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文言句式——判断句

6. “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7.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8. 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1. 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3.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 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二.“……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三、“……,……也”

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2.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3.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四、“……,……者也”,该形式在文言文中较常见。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1.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召公谏厉王弭谤》

4.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五、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1.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

2.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4.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客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5.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六、“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2. 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3. 非谢家之宝树。《滕王阁序》

4.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1.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3.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4.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1.在下列文言句子中句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此人力士。(判断句)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句)

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判断句)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定语后置)

【金标尺答案】D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D项属于省略句,“将军战河南”首先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该是“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其次是状语后置句,将状语“河北”“河南”置于“战”的后面。

ABC项为干扰项。

故本题答案为D。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THE END
0.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释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作背景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jvzquC41yy}/uqnekz{fzr3eqo52288973871
1.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jvzquC41yy}/{~|gpoo/exr1ujodk8|gp{goyns173?64<3jvor
2.初中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精讲,掌握重点实词,直击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精讲,掌握重点实词,直击中考! 文言文《桃花源记》精讲,掌握重点实词,直击中考!推荐视频 00:55 打开APP阅读 内蒙古乌拉盖草原:苍茫秋色 温柔湖光00:34 打开APP阅读 福建舰黑科技让美国感到忧心,张延廷点破中美航母技术差距 jvzquC41x0oggwl0eqs0e8{1x2632@>xf9qjZju2d/eJrUR{pvXrVN2/PK^gtaz//Y;LpBJneKe`
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jvzquC41zkgpz~j0twoxgw3eqo5zwniwfcgo1<5267;/j}rn
4.《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8:A<:0jznn
5.第9课《桃花源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最新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桃花源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句翻译) 1.通假字(1)要 “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2)志 “志”通“记”,做标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缘 “缘”通“沿”,沿着。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4)具 “具”通jvzquC41okv/dxtm33>/exr1jvsm1;5441643;4936;22<6582653960ujzn
6.《桃花源记》教学反思(通用10篇)《桃花源记》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名篇。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又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简明地作了一句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ywnkcpuo0497432883?654:e6:;53;24ivvq
7.《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jvzq<84ygp~vg7}wgzomc7hqo1zbqqzc{wgolr4325:90qyon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译文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2、朗读常规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jvzquC41okv/{~|gpoo/exr1ujodk8|gp{goyns17874;>3jvor
9.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文言文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787938?d:99724:820jznn
10.90后妈妈流利背出《桃花源记》震惊儿子!这些长辈太励志近日,山西晋中#90后妈妈李女士流利背出《桃花源记》震惊儿子#的新闻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争先在评论区回忆那些刻在DNA里的文言文 据介绍一次放学途中二年级的儿子问起李女士:“妈,你会背古文吗?” 李女士随口流利背出她儿时学过的《桃花源记》儿子听后一脸崇拜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4:51435d8B>529;/j}rn
1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6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篇1 【课标引路】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fpowhbp8=326=30qyon
12.文学院研究生参加山大辅仁学校“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活动4月9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庆玉教授应邀参加山大辅仁学校“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活动,此次活动以经典文本《桃花源记》的教学与研读为例,就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潘教授语文工作室全体教师,辅仁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师,我院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等jvzq<84yyy4xz‚3ufp{/gmz0ep5jpot132:41?6260nuo
13.《桃花源记》辞赋鉴赏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然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推崇备至。《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的,它有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有故事主人公渔人身份的明确,有名实可稽的刘子骥合乎情理之反应的客观交代,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无不艺术地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种jvzquC41yy}/{~|gpoo/exr1ujodk8hkhw562;>590nuou
14.专题11《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专题11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桃花源记》(解析版) 考点:文学常识 ⑴陶渊明(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子 旁边种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散文家。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 jvzquC41yy}/5?5fqe4dp8iqewsfp}4:47875=:a32>38?:8434ivvq
15.初中语文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解读,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不失分陶渊明《桃花源记》解读,常考重点知识梳理推荐视频 02:17 打开APP阅读 李庄日记:朝鲜人自给自足,美国人为何要跑来随心所欲地杀戮02:19 打开APP阅读 美军要对委内瑞拉动手了? 10:18 打开APP阅读 智驾跻身第一梯队?方程豹钛7的天神之眼B到底怎么样? 03:13 打开APP阅读 对话正心朴素创始人朴素子:纯净酥饼的发展jvzquC41x0oggwl0eqs0e8{1x2637pXlVR]C;uxxm8`LiWLFIYXnk9pn//kMxX]yWxvv4^>eaa
16.古文学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穷,本义是“阻塞不通”,引申为“荒远偏僻”,如本文:“穷居而野处。”又如成语“穷乡僻壤”。再引申为“到尽头”,如《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再引申为“穷尽、完结”,如《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成语“无穷无尽”。 穷,在古汉语中常指仕途坎坷不得志,与“得志、显贵”的“达”相jvzquC41o0vynsok0ipo8xwlkgpdjs1icuft;6156:74@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