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当前的互联网,没有人提及自学,这不合理,我会入手。
第1天:点击链接下载打印,务必自己做一遍,核对答案,才能发现暗病。但是千万不要随即丢掉!!!
将错题圈出来,不要写答案;或者打印多份,在第二份"备用卷"上,标注错题序号。
第2天:针对红笔圈出来的错题,再写一遍。
第7天:一周后,重写错题,循环往复。直至全部做对。通常需要4遍以上,才能完全消灭暗病。
而往往很多人没有做过,这就是为什么,做简单题也总是容易错。
刷完了,有些对了有些错了,你是不是对完答案,就放一边了?
你有没有发现,你好像经常这样,但是数学成绩好像没有提高?
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是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你再回忆一下,是不是错的总是那类题目?
错题一丢,一张试卷全浪费了。你不是要证明自己能对多少题,你需要找出来会错哪些题。
错过的题目,至少要练4遍。当堂改过,当堂讲过,那不能证明你真的会了。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分类专题。
找到你不熟的那一类,多份打印,错题反复练习。
直到毫无磕绊,思路通顺地准确做对。顶得上你练很多试卷。
通常来说,新的技巧,算法,或者是若干个步合为1步,就是一条二级定理。
例如:初一《平行线》中对平行四边形对角的处理;初二《分式》分子分母同除的技巧;
初二《四边形》中位线的一级定理:中点+中点=中位线。二级定理:中点+平行=中位线;
2021年中考数学福建卷倒1题倾斜垂直的处理:做网格线造相似,收录于中考Y3专题。
没练过,遇到了,可能毫无头绪;训练过,提高速度,增大概率,甚至秒解。
下载所有的二级定理,对自己展开训练。
每次练习完,对错题的题目,在第二遍试卷上用红笔圈出、但不写答案,
一天后写一遍错题,会发现上次看完答案的,这次好像又不会了。不要把错题丢一边,即使你当场改完了,但不能证明你明天会,考试时会。
又错的题目,再次训练。循环往复,总有攻克的一天。
如果不看错题,每次都写新的,老问题不解决,日复一日,白白浪费。
任何类似于“只用一月星期就使成绩从8分提到80分”之类的喜报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这本来就是任何人能够而且应该做到的事情。如右图蓝色线。
对孩子来说,不会做简单题,很多是因为受到批评,和老师赌气故意不听课,而不是能力问题。
请你以后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事了,这种赌气伤害的是自己,和自己的未来。
认真练习每一章的简单题,标好错题下次反复重写,直到速度准确率都完美攻克。
由于中档题比较少,一张试卷可能只有2-3道,而且还属于不同类型,
如果你做错了以后找不到同类型的题目再练,下一次你会不会再错,没人知道。
经常感觉有一类题总是反复错,就是因为没有根治。所以分数忽高忽低不稳定。
备课中,将大量参考书和试卷的中档题搜集、分类、克隆、改造,编撰成专题。
好好练习每一章中档题,提高自己实力的稳定性吧。
压轴题往往包含鬼斧神工般的奇迹方法,是中档题不具备的,这是练多少遍中档题都学不会的。
例如全等的领域:简单题是平行或对称的全等一看便知,中档题是旋转的全等很难找到,
压轴题则是图中根本没有全等,需要辅助线来创造的全等,如老牌经典:倍长中线,截长补短。
而压轴题偏偏注定是优秀学生的必争之地,有可能前面全对,压轴题甚至一步都想不出来。
这时候,练习中档题已经很难获得明显的效果,最合适的就是训练压轴题的难度与节奏。
虽然压轴题的难度最大,但是压轴题却是最适合自学的,因为能够冲刺压轴题的学生,
往往是成绩好,基础牢固,反应快理解能力强,同时又是学习习惯良好,而且是喜欢数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