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2020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结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虹桥中心小学2018—2020学年发展规划》,围绕“人本和谐 明德求真”的办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建立满足学生多样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课程,制订2020学年学校课程计划。
一、背景分析
(一)2019学年度课程计划落实情况
2019学年度,我校遵循办学理念,统整学校课程,实现了学校课程体系融入三类课程之中。
1、规范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类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 “快乐活动日”、“学习准备期”、“专题教育”等进行常规管理,紧密结合“智慧课堂”建设 ,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2、疫情期间,学校积极探索线上授课模式,关注线上授课质量,有力保障了“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知识的有序衔接。
3、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从基础型课程入手,关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构建课堂研究新模式,形成新策略,逐步转变以听为主的教学状况,改善课堂教学生态,更加顺应学生发展规律。
(二)学校优势与不足的分析
1、发展优势
一百年的办学历史,凝练出虹小坚韧沉稳的气质,管理团队成员职责明确,互相协作,基本已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合理、民主的管理模式。骨干教师工作踏实、勤奋上进,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生力军,热情好学,互相协助,有较强的自我发展需求。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追求发展的内驱动力。
学校积累了数十年家校合作、社校合作研究的实践经验,历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快乐小队活动”的办学特色鲜明,通过“馆校深度合作的实践,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创新,社区领航功能的凸显”等措施建立起了让孩子们喜爱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了开展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有利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
2、面临挑战
1)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校本化开发有待实践检验。学校先期已经初步开发了与办学特色相结合的拓展型课程方案,这些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功能、价值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否得到充分体现,有待在教学中的实践检验。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估。如何在市《等第制评价指南》的引领下,做好学生等第制评价的设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3)教师自觉持续成长需进一步引导和驱动。因教师自我发展需求差异,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尤其是近年,学校职初教师所占比例的不断扩大,规范化培养尤为必要,培训要更趋综合、更趋专业,着眼于课程标准的领悟,着力于专业素养的提升。
4)学校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但在信息化推进的深度、及信息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校园网站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完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数字化的教研平台、家校互动网有待加强。学校应通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目标
1.学校办学理念:人本和谐 明德求真
以人为本,引领师生自主和谐发展;
以德立行,追求知行统一真实成长。
从师生自主和谐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办学理念的内化,培育美慧育人的环境,德慧育人的团队,智慧工作的课堂、乐慧成长的学生。着眼于让学生快乐智慧的健康成长,一个核心目标,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境界(德)、提高专业知识与能力(慧)的“的队伍建设”和丰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升课程教学智慧的“智慧工作的课堂建设”两大中心工作,提升教育价值,推进学校整体转型。
2. 课程建设目标——以“水润生命 精彩绽放”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整合课程资源,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构建“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掘各类教育资源,保障各类课程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精致高效实施。
⒊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胸怀宽广、知识渊博、身心健康、审美雅趣、科创迪新”的乐慧学生。
4.教师发展目标——努力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润物无声”、“涤浊自清”、“利物不争”、“聚滴成海”水滴精神的德慧育人教师。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设置及说明
(一)课程设置
1、基础性课程设置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学校严格执行市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说明
语 文
一年级入学初,各学科设置2至4周的学习准备期。
数 学
外 语
自 然
品德与社会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 术
体育与健身
信息科技
劳动技术
周课时数
26
27
28
28
28
2、水润校本课程设置
水润校本课程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胸怀宽广、知识渊博、身心健康、审美雅趣、科创迪新”的乐慧学生,利用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开展“润德、润智、润美、润健、润新”五个板块的课程活动。
水润校本课程框架体系
学生培养目标
课程群名称
学习目标
胸怀宽广
润德
从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明晰事理,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为家为国努力的拼搏精神。
知识渊博
润智
以知识类拓展学习为主,在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提升学习的能力和思辨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远大理想和人生志向。
身心健康
润健
以学生身心健康训练为主要内容,培养体育锻炼和心理调适能力,学会自护自救安全防范能力。
审美雅趣
润美
从学生艺术技能出发,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和生活。
科创迪新
润新
学习科学技术的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运用科学的思维认识事物,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力,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
4.具体安排
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课程安排
说明
限定拓展
数学拓展
*润智课程板块
区级项目课程
围棋
*润健课程板块
区政府购买课程,培养学生围棋技能
悦读
*润智课程板块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品质
游泳
*润健课程板块
区政府购买课程,培养学生游泳技能
舞向未来
*润美课程板块
区级项目课程
书法
*润智课程板块
提高高年级学生毛笔书写能力
体育活动
*润健课程板块
其中二年级普及橄榄球腰旗课程,四年级普及篮球课程,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少先队活动
采取校会、少先队活动课隔周进行的形式,开展润德课程板块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寻访红色丰碑》、《践行绿色生活》作为班会课的补充教学内容。
分年级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家长讲师课程
自主拓展
探究型课程
以学习包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年级开展机器人课程学习
四年级开展区级STEM课程学习
社会实践
每学年1-2周
周课时数
(2)自主拓展课程内容及安排
自主拓展型课程采取一、二年级老师走班,三、四、五年级学生走班(安排在每周一下午一节课)的形式,保证每一科目有固定地点,确保人人参与,努力使课程安排科学化,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具体课程安排为:
序号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教师
针对年级
活动地点
备注
润德课程
我爱虹小
赵爱娥
一年级教室
润智课程
英语儿歌(上)
刘晨烨
一年级教室
润健课程
安全伴我行
陈林芳
一年级教室
润智课程
三字经(上)
刘丰霞
一年级教室
润新课程
七巧板
白贞贞
一年级教室
润美课程
折纸
张萍
一年级教室
润智课程
数独
马素平
一年级教室
润德课程
我爱上海
章丽百佳
二年级教室
润新课程
3D打印
沈建敏
二年级教室
10
润健课程
上海弄堂游戏
裴蓓
二年级教室
11
润智课程
三字经(下)
王钰
二年级教室
12
润羙课程
剪纸
陆莹
二年级教室
13
润智课程
英语儿歌(下)
徐欢
二年级教室
14
润德课程
二十四节气
张婷婷
三(1)班教室
15
润新课程
建筑模型
蒋学宏
建模专用教室C5楼7号
16
润新课程
电子小报制作
王瑛
电脑房2B407
17
润智课程
数学魔术(上)
叶书辰
三(4)班教室
18
润新课程
校园植物
沈立彦
美术教室1
19
润健课程
羽毛球
董晓琴
风雨操场
20
润智课程
成语故事
卫梦庭
三(2)班教室
21
润羙课程
串珠
郭文婷
三(3)班教室
22
润羙课程
口风琴
李梦龄
唱游室C311
23
润智课程
看电影学英语
陈丛
三(5)班教室
24
润健课程
啦啦操
李靖
二楼风雨操场
老师推荐
25
润智课程
古诗文诵读
刘雨晨
形体教室
26
润智课程
纸爱数学
王昕蔚
三6教室
27
润德课程
我爱上海
许琼
四1班教室
28
润新课程
建筑模型1
李震军
5楼视觉艺术中心
29
润新课程
航空模型
张飚
空模专用室C5楼11号
30
润健课程
心理小游戏
张倩(小)
四(6)班教室
31
润健课程
花式跳绳
唐师舜
三 四
室外排球场
老师推荐
32
润智课程
笠翁对韵
李晶
四(3)班教室
33
润美课程
中国画
庄彩虹
美术教室2C212
老师推荐
34
润美课程
编织
王莉萍
四(2)班教室
35
润智课程
英语歌曲
周仙妹
四(5)班教室
36
润智课程
数学魔术(下)
艾丽娟
四(4)班教室
37
润新课程
机器人
张敏
底楼创新实验室
38
润德课程
美丽中国
张华萍
五(3)班教室
39
润新课程
建筑模型
徐敏勤
建模专用教室C5楼9号
40
润新课程
环保达人
袁晓芳
五(4)班教室
41
润新课程
金钥匙
马燕春
五(2)教室
老师推荐
42
润美课程
叶脉制作
陈佳妍
资源教室2B406
43
润健课程
篮球
李伟
室外篮球场
44
润智课程
增广贤文
李夏妹
五(5)班教室
45
润美课程
面塑
外聘
(梁丽萍)
专用教室C408
46
润美课程
蛋壳宝贝
朱丽红
专用教室C407
47
润智课程
英语小品
刘会琴
五(1)班教室
48
润健课程
阳光悦读
陈程
三五
资源教室1
随班就读生
(3)社团活动内容及安排
序号
课程名称
针对年级
课程教师
学生人数
活动地点
时间安排
铿锵鼓号
三四
徐亮
31
远程教室
周一12:00—13:00
视频制作
三四五
李震军
五楼视觉艺术中心
周四15:30—16:30
3D打印
三四五
沈健敏
14
四楼科技室
周三15:30—16:30
叶脉书签
随班
陈佳妍
资源教室
周一13:50—14:30
合唱
三四五
杨海兰
李梦龄
47
三楼唱游室
周一15:30—16:30
舞蹈
三四
杨敏
刘梦禹
27
形体室
周二15:30—16:30
管乐
三四五
外聘+杨海兰
37
24
唱游及四楼活动室
周日8:30—11:30
蛋壳宝贝
二五
朱丽红
12
四楼活动教室
周一15:30—16:30
古诗文诵读
一二
张倩
14
四楼录播教室
周三12:15—12:50
10
古诗文诵读
三四
殷超
15
三楼唱游室
周二12:15—12:50
11
虹小戏剧
二三四
外聘+王丹凤
17
三楼唱游室
周四15:30—16:30
12
上海闲话
一至五
陈海虹
22
三楼唱游室
周三12:15—12:50
13
书法
三四五
蒋学宏
20
二楼书法室
周四15:30—16:30
14
乐高机器人
三四
外聘+陈一骏
25
四楼科技室
周二15:30—16:30
15
智能机器人
二至五
外聘+张敏
20
底楼自然室
周五14:30—16:30
16
围棋
三---五
外聘+裴蓓
20
三楼围棋室
周四15:30—16:30
17
橄榄球
二至五
外聘+姚子依
操场
周三15:40~16:40
18
篮球
外聘+唐师舜
16
篮球场
周一15:50—16:40
19
太极
二三
外聘+李靖
34
24
五楼多功能室
周四15:22-16:10
16:10-17:10
(二)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课”设置与安排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安排教学时间为4周,总课时量为19课时的“综合活动”。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要素进行设计。
模 块
主 题
具体内容
课 时
自豪 虹小人
我的
学校
百年校史我知道
知道虹小的全称,了解虹小的百年历史,为成为虹小人感到自豪
虹小校歌我会唱
学唱虹小的校歌,知道虹小的快乐小队活动。
我们校园真漂亮
认识专用教室、图书馆、食堂、操场、垃圾房等专用场所。
我的
班级
老师我真喜欢你
认识任课老师和常见的教职员工等,能主动、礼貌地向教职员工和同学打招呼。
我和伙伴手牵手
认识同桌和周围同学,能记住至少10位新朋友的名字,能大胆介绍自己。
守纪
好苗苗
一天生活真快乐
了解虹小一天的作息制度,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礼貌用语要记牢
学习进校的礼仪,懂得在校使用礼貌用语。
课间文明守秩序
学做课间文明的小游戏,学会安全有序的进行课间活动。
午间用餐要文明
学会排队有秩序、安静地拿饭盒、放饭盒、盛汤。
公共财物来爱护
爱惜校内物品、能妥善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
集合站队快静齐
记住自己在对队伍中的位置,知道在广播操出操、放学、上专用教室时都要“快、静、齐”排队。
快乐
小学生
课前准备很重要
能摆放好相关的学习用品,开展学科的准备活动。
学习用品自己理
学会整理文具盒、书包、抽屉以及卷铅笔等技能,桌面上能按要求摆放相关的学习用品。
上课专心爱发言
课堂中能静静听、大声说、认真读、端正书写;姿势准确,积极动脑。
学会两操身体好
学习“眼保健操”和室内操,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服务
是明星
学会劳动真快乐
关心班级卫生,学做值日生。
互帮互助懂谦让
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学会谦让的美德。
岗位明星我最棒
找到为班级服务的小岗位及相应的评价机制。
教师依据模块设计活动方案,以形式多样的小活动,激发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初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学校一日作息安排
活动时间
内 容
8:15—8:35
升旗、早操
10:14 — 10:19
眼保健操
11:41 - 12:15
午 餐
12:25 — 12:55
午 休
12:40 — 12:55
午 会
13:20 - 13:25
室内操
14:12 - 14:17
眼保健操
附:午会课安排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12:40-12:55
快乐队会
红领巾广播
专题教育
读书读报
健康教育
行为规范训导
(四)快乐活动安排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自2011学年起在小学阶段试行“快乐活动日”,为学生集体减负。我校安排每周一下午半天时间,结合校园文化节,营造学生全员参与、特色鲜明的活动氛围,实现“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发展愿景。
时间
内容
4月
科技节
5月
艺术节
10月
读书节
11月
体育节/英语节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要求
1、基础型课程
(1)要求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基础型课程实施,落实教学目标,努力做到三个年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实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在不同年段和三类课程中,以保障课程目标的达成。
(2)课堂教学要关注“四个变化”:“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变化;“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变化;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变化;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变化。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变知识讲授为生活建构;变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课堂操练为主动探究。
(3)课程实施过程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考试与个别辅导各流程,保障课程教学五环节的流畅性。
2、拓展型课程
(1)教师在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每门课程都有细致的实施要求,每门课程都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每门课程都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
(2)教师要有授课计划与教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的要有比较详尽的文本,授课材料须经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审定后实施。
(3)由于本课程系走班学习,要求任课教师严格点名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4)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拓展型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修习过程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5)课程教学部落实申报、审批、招生、实施、评价的实施流程。
3、研究型课程
(1)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接受与主动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学校特色“快乐小队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主聘请导师,自主设计并开展活动。
(二)校本教研要求
以“主题研讨、深度磨课”为抓手,组织教研组在抓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主题,围绕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等特色活动,开展课题和小课题的研究,做到教研活动课题化,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到教研和科研相结合。每次活动要做到主题明确、有主讲人、使教师能够有备而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深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三)课程评价
1、基础型课程的评价
(1)深入学习中小学生素质评价指导意见,领会发展性评价的有关理论、要求、内容、操作要点。
(2)各教研组要研究如何落实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质地性评价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3)依据学科考评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等级评价制,并与《学生成长手册》评价整合。
2、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评价: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对课程实施的监督。
(1)拓展课程不采用书面评价或考察,仅进行考勤记录。
(2)教师依据成长手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这些记录可作为期末“优秀学生”评比的依据。
(3)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等通过竞赛或学校展示活动或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优秀的成绩,记录到成长手册内。
五、课程保障
(一)立足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改进
1. 学习区“智慧教育”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方式,尝试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借助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教学改进。本学期将以“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为研修主题,开展各类教学及评价活动。借助区、学区化、教研组等平台,开展教学实践。利用“晓黑板”和“一起学”等信息平台网站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二)以问题为导向,精细常态管理
1. 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模式全面恢复。细化安排作业、备课等常规性工作的检查,定时间、定内容、定负责人。扎实落实课堂教学五环节,把各环节进行精细化分解,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加以整改及提升。组织教师解读及学习空中课堂的优质视频课,合理利用优质视频资源,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并实践学习,以提升教师的教材分析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
2. 通过“作业备案”,了解语数英学科作业布置现状,整理、分析语数英学科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是否契合,作业形式是否多样,难易程度是否可控、是否符合市教委文件要求等,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后作业整改的讨论与实施。
(三)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研究能力
1. 继续依托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质量。以“专家引领、团队合作、教学实践、个人反思”为抓手,构建教师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专业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2.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继续通过各各教研组的创意展示形成互学、互助、互研、互动、共享、共进的教学研究氛围,力争各教研组能在学习中有新突破,提升各教研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