主要阐述了“诚意”与“慎独”的概念。首先,“诚意”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它代表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与热切愿望,是评判人格 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VKRGKNXO1VJ0ujznn
1.《礼记·大学》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礼记曾子曰:“ 曾子说:“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 《诗》云:“ jvzquC41o0ioi€l0eun1pzujk5MkjsiJct0:?=721
2.《大学》古本翻译及解析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大学》多为朱熹修改后的版本,更改了文字顺序,并增加了格物致知的内容,违背了曾子的本意,学习起来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为正本清源,作者结合自己的修身实践和理论研究,将《大学》古本全文分为九章,进行翻译,并对各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和解析,供学者参考。本文的翻译、解析与前人有根本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835>35Ad333833<;950nuou
3.三字经详解: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三字经详解: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这部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共有十章,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超凡入圣的八步功夫,是儒门修心修身的方法论。特别是曾子在开篇讲的第一段话,是《大学》全书的精华之所在。 jvzq<84okr4xgw}wg0kd‚x0eqs0ujs|klooi86963990qyon
4.《大学》第十章原文带拼音解释《大学》·第十章 春秋战国曾子 著 繁体大中小 suǒ所wèi谓zhì治guó国bì必xiān先qí齐qí其jiā家zhě者,,qí其jiā家bù不kě可jiào教ér而nénɡ能jiào教rén人zhě者,,wú无zhī之。。ɡù故jūn君zǐ子bù不chū出jiā家ér而chénɡ成jiào教yú于guó国。。xiào孝zhě者,,suǒ所yǐ以shì事jūn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VKRGKNXO1LVZXW_QYa[C\0yivvq
5.第一篇开宗明义原本大学微言《大学》,是“四书”的第一本书。《中庸》,算是第二。其实,这样的推算,是根据历来“四书”印本的编排次序而说的。说实在一点,《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 曾参[参 拼音:shēn])所写的一篇学习心得论文。《中庸》是曾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的一篇学习心得论文。从宋代开始,把编入《礼记》中的jvzq<84yyy4tjr}kw0tfv8scpunj1ƒmw|wu0{kizy{556>;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