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教材来源: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春季

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学期

课 时:96

设 计 者:马淑敏(蒋庄矿区学校)

背景(教材分析与解读)

全册书六个单元,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他们都有比较深厚的写作背景,都有含义深刻的精彩语段,都是适合朗诵的语言材料。

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单元。《老王》、《台阶》等讲述的也是平凡人物的生活小故事,《卖油翁》是古代的平凡人。长妈妈、老王等都是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闪烁优秀品质的光辉,引导人向善、务实、求美。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展现了对美德的呼唤,《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展现了叶圣陶的人格魅力,《驿路梨花》表达了对解放军人的品质的赞扬,《最苦与最乐》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短文两篇》则是古代抒写优秀志趣的佳作。这些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德修养的高境界,也陶冶了我们的情志。

第五单元是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紫藤萝瀑布》(宗璞)写了由紫藤萝产生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一棵小桃树》(贾平凹)以树喻人,讴歌了一个虽横遭风雨却有着挣扎不屈的灵魂,《外国诗二首》借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古代诗歌五首》抒写了诗人由景寄情的一些叹咏。

第六单元主要选取了探索与科幻方面的文品。第六单元主要选取了探索与科幻方面的文章。《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太空一日》(杨利伟)再现了中国宇航员首次太空行的一些经历。《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有两次的实践活动,这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的语文生活,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入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写作,则是每一单元的一个训练栏目,结合单元文章特色,详细讲解不同的写作方法,例如写人手法、抓住细节、选材技巧等等,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写出更多的佳作。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骆驼祥子》与平凡人物单元,《海底两万里》与探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八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积淀。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l.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 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唤起学生的理想与抱负。

2. 学习精读的方法, 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 把握人物特征, 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一、邓稼先

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 揣摩其含义。

指导学生在精读时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字斟句酌, 揣摩品析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体会其表达效果.

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 显得简洁精练 、 铿锵有力 。 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 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情感表现的需要。 同时,语言平实, 感情真挚。

二、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 ” 说” 和 “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梳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与民主战上时 ”说“ 和 “做" 的不同之处, 深入学 习其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 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

3.勾画精彩语句. 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 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例如,“仰之弥高, 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 越坚, 钻得越锲而不舍” 等句。 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

三、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I.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本课是自读课文,文字较多, 片段之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联, 在指导学生自读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的能力, 并引导学生借助文旁的批注进行思考。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 、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 爱戴和怀念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 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萧红作为女性作家对生活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她的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 如话家常却感人至深。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 赏析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四、孙权劝学

L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课文大意。

指导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 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并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 生动传神, 仅寥寥数语, 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和心理。

3.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 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指导学生重点掌握 “邪''“耳” “乎” 等语气词的用法,以及 “卿”“孤”“大兄” 等称谓语的含义。

基础知识:

一、元勋 、奠基、选聘、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二、梳头、抱歉、秩序、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迭起、澎湃、大无畏、锲而不舍、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三、舀水、揩油、碗碟、捆绑、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洗澡、悠然、吩咐、抹杀、疙瘩、深恶痛绝、不以为然

四、卿卿我我、刮目相待(看)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3.  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 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l. 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 学习做批注。

教学重点:

五、黄河颂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 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品语言, 联系时代背景, 把握黄河源远流长 、 胸襟博大、 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 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引导学生学会为作品中的关键语句 、 精彩内容做分析式批注、 概括式批注、 评价式批 注、感想式批注等多种类型的批注。

六、老山界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文章。 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和地 点的线索, 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井把重点放在体会红军翻山过程的曲折、 艰难上。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 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本文叙事简洁生动, 同时也有很多细腻的描写, 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引导学生赏析精彩的语句, 注意体会其中表现出的乐观、 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长征是载人史册的不朽伟绩, 文章记叙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写的是 ”事”,展现的却是 “人",是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 征服了重重艰险的红军战士。 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对事件(翻山情节)的梳理深化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体察, 透过文章记叙的翻山过程中的一件件事 、 一处处细节, 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七、谁是最可爱的人

1、了解通讯这一文体,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学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

3、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八、土地的誓言

I.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悄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写作背保. 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 理解作品对沦陷了的美丽丰饶的东北大地炽热的眷恋之情, 惑受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爱国热情。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 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课文独特的抒情方式。 如, 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通过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达情感, 在语言的反复中渲染和强化情感. 大批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 、 逐渐增强的气势。

九、木兰诗

1.反复朗读诗歌, 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 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情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感受人物的魅力。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既富有传奇色彩, 又真切动人。 诗歌将劳作不已的勤、 对父母的孝、 对国家的忠 、 女扮男装的智 、 征战的勇等优秀的品质集中在 木兰身上。千百年来,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木兰的形象也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品读重点诗句的基础上多角度、 立体地赏析人物形象, 提高探究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基础知识:

5、巅峰、劈开、气魄、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

6、攀谈、峭壁、骨碌、呜咽、督促、灌输、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

7、投掷、摁倒、掰断、乱蹬、短褂儿、什物、脸膛、淳朴、谦逊、覆灭、蜂拥而至、聚歼、永垂不朽、迸裂、过瘾、踹开、憋闷、豁亮、犁耙

8、碾碎、誓言、胸膛、嗥鸣、山涧、高粱、斑斓、缠绕、亘古、默契、田垄、埋葬、镐头、土壤、禾稲、丰饶、污秽、耻辱

9、机杼、鞍鞯、辔头、金柝、策勋、云鬓、扑朔(迷离)

写作: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扜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学习目标:

1、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天下国家”的含义,懂得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参与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名言展示会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激发心志,陶冶情操。

2、讲故事与朗诵诗歌

故事与诗歌,一个侧重叙事,一个侧重抒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能用一定的表达技巧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能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较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的学习目标。本次学习活动延续七年级上册的要求,在任务型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能按照主题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检索、搜集资料,并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好的资料搜集、整理的方法。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l. 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 学会从标题、 详略安排、 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 加强文本细读, 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 物形象特点 , 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 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 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 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矫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教学重点

10、阿长与《山海经》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 “吃福橘''”说 `长毛'”这两件事, 以及阿长那“麻烦的礼节”。教师要提醒学生, 不要只从当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事. 还要从一个没有文化的、 不幸的农村女人和一个关爱 “我” 的保姆的角度来理解。 要读出荒诞可笑背后的苦难与希冀。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 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童年和阿长的,但是后一层意味是含蓄的, 要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 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 并揭示出阿长对 “我” 成长的重要意义。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 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用词准确生动外.教学时应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 “大词" (如 “霹 “震悚" 谋死” ), 领会这些词语的深层意蕴,理解作者为何 `大词小用“。有些词语(如 “伟大的神力”“敬意” )在前面提到的两个视角的内容中都有出现,要提示学生注意 词义的不同之处。

11、老王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

之美.

这个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 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 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语句. 等等。 总体而言,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包括 “我” )的善良 。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或者说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大礼” 呢?这需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细节中推究,由此深人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 “愧诈” 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叹惋和感伤.

反观 “我” 对老王的态度从 “同情” 到 “愧诈" 的变化, 由此理解 “我” 和老王交往的实质, 反思那种居高临下、 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 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层次较深,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讲解。

12、台阶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人手, 深入细节, 欣赏人物形象。

学生免不了要对 “父亲” 的行为与观念做些评价。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这种评价要建立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 不能随意 ”贴标签",不应脱离人物无法摆脱的时代、 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 体会 “台阶” 的含义. 把握小说的主题。

“台阶“ 只是一个外在形式,“父亲” 却用它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 。 这是小说最重要的主题, 从中可以生发出多元的解读。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 虽然同样需要教师去指导. 但前者更需要教师的 "引导”。所谓 “引导",意思是由教师提示一些阅读文章的策略 、 角度和注意事项, 或提供相应的资源(如可供对比阅读的文章),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时关注的重点。

12、卖油翁

1.熟悉故事内容, 理解文言句意, 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结合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 句式, 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人物特点,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

2.揣摩关键语句, 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教师可以将其与文中关键词的解释相结合, 让学生既读懂词句, 又理解文章。 这些关 键词既包括学生容易关注到的实词(如 “自矜”“睨" "微" ). 也要重视学生容易忽视的虚词(如 “亦"”但““安” )。 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赏析后者, 更好地感受文言简洁含蓄的特点。

基础知识:

10、搁置、投掷、肚脐、憎恶、菩萨、竹竿、烦琐、土匪、辫子、胸脯、疮疤、诘问、哀悼、茉莉、书斋、霹雳、震悚、粗拙、守寡

11、蹬车、绷带/脸、捎带、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门框、滞笨、侮辱、愧怍

12、啃咬、蹦跶、撬开、磕碰、门槛、厚道、糟糕、醒悟、晌午、烦躁、头颅、自言自语、言外之意、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13、自矜、园圃、睨视、颔首、忿然、(斟)酌、

写作-抓住细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

l.学习课文, 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 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 其他文宇则可以快速阅读。

3.在阅读的过程中, 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教学重点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在课上用恰当方式阅读文本。根据学情来决定阅读时间和方法。读后能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通过阅读补充资料, 在讨论的基础上, 对本文所写人物做出评价。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 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可与写作教学相照应, 进行读与写的结合和拓展。 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与写作练习。

15.驿路梨花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 粗知故事梗概。

以完成 “思考探究” 第一题为重点, 用5分钟时间.略读全文, 完成习题。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 分析、 理解文萃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以 “我” 和老余的行踪为序, 厘消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小说围绕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发生的两次误会、 三个悬念, 理解 “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 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3.细读课文, 分析 、 理解 “梨花” 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理解用 “驿路梨花” 做标题的妙处。

引导学生略读课文, 勾画出描写 “梨花” 的相关内容 。再细读课文,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考 "梨花” 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从字而意思、 深层含义、 象征意义方面, 分析、 理解 、 品味用 "驿路梨花” 做标题的妙处。

16.最苦与最乐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 跳过某些细节, 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把握作者观点。

指导学生在课上用短时间(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有选择地迅速浏览课文·.表述作 者的主要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 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表达风格, 从中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作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联系实际, 形成自己对正确人 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17.短文两篇

1. 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 表达了作者甘千淡泊 、 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 、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两篇文章的旨意均非直白显豁道出. 而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出来的, 意境隽永 、 韵味深长。

这两篇文幸还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固有审美取向, 如 "陋巷之乐” 的美德.莲、菊、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等, 可做简单介绍, 点到即可, 不必引申。

2. 积累文言词句。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 尤其是实词, 承担守主要的表意功能。本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实词有 “馨”“独”“益”“鲜“ “蔓”"枝” 等.还有一些词语经常出现在诗文等文学作品中. 有较为固定的文学文化含义.也有必要 积累。 如 “鸿儒”“ 白丁” “金经”“丝竹” 等. 还有像 “何陋之有“ 这样的宾语前置句子, 因其有较强的代表性, 可以让学生有所关注。

3. 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

一方面, 在基本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诵读, 将全文意思大体掌握。另一方面这两篇文章骈散结合, 尤其是《陋室铭》极富韵律, 宜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基础知识:

14、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

15、寨子、撵上、扛起、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

16、招揽、失意、达观、契约、监督、排解、循环、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

17、(温)馨(香)、案牍、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隐逸

写作:怎样选材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3、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学习目标:

1、孝亲敬老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活动中,深入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2、组织活动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制作海报

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能够尝试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公益海报。

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

l. 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 、 社会、 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借助具体文字. 感受语言之美. 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 感受作品的异同,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8紫藤萝瀑布

1.朗读课文, 品析具体词句, 学习作者是如何描会紫藤萝之美的。

朗读课文时, 注意语音轻重、 长短的变化;找出描写紫藤花的段落, 从描写内容、 描写角度、 描写顺序整体把握;结合具体词句, 品评词句的内蕴和表达效杲, 深入理解。

2.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 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圈点勾画出文章中表达作者思绪、 情感的语句。 结合具体语境, 比较前后情感的不同,思考情感变化的原因。

3.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 “志” 。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 可以联系上个单元学习的《陋室铭》和«爰莲说》, 加深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19.一棵小桃树

1.自读课文, 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在课上自读课文. 井圈点勾画出表示过渡的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 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品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小桃树的,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 “ 我” 的人生经历, 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用比较的阅读方法, 寻找小桃树和 “ 我 ” 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20外国诗两首

I.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两首诗歌篇幅都不太长. 可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美;品昧语言, 并熟读成诵。

2.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品析,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胞, 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如树林、路、 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

21.古代诗歌五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 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用自读、 齐读、 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

2.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首诗歌中都有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 这些哲理对学生而言, 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可在理解基本内容 、 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上, 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引导学以致用。

这五首古诗词都是名篇, 需要背诵、 默写。引导学生在用楷书默写的过程中, 体会书写的美感, 并提示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基础知识:

18、瀑布、迸溅、挑逗、凝望、繁密、笼罩、枯槐、遗憾、忍俊不禁、仙露琼浆

19、褪色、忏悔、哆嗦、矜持、执着、服侍、猥琐、渺小、魂魄、幼稚、颤抖、赤裸、血气方刚、轰轰烈烈、祸不单行

20、忧郁、瞬息、涉足、伫立、萋萋、幽寂

21、怆然、鼻涕、岱宗、(决)眦、豚(鼠)、叩击、吟鞭

写作 :文从字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第六单元

单元目标

l.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 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 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

2. 浏览是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方法, 让学生尝试井逐步学会运用这种阅读方法, 以利千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困与阅读视野。

3. 通过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教学重点

22.伟大的悲剧

1.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 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课文. 每分钟争取不少于400字. 井注意抓住主要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 厘清故事情节。

2. 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 “伟大的悲剧” 的含义.

这篇课文贯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段辂. 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理解 “伟大” “悲剧” 的含义.

3.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斯科特和伙伴们的精神令人感动, 可以重点突出他们团结合作、 为他人业绩做证, 勇于探索的精神。

23.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 但易读好懂, 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 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节的重点. 浏览时注意找出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井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作者是一名航天员, 在写作本文中也体现出严谨、 科学的态度, 值得学生体会和学习。 另外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 航天事业 、 亲友的热爱, 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挖掘本文的内涵。

24.带上她的眼睛

1.浏览课文, 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这篇小说想象奇特, 构思巧妙, 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作者很会讲故事, 尤其善于制造悬念. 文中多处埋下伏笔, 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阅读时, 不妨先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 顺着自己的好奇心. 去追寻小说的情节线索。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幻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课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阅读中, 要注意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从中汲取养分, 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

25.河中石兽

1.了解故事情节, 把握作者的观点。

熟悉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井从中体验作者对僧人、 讲学家的批评态度, 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借助注释,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关注古今词义的异同, 增加文言文实词的积 累量。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对于课文, 如果用现在科学知识来看, 也会有一些疑问。 可以根据课后资料,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

基础知识:

22、拽住、绑架、搂住、昔日、堡垒、辜负、凛冽、吞噬、疲惫、钦佩、鲁莽、毡鞋、保佑、厄运、拯救、耀武扬威、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海市蜃楼

23、弧形、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严谨、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4、点缀、漫步、迟钝、蒙眬、闲暇、凸现、拍摄、蔚蓝、合拢、吟唱、孤零零、不期而至、心有灵犀、天涯海角

25、(倾)圮、棹舟、曳铁耙、木杮、湮没/灭、啮齿/合/噬、溯流

写作:语言简明

教学目标:

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3、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指导:

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3、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学习目标:

1、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观察生活中语文现象的习惯,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2、提高规范用字的能力

能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并指出其错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增强对广告词、对联的欣赏能力

了解广告词写作的基本要求,能写简单的广告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积累并欣赏经典对联,尝试写对联。

评价:

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 实行即时 、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它有时候是口头赞扬;有时候是小组加分;有时候是小礼物奖励;甚至,有很多时候,它仅仅是老师的微笑、点头和翘大拇指肯定和鼓励。

1.  形成性评价成绩(30分)

形成性评价成绩=课堂表现( 10 分)+各项作业( 10 分)+篇章背诵( 10 分)

(1)课堂表现( 10 分) : 主要评价学生听课专注水准,课堂活动参与度,小组互动,讨论合作,阐述自己的观点,口语流利程度等。

评价标准:听课认真,课堂学习积极主动,课堂参与度高,口语流利,表达正确的得9-10分,听课较认真,课堂学习较积极主动,,口语较流利,表达较正确的得6-8分,听课一般,能参与活动,口语不流利的得3-5分,听课不认真,不能参与课堂活动,口语不连贯的0-3分。

(2)各项作业( 10 分) : 包括对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周末作业、限时练等完成情况的评价。

评价标准:按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页面整洁美观,正确无误的得8-10分;按要求按时完成,书写较工整,页面较整洁,少量错误并纠错的6-7分;按要求按时完成,错误较多的3-5分;按要求按时完成,书写欠工整,页面脏乱,错误较多的或作业晚交或有遗漏的1-3分;全错或抄袭作业或不交作业的0分.

(3)篇章背诵( 10 分) : 包括对课内及课外要求背诵的内容的检查。

评价标准:背诵熟练得9-10分,较熟练7-8分,不熟练5-6分,不会或背一部分的0-4分

2.     结果性评价成绩=阶段测试成绩(10分)+期中考试成绩(20分)+期末考试成绩(60分)

学期总评成绩(120分)=形成性评价成绩(30分)+结果性评价成绩(90分)

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级:①96分以上,优秀;②85-95,良好;③72以上,合格;④72分以下,不及格,需努力,需努力的学生给一次补考的机会。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THE END
0.高二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整理高二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整理.doc 【文档格式】 Word可编辑 【文档字数】全文 4775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高二# #高二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整理#】高二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整理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一直是一个以背诵为主的科目,课文的背诵尤其重要。 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890qyon
1.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高二#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背诵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过的课文更容易理解。©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 篇一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2;6730qyon
2.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可能有些初中生觉得这个没什么用,要说背,自己也背了,可是你背的火候兴许不够。背课文要把所有课后标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作者简介全部背下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为默写奠定基础。 2.背诵语文常识 初中生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以外,语文还会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要背,这些也都有无条件地背诵下来,不管考试会不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juoitfqhwjbq8h582;22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