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孟**(实名认证)
IP属地:重庆
下载本文档
《论语》《大学之道》《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答案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句话意味着,实际能力比表面的华丽更为重要,只有实际能力才能让人在实践中获得成功。2、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生活。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句话表明,君子应该有自律的品质,不为物质享受所动摇。3、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提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思想。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表明,对于君子来说,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是非常重要的。4、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表明,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正义,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5、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君子应该以同情心和宽容心对待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这句话与《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相似之处。这两句话都表明,君子应该以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来反省自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这句话表明,青年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努力奋斗。8、《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表明,为人处世应该以德行为根本,以亲民为目标,以至善为标准。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表明,个人的品性修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不论身份高低。10、《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这句话表明,获得知识的途径是通过实践和观察事物来实现的。11、《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表明,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需要从个人做起,逐步推进到家庭、国家和整个社会。12、《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而不朽。”这句话表明,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句话都表明,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14、《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一个明智的人应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15、《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结论。这句话表明,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16、《老子》中以高台为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