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进入毕业季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家长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到了初中之后,要学的科目一下子变多了,孩子要不要提前学起来?要学的话,怎么学?
从表面上看,初中似乎只增加了一门主课——道社,但其实,浙江的初中科学课程包含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道社包含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三门,所以孩子要学的主课其实是9门。而且,学习的内容也变得更为抽象,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只有最“精华”的内容才能得到讲解。但是没有了感性认知的铺垫,孩子要真正理解这些“精华”内容并不容易。
杭州市七上主课教材
如果目前孩子学有余力的话,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快速学习节奏。但是如果直接让孩子看课本,太枯燥,看不下去,而市面上的一些教辅资料,要么过于简单,起不到预习的效果,要么过于复杂,不适合孩子自学。
一本好的小初衔接资料,既要语言生动、有趣,能让孩子看得下去,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内容严谨有深度,能够和课本衔接起来。最近,小鱼终于找到一本完美符合要求的小初衔接书籍——《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想必大家都知道清华附中有多牛吧?它是国内最顶级的中学之一,这套书就是由清华附中的一线骨干老师编写,书的主题,就是解决“小初衔接”这个难题。
如果你翻开这套书的前言,就会发现,用“倾力打造”这个词,一点也不为过。除了由校长担任总主编,每个分册的主编也都是各教研组的组长。 此外,参加编写的老师可谓是卧虎藏龙: 他们有的参与过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有的承担过通行教材的编写,有的甚至是中考试卷的命题者、北京市市级奥赛金牌教练员……
一本书搞清初中知识体系
这套丛书里,每一本都涵盖了初中阶段该学科的完整知识点。比如,数学分册,不仅包括了代数、几何、概率等内容,甚至涵盖了小学阶段没学过的难点——函数。
-- 乘方:一根拉面对折16次后变为多少根?
-- 直方图:手机拍照是怎样实现美颜功能的?
-- 方差:应该选择哪位射击手参加比赛?
趣味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而知识点提示,则可以帮助孩子在阅读时,始终围绕这个知识要点去思考。
每个分册都大致包括了50个这样的趣味问答,基本上涵盖了初中学科体系的重要的知识点。孩子读完一本书,就能对初中阶段,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大致的了解。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02——
环环相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在这本“蓝皮书”中,教育专家分别提出对4个学科考试方向的重大调整。其中,数学考试将加入复杂的情景,物理和化学会进一步考察学生的深度思维和探究意识。
看完了“通识课”的目录,如果你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正是落实上述能力的良好途径。这是因为,书中的文章,基本上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故事引入、原理铺垫、问题解答、拓展讨论”几个环环相扣的部分,逐步展开。
1)故事引入
2009年,搞笑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年逾八旬的唐纳德·昂格尔,因为他6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一件很酷的事情——掰手指。
很多年轻人“沉溺”于掰手指的乐趣中,而这个时候父母可能会说:“别掰啦,再掰要得关节炎了!” 那么,掰了60多年手指的唐纳德·昂格尔有没有得关节炎呢?
2)原理铺垫
接下来,文章就开始阐述相关的科学知识点,比如关节之所以能自由活动,是因为关节之间存在着关节液,关节液包含了哪些成分?它是怎么导致掰手指会咔哒响?而且,关节液也是一种溶液,文章进一步深入讲解溶液的相关知识点:溶解度、饱和溶液,以及温度、压强对溶解度的影响。
这些内容相对抽象、有深度,在通常的课堂学习中,不容易被理解。但是,有了前面故事的铺垫,孩子便会带着问题,耐心阅读。
3)解答问题
有了必要的知识铺垫,最后就是运用这些要点,来回答最初的问题:
原来,当我们用力挤压关节时,关节之间的缝隙就会变大。位于其间的关节滑液,所受气压减小。其中的空气溶解度就会跟着减小,迅速从中飞出,发出清脆的气泡爆裂的声音。
4) 拓展讨论
最后,文章还会进行拓展和讨论,引导孩子思辨,丰富他们的视野。比如,碳酸饮料放长时间之后会跑气,但是你能想到这与温度和压强都有关吗?你能认识到这是气体特有的性质吗?针对这个现象,你能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吗?
可以看到,这样的趣味问答展开形式,不仅环环相扣,阅读轻松,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思考,培养他们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03——
强化学科思维,用学科的眼光看世界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根本在于搭建学科思维。“为什么撒盐可以帮助融雪?”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去问不同学科的老师,答案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通识课”这套书中,同样是“融雪剂的作用原理”,化学老师会说,它改变了物质的溶解度;而物理老师却强调,它改变了晶体的结构。
听起来很好玩吧?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更能够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而有了学科思维打底,将来孩子遇到一个问题时,就不是机械地照搬书上的某个知识点,而是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说到底,初中三年,就让孩子逐步建立各学科思维的过程,并进而融汇贯通,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这下你知道,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差别了吗?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04——
图文比例,适合小初衔接
有深度的阅读,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与表现形式有关。现在很多中小学读物越来越倾向于图片化、视频化。诚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但是,在未来工作中,更多情况下,需要我们了解前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些是没有动画可以参考的。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现在的考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地看重分析大题,强调了在大量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些变化正是初中与小学阶段的显著不同,所以我们也应该及早培养阅读文字的能力。
在阅读的时候,一旦出现“核心知识点”,还会用不同颜色“划重点”,让孩子精准get名师的点拨。
当然,提升文字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这一点,“通识课”这套书中还插入了大量精美的插画。而且,这些插画大部分由清华附中的学生绘制而成。
与专业的插画师相比,他们的作品虽然有的还略显幼稚,但是往往更具想象力,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孩子认识科学的独特视角。
——05——
穿插科学史故事,展现人文情怀
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在每个章节的最后,还安排了一篇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胡克与牛顿的论战、特立独行的玻尔、被送上断头台的拉瓦锡。
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科学背后的故事。这样不但使得阅读更具有变化,也使知识变得有温度,引人深思。
——06——
亲子互动,趣味盎然
书中还介绍了水果电池、火箭气球、石墨电路图等有趣的小实验,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参与感。
同时,其中的很多知识,也都是家长们初中时学习过的。家长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提问孩子,并根据书中的内容自信地做出解答。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主动阅读书中的章节,也想来挑战一下家长。
于是,你问我答,经过几次“亲子游戏”之后,孩子自然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其他内容。不信的话,你一定要试试!
《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除了已经出版的这四本之外,后续还会出版《历史!不仅是故事》、《生物!自然的奇迹》、《道德与法治!社会我知道》、《体育!成长的历程》。
小鱼相信这套书将帮助孩子打开一扇扇新的科学大门,成为他们顺利适应初中生活的起点!
《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4册),
现在直享5.5折优惠,仅需99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