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积累重点词句,背诵全文2.研习节选部分,把握“三纲”“七证”“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内部关联
3.结合所学,思考大学之道对个人修养提升的意义
《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四书之首”。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之道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的?试举例。
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
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
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四卷四十九篇,主要内容是先秦的礼制。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中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
文学常识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
作者介绍
曾子(前505年一前435年),名参,字子巢鲁
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曾子参与编制了《论
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
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至圣”孔子、“复圣”颜渊(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孔子嫡孙)、“亚圣”孟子(孟轲)
“孔庙四配”——孔庙里还供了四位圣人,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n儒家五圣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散文,原是《礼
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颦大
本文节选自《礼记·大学》。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
言的。“大学”是使人能够完成完善
道德、治国安邦的学问,“小学”是
讲“祥训诂,明句读”的学问。“道’
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
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大学
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
根本原则。
题目解说
文题解读
如何理解“大学之道”的“大学”?“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大学”
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问。
释题
小学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
1.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之道”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宗旨、规律、原则等题目是编者加的。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只有两干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CGTV①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
《大学》(p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观看《朗读者》薛其坤老师朗读视频
活动1:划分句读,感受文势充沛之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