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多月,孩子们的学习已步入正轨,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可能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初中是孩子学业发展的转折点,是决定未来人生方向的十字路口。孩子是越攀越高,还是越滑越低,都取决于这三年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千万不能忽视。
初中阶段学习有门道,没准备、没经历的家庭难免感到迷茫。小典为大家总结了初中三个年级的【注意事项】、【学业规划】以及学生和家长的【行动指南】,都是满满的干货!
爸爸妈妈们抓住初中各年级的关键节点,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选择有所侧重的教育方法,就能帮助孩子“过关斩将”,顺利度过这三年。
敲黑板:不仅初中孩子的家长不能错过,小学高年级的家长也要看,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一、初一分层
初一下学期为什么重要?
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初一不分上下”。
很多家长认为,初一是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衔接”“缓冲”,各学科关键知识点并不多。
靠着小学打下的基础,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对接,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成绩上不会有太明显的起伏。
可深挖一下就会发现,初一的“稳定表现”下暗藏了两个隐患:
其一,因为尚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就对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置之不理,忽视了奠定扎实基础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其二,因为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滞留在“舒适区”内,不主动学习探索进阶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科思维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些潜在问题可能在关键时刻集中爆发,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进度!比如到了初一下学期——
随着几何知识的全面铺开,数学科目难度陡然上升。孩子全力消化新内容的同时,还要应对语文、英语、生物、地理等科目不断深化的学习任务。
那些被假象迷惑、放松了警惕的同学们傻眼了,越学越有落差感,越学越力不从心,最终深陷初二“两极分化”的泥潭。
初一关键时刻,孩子的心理变化也至关重要。
从小学升入初中,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不仅仅是课程增加、难度增大,学习方法也有很大变化。
适应不好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小的心理打击,影响整个初中生涯。
孩子应该怎么做?
既然初一下学期这么重要,那么如何保持优势、弥补劣势、提前“布防”,避免初二“被分化”呢?
1.制定规矩,培养习惯
经常有老师反馈:到了初一下学期,很多上学期时非常优秀的学生,慢慢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一下学期,是习惯养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孩子们除了掌握知识外,还要改掉那些“小毛病”,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不审题、不验算、跳步骤等,及早养成良好的做题和考试习惯。
2.既拼脑力,也拼态度
聪明孩子容易有一个通病,就是认为自己智商高,学什么都轻轻松松。
这样的孩子容易轻视学习,上课时“一心二用”导致错过了对学习重点的参透和把握,成为初一下学期“跟不上”的那批人。
端正的态度是学习的必要前提。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点背后,往往是整个知识结构的关键所在,千万别因为自满而“大意失荆州”!
3.主动思考,构建框架
不少孩子学习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他们的认知里,各种知识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将知识点衔接成框架、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意识。
其实,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当孩子学习新知识时,如果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融会贯通,既能加快学习速度,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初一学生上课时要主动思考:这堂课的知识点处于框架的什么位置,可以衔接哪些知识等。这样就能更高效地习得知识和技能,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家长应该怎么做?
初一下学期,是孩子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们不稳定的一个时期。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多陪孩子聊天,多听孩子倾诉。孩子说的越多,父母了解的越多,才越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而同样的,家长也需要完全信任孩子。不因为成绩的变化就折损对孩子的爱,也不能唠唠叨叨只顾自己强势输出,全然不顾孩子爱不爱听、能不能听进去。
二、初二成型
初二下学期为什么重要?
大部分学生的分层和定型的关键节点就是初二,尤其是初二下学期。
学习上,内容明显变得更多、更难了。
物理科目正式开课,孩子要从零开始学习掌握;语数外史地生等其他学科难度也在持续提高,不能松懈。
机械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少,考察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课题越来越多,“死记硬背”很难再带来成绩的提升了。
如果孩子还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思维中,只知道埋头苦读,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就极有可能导致“上课听不懂、功课不会做”,自信心受打击,失去一往无前的冲劲儿。
还有一个影响表现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初一时没有及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二时就可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习惯了不求甚解,对学过的东西总是懵懵懂懂;
习惯了粗心大意,学会的知识也可能变成关键时刻的“雷区”;
身心上,还要面对气势汹汹的青春期“大怪兽”。
这一时期,孩子快速发育,心理和情绪易出现巨大波动,充满了躁动不安和多愁善感……
许多父母谈之色变的“逃课”“早恋”“沉迷游戏”等问题,也可能在这段时期发生,处理不好的话会留下长久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初二是两极化的重要一年。有人说,初二下学期是道大坎儿,还有人把它比喻成冲向峰顶的“大上坡”——
迈过坎儿,就是“学霸预备军”;从坡上滚下来,就可能贴上“学渣”的标签。
孩子应该怎么做?
那么,在初二下学期,应该如何预防孩子学力滑坡,保持向上劲头呢?
1.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有人说,初二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阶段:少了初一时的新鲜和初三时的拼搏,每天的意义似乎都只在于学习,让很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感到茫然无措。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在耐力、意志力和自控力的比拼中拿下一城的人,就率先迈开了攀登的脚步,比别的同学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
2.跟踪学习表现,及时复盘调整
学习中,重要的不仅是学知识,还要及时总结过往表现并做出相应调整。
因此,孩子们一定要关注自身学习和身心状态的变化。如果发现状态不佳、有掉队迹象,要第一时间想想:是不是有知识点没搞懂?是不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休息的时间不够导致了低效率?然后看看有哪里可以改进。
与此同时,要与老师和父母多多沟通、寻求帮助,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把学习状态调回最佳。
3.从学习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学习也离不开好的身体,所以规律作息、正常饮食、适当锻炼都是必要的。
还有别忘了培养几个兴趣爱好,比如阅读、画画、打球,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哟~
家长应该怎么做?
面对初二的“波澜起伏”,家长首先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不可理喻,实际上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为了保护脆弱和敏感的内心,他们把身上的刺都竖了起来。此时他们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关怀。
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要切忌“硬碰硬”,激得孩子越来越叛逆。有教育专家直言:那些跟青春期孩子“干”起来的父母,100%全责!
正确的做法是:大人后退一步,密切观察孩子的变化。有时候,一点细微的变化就能引起“大地震”,一次敏锐的察觉就能把亲子关系拉近好大一截。
当孩子的心气顺了,精神状态平稳了,自然能够专注于学习。此时再帮他们树立追赶目标,鼓励他们不断前进,也就事半功倍啦。
三、初三定输赢
初三下学期为什么重要?
如果把整个初中学段比作一场战役,那么初三就是堪称“转折点”的一仗。
打赢了,赢得漂亮,通向未来的道路就愈加平坦;打输了,输得狼狈,人生之路上就难免多了些荆棘。
而直面中考的初三下学期,无疑是学生们最紧绷的时候,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此时,孩子已经有了“奋力一搏”的意识,但节奏快、强度高的复习备考过程可能引发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导致挫败感和自卑情绪的蔓延。
“明明学过的,我为什么记不住?”
“错过的题又错了,我真没用!”
“我根本考不上理想的高中!”
如果没有及时解开孩子心中的结,引导他们认识学习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那么“自我怀疑”的种子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厌学心理和得过且过的心态。
孩子应该怎么做?
初三下学期的关键期,请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
1.放平心态,找准定位
初中三年知识体系庞杂,贯穿一整个学期的复习压力和辛苦无法避免,孩子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偶尔发挥失常也情有可原。
面对挫折时,不要被情绪牵着走,陷入到自怨自艾中,而是告诉自己尽力就好,问心无愧。要相信,你的汗水一定会浇灌出花朵。
放平心态的同时,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表现选择最契合的报考志愿。把握好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努力,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困难击倒。
2.劳逸结合,适度休息
初三的备考很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千万不要为了赶一时的进度而耽误了吃饭和睡觉,超人也是需要休息的!
毕竟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爱闹、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与其高压控制,不如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发泄心中的压力和坏情绪。
3.与老师、家人和朋友多交流
学习、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闷头苦读憋坏了自己,压力大、没动力、没信心的时候,记得多和老师、爸爸妈妈倾诉,大人丰富的人生经验中也许就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还可以找同龄的小伙伴们聊天吐槽,再一起互帮互助查漏补缺,不仅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增进友谊哦~
家长应该怎么做?
作为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向着一致的目标同舟共济,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面对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未来走向的中考,相信各位家长心中也是焦虑不安的,但是千万别让这样的心情影响孩子!
大人稳住阵脚,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去面对挑战。
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不能强加不切实际的期望在孩子身上,也不能临时加码让孩子学到昏天暗地。
而对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家长也要认真监督,对执行不足的地方及时提出,等孩子上手后就逐渐放手。
这些都需要亲子之间能够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所以遇到问题时,爸爸妈妈千万别上来就絮絮叨叨、发脾气,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祝所有的孩子都能过好初中这三年,等盛夏炎炎、绿草茵茵时,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