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院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要求(持续更新)

电院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要求

(特别提醒:由于不同入学年份学生的要求可能有差异,最新具体要求请咨询各学科学位秘书)

为了提高我院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做出创新性成果,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各学科实际情况,对我院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规定和说明。

交大学术博士毕业学术论文要求

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工学、农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2019年之前交大工程博士学术论文要求(包括非全)

工程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须提交其在读期间获得的创造性成果的评价材料,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应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可以是以下五种形式之一:

1.发表学术论文达到《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行业标准或国家、国际标准

3.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署名前3位)

4.以第一发明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至少二项,并有良好的应用证明

5.以本人贡献为主形成了省部级及以上立项的“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其论证报告”或“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报告”,并获得重大工程应用及同行认可

鼓励学院制定高于上述标准的科研成果要求。满足学校及学院规定的成果要求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019年之后交大关于工程博士学术论文要求

一.全日制工程类博士学位成果要求同学术型博士

具体参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第二章的条款执行:

学位申请人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经学校批准或授权的特定培养项目或学院按照相关约定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工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二. 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学位成果具体要求由各学院制定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关于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申请授予学位的规定: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且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成果形式包括科技奖励、行业标准、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至少满足以下具体要求之一:

1.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需排名前5位、二等奖需排名前3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行业标准1项;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至少2项,并有良好的应用;

4.发表学术论文达到本学院的规定。

鼓励各学科制定高于上述标准的科研成果要求。满足学院及学科规定的成果要求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a.学位论文选题应围绕在读期间作为主要成员承担本行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b.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体现工程技术创新能力。

c.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为应用研究类、工程设计类和产品研发类。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技术创新及社会经济效益。

电气学科

一.对每一届博士、直博生、硕博连读、致远荣誉博士学术论文毕业要求

2、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3、 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 对硕博连读生(或硕博贯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需要申请硕士学位的,还需要达到硕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

5、 电气工程学科欢迎并支持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指导的学生制定更高标准。

二.工程博士要求

2019年之前的工程博士学术论文毕业要求同交大要求

2019级之后全日制工程博士学术论文毕业要求

工程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须提交其在读期间获得的创造性成果的评价材料,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应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可以是以下五种形式之一:

1.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9名、二等奖排名前7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3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前2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编写国际、国家标准(前3名)及行业标准(第1名)1项(正式出版或报批稿)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至少2项,其授权专利技术或软件著作权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相关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排名第一)

5.发表学术论文达到电气工程系的学术型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三.非全日制工程博士要求

2019级之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学术论文毕业要求同交大全日制工程博士要求。

2019级之后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学术论文毕业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且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成果形式包括科技奖励、行业标准、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至少满足以下具体要求之一:

1.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需排名前5位、二等奖需排名前3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行业标准1项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至少2项,其授权专利技术或软件著作权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相关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发表学术论文达到电气工程系的学术型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一.对2019级之前入学的学术博士要求:

(1)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两篇,其中至少有一篇在英文SCI或EI检索的期刊(不包括大学学报的英文版和Lecture Notes)上发表(或录用)。

(2)为了加强对博士生学术交流和英文报告能力的培养,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英语口头宣读论文或张贴论文并讨论,或参加有英语分组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以英语口头宣读论文。

(3)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4)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5)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6)以上论文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底线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二.对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博士生的要求

(1)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或录用)两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两篇论文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a)一篇重要期刊论文(推荐学科重要期刊列表见附件);

(b)两篇被SCI检索的学术期刊论文;

(c)一篇被SCI检索的学术期刊论文,另一篇为其导师认定的重要研究成果。

(2)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算;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算;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3)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4)对全日制工程博士和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的要求参照学院要求。

(5)以上论文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基本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三. 全日制工程博士要求

2019年之前的工程博士学术论文毕业要求同学校要求

2019年全日制工程类博士学位成果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须提交其在读期间做出的创造性成果,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且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成果形式包括科技奖励、行业标准、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至少满足以下具体要求之一:

1.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9名、二等奖排名前7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3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前2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编写国际、国家标准(前3名)及行业标准(第1名)1项(正式出版或报批稿);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至少2项,其授权专利技术或软件著作权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相关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 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排名第一);

5.发表学术论文达到自动化系的学术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以上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底线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四.非全日制工程博士

2019年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学位成果要求同交大要求

2019年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学位成果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且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身份署名,成果形式包括科技奖励、行业标准、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至少满足以下具体要求之一:

1.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需排名前5位、二等奖需排名前3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行业标准1项;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至少2项;

4.发表学术论文达到本学院的规定。

以上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底线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1】对于2019级之前入学的所有类型博士生:

(1)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或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以上(含),其中至少有一篇在SCI或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在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需要英文(或者其所学第一外国语)写作。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三等奖的署名前2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和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和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入;第二作者以1/2篇计入(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5)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具体把关由导师负责,系里欢迎并支持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高要求。

【2】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学术型博士生:

数量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

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质量要求:学术论文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认定办法: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但是排序第二)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是其导师时以1/2篇计,否则不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导师可以提出更高要求。

【3】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全日制工程博士生:

科研成果要求:需要达到1)~4)条中的任意两项或者达到5)的要求。

1)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9名、二等奖排名前7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3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前2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编写国际、国家标准(前3名)及行业标准(第1名)1项(正式出版或报批稿);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至少2项,其授权专利技术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相关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排名第一);

5)发表学术论文达到电子系的学术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4】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生:

科研成果要求:至少满足以下具体要求之一:

1.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需排名前5位、二等奖需排名前3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行业标准1项;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至少2项,并有良好的应用;

4.发表学术论文达到本学院的规定。

以上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论文要求由电子与通信学位分委会2019年6月会议审议通过。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1】对于2019级之前入学的所有类型博士生:

(1)至少发表两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SCI或EI论文,其中至少一篇为英文SCI或EI论文(不包括大学学报的英文论文)。

(2)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可减免论文的发表要求。除研究生院规定的各种条件外,发明专利公开或取得校级以上科技竞赛奖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位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5)博士研究生投稿的论文其导师均为通信作者。

(6)以上论文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2】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学术博士生:

一.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成果应达到如下要求之一:

(1)在学期间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正式期刊或本学科认定的一级学报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两篇(含)以上;

(2)在学期间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

二.对于博士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其他学术成果,在满足至少有一篇第一作者SCI论文的前提下,可以做如下认定:

(1) 以除教师成员之外博士学位研究生排名第一获得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论文;

(2)以第一或除导师之外的第一发明人获得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论文;

(3)博士学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0.5篇SCI论文计;其余次序署名作者的论文不计;

(4)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取得学术成果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在就读硕士期间取得或者认定过的学术成果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

(5)对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研究生相同,需要申请硕士学位的,还需要达到硕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

上述学术成果必须在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获得,且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或署名或权利人)单位。以上学术成果规定是对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鼓励导师根据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不低于上述要求的其他补充要求。

【3】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全日制工程博士生: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成果至少应达到如下要求之一:

(1)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9名、二等奖排名前7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3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前2位);

(2) 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编写国际、国家标准(前3名)及行业标准(第1名)1项(正式出版或报批稿),且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正式期刊或本学科认定的一级学报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至少1篇;

(3) 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至少2项,其授权专利技术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相关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 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排名第一),且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正式期刊或本学科认定的一级学报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至少1篇;

(5) 发表学术论文满足本学科的学术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上述学术成果必须在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获得,且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或署名或权利人)单位。以上学术成果规定是对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鼓励导师根据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不低于上述要求的其他补充要求。

【4】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生:

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成果应达到如下要求之一:

(1)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9名、二等奖排名前7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3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前2位);

(2)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形成编写国际、国家标准(前3名)及行业标准(第1名)1项(正式出版或报批稿);

(3)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一著作人获得重要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至少2项,其授权专利技术或软件著作权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相关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排名第一);

(5)发表学术论文达到本学科的学术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上述学术成果必须在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获得,且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或署名或权利人)单位。以上学术成果规定是对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鼓励导师根据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不低于上述要求的其他补充要求。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

【1】对于2019级之前入学的所有类型学生同学校要求:

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工学、农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2】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学术博士生:

(1)上海交通大学规定的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2)同时须满足发表学术论文的分值累计4分(含4分)以上,并且至少须有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b)类论文。具体记分规则和论文分类:若本人为第一作者,则该论文的分值系数为1;若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则该论文的分值系数为0.5;其余情况分值系数为0。

a) CCF-A类期刊/会议、中科院一区期刊、 CACR-A类期刊/会议上的论文,计3分(以入学时公布的列表为准,下同);

b) CCF-B类期刊/会议、中科院二区期刊、 CACR-B类期刊/会议上的论文,计2分;

c) CCF-C类期刊/会议、中科院三区期刊、 CACR-C类期刊/会议上的论文,计1分。

注:对于有多个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上述情况,则1 篇论文只能用于计算1次;对于被列入负面期刊/会议清单的论文,其分值系数为0;对于在专业学术领域内不被认可的期刊/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导师或学位委员会有权通过必要的程序将其分值系数认定为0。

【3】对于2019级及之后入学的工程博士生:

工程博士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的规定》执行。具体参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第二章的条款执行:

学位申请人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经学校批准或授权的特定培养项目或学院按照相关约定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工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鼓励导师根据学术研究情况,制定适用于各自团队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不得低于上述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最终解释权归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附件

附件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推荐重要期刊

①Automatica

②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③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附件2: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列表

① 一级学科

(1)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Impact Factor: 1.541

(2)SMART MATER STRUCT       Impact Factor: 1.510

(3)SENSORS AND ACTUATORS             Impact Factor: 1.434

(4)MEASUR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Impact Factor: 1.228

(6)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Impact Factor: 0.572

②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

(1)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Impact Factor: 1.729

(2)APPLIED OPTICS      Impact Factor:1.717

(3)ULTRASONICS   Impact Factor: 1.322

(4)IEEE SENSORS JOURNAL    Impact Factor: 1.117

(5)NDT & E INTERNATIONAL  Impact Factor:0.970

(6)MEASUREMENT       Impact Factor: 0.525

(7) CHEM SENSES  Impact Factor:3.041

(8)BIOSENS BIOELECTRON     Impact Factor:5. 143

(9)OPT. LASER ENG. Impact Factor:1.262

(10)OPT. EXPRESS Impact Factor:3.278

(11)OPT. LETT. Impact Factor:3.059

③ 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

(2)Journal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Impact Factor: 2.321

(3)IEEE TRANSCACTIONS ON ROBOTICS》 Impact Factor: 1.248

(4)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Impact Factor: 1.239

(5)Medical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Impact Factor: 1.151

(6)Journal of Medical Engineer and Technology        Impact Factor: 0.526

④ 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

(1)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mpact Factor:1.434

(2)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AIAA)       Impact Factor:0.986

(3)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mpact Factor: 0.836

(4)GPS SOLUTIONS      Impact Factor: 0.638

(5)JOURNAL OF NAVIGATION        Impact Factor: 0.479

(6)IEE PROCEEDINGS-SCIENCE MEASUREMENT AND TECHNOLOGY         Impact Factor: 0.461

THE END
0.如何写如何写博士论文?博士生如何写期刊论文?博士生如何写期刊论文? 本文详细阐述了撰写博士论文的步骤和关键点,包括选题意义、理论与实践背景、文献综述、问题分析、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方法,如类比法、假设条件修改法和组合法。此外,还分享了博士论文写作的小技巧,如明确创新点、技术路线规划和文献阅读的重要性,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696=898ftvkimg8igvcomu86348?68=7
1.博士生学位论文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士生学位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284ivvq
2.关于2024年夏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通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4)学院提交送审名单:各学院于2024年4月8日将2024年夏季答辩博士(含同等学力)匿名评审论文送审名单(附件1)由学院盖章后交研究生院质量监督办(教四B301),其中留学博士研究生匿名评审论文送审名单送至国际教育学院(主楼C912)。 5)送审原则:一般博士生学位论文两篇盲审;重点监控学科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五篇盲审;在职攻读jvzquC41{lyz0whgrw4ff~3ep1z{ip4fgd655ligc995hmi:7f989:7957lbh<70jvs
3.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精选28篇)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 篇5 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经历了找工作的焦灼、写论文的煎熬之后,感觉好像一切都尘埃落定,想起了那句伤感的歌词:“Time to say goodbye.”即将给自己的学生时代和校园生活划上一个分号,之所以说它是分号,是因为我对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还有无比的怀念,对单纯jvzquC41yy}/fr~khctxgw3eqo5zcwokcpmhcx4|jkij|qnzkg5239<67;>/j}rn
4.喜报!我院3篇博士生论文获评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日,学校发布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我院2篇学术学位博士学位论文、1篇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论文分别是2022届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徐冰娜的博士学位论文《21世纪以来欧盟对非洲教育发展合作研究——基于规范性力量的视角》,指导教师为阚阅教授;2022届体育学专业博士毕业生jvzq<84yyy4dgm3|lw4ff~3ep1814<425360e;;;73g39;;;4:5qcpj0jvs
5.关于做好2020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的通知开题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和开题报告会的专家论证意见应送交学院办公室备案,并作为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的必备材料。 3.《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送交时间 开题报告论证会结束后,博士生应在一周内将开题有关材料送交学院办公室。各学院办公室应于第四学期6月20日前将博士生开题报告题目汇总表(打印稿和电子版)送交学位办jvzquC41igusk7zre0kew7hp146338622;5d3@567c959?;81rghg7mvo
6.喜报|我院博士生论文获评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日,学校公布了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我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阎建玮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大规模树库的跨语言语序类型计量研究》获评“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刘海涛教授。 阎建玮博士与刘海涛教授 论文简介 阎建玮的学位论文《基于大规模树库的跨语言语序类型计量研究》从离散与连续双重视角,对跨语系、跨语族、跨jvzq<84yyy4tk|3|lw4ff~3ep1yjulmkpgyf1;5451644B4e34<2;j7955=788ucig4ivv
7.教育博士论文通用12篇从软的方面看,一些博士生愿搞模型、算式,不愿动手实验,不愿联系实际进行研究。从“硬”的方面看,现在工科院校中,博士生普遍存在做研究逻辑思维能力不高问题,博士生论文像科技报告,工程味道太浓,科学研究不足,高水平创新性学术论文难出现。 为培养这种“软”“硬”兼顾的科学品质,许多导师强调工科博士生首先要有jvzquC41mzj{0zguj{/exr1jcuxgw4739:30qyon
8.热烈祝贺博士生王晗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博士生王晗(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1年12月02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兵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jvzquC41gg4ip~3gfw4dp8nphq52298159<337mvo
9.没有句号的论文:97届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王老师经常参加社科院博士生论文答辩委员会,2003年,在对一篇运用数学模型做的博士论文的匿名评审中,别的评委没看出什么来,只有王老师发现了数学模式的毛病,他都给一处一处地挑了出来。这令所有评委都非常惊讶。”在过去的评审中,确实还没发生过一篇因为数学模型出问题的。这样,王教授的名声在社科院传开了。这jvzq<84ukvk/wrgg0gjv0ls1z{€k1_ngyPkxu7furzEOg€xKf??8
10.地球物理学院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通知1.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开学前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开题采取先评阅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开题报告论证会由各系/导师负责组织,学生开题前,在研究生系统填写开题申请,并经导师审核完毕(注意:开题申请系统限制了开题报告论证会时间晚于申请时间,学生务必在开题报告论证会前申请开题)。 jvzquC41yy}/e~u0gf{/ew4igqvi{|neu1kus}1{lyu|pl1e6je4?f7358d5;d3mk5c2?2ej;60jzn
11.路洪艳教授博士生导师4.2025年,硕士生江恺悦被评为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5.2024年,硕士生江恺悦获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 6.2023年,硕士生江恺悦获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大会优秀张贴报告奖; 7.2023年,博士生刘国华获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创新资助基金建设项目; jvzquC41rjtklx0shtv0niw0et0kwkq13724889:44ivv
12.美术学院2024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圆满完成2023年11月21日、11月22日下午,美术学院2024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分成两组在美术学院C楼中会议室进行,出席的评委专家有李彤、吕少卿、费泳、顾平、商勇、孔六庆、耿剑、金丹、朱友舟、顾丞峰、张曼华、常宁生等教授。张怡等15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次jvzquC41ce4owj3gfw4dp87245523;>1e4?38j6258821yfig0nuo
13.学生成就|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生22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接收博士生论文展示 Papers Accepted by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洪桂毓 Guiyu Hong (Co-author, M.Phil.-Ph.D. Programme in Data Science, 2020 Cohort) 学士: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 导师:陈昕韫 研究领域:运筹学、排队模型、在线学习 奖项荣誉: jvzquC41ufy/e~mm0gjv0ls1ctzjeuj1;97
14.关于2021年7月博士生学位论文匿名送审的通知通知公告2021年7月份博士匿名送审截止日期为6月29日,请各位同学按时到思东502研究生科完成初审,具体要求如下。 一、初审截止日期:2021年6月29日 二、审核材料与要求 详见《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的规定(试行)》。所需材料各一份,具体为: 1.预答辩意见书:须填写详细的预答辩意见及结论,答辩专家签 jvzq<84ugo4cl}z0gf{/ew4ujq}.6:>/42<6;7mvon
15.兰州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期考核范围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表现,学位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入学一学年后进行(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三)论文时间、工作量 一般博士生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论文工作量应分别按上述要求安排,论文字数应在4~8万字左右,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00篇,其中外jvzquC41ig4mw}3gfw4dp8nphq524@914:;70qyo
16.博士教育论文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博士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含本科与研究生层次)的建设和发展,与我国语文教育史研究紧密相关jvzquC41jm}y{ph0zwktj~3eqo5icx|gp1:12<>0jvsm
17.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有关规定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填写《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题报告》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jvzquC41eey/e~h0gf{/ew4423?03:5:1e;6:=f36;:188ucig4ivv
18.2023年博士生毕业操作规程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5~7人组成,可以没有校外专家,其中导师为组长。 预答辩原则上应下线现场开展,参加预答辩人员,原则上应全部线下聚集参加;预答辩前至少一周向研究生教务报备。 答辩秘书应于预答辩一周前,将预答辩信息(含时间、地点等)发送至研究生教务邮箱:2106593451@pku.edujvzquC41ctiicntnqi/rtz0gf{/ew4kphu03::515?657mvo
19.通信学院博士生石帆获上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根据《上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与奖励办法(试行)》(上大内〔2020〕200号),经学院推荐、通讯评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校优博论文评委会推选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共评选出7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通信学院博士生石帆荣列其中。石博士2014年9月起在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2020年8月毕业。博士期jvzquC41ueof0|mw0gjv0ls1kplp1:5881<25@3jvo
20.导师反感学术体制阻止博士生发论文引争议作为当事人,李盛华赞成目前将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的做法。他说,做博士生多年,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接受同行的检验,这样的评价体系是相对公正的。与许多学校相比,南开大学要求自然科学学科博士生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SCI或EI的索引源刊物,这样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学生可以先毕业,待论文发表之后再行审批学位,具有一jvzq<84yyy4vpsx0eqs0mjt{cp5og€x142732@773:;72Bd:77=267mvon
21.华中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六、为鼓励博士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各院(系、所、室)学位审议委员会可以根据所属各学科特点,按各院(系、所、室)制定博士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制定导向性期刊目录,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核准备案。 七、各院(系、所、室)制订或修订的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后,自行发文公布执行。 八、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jvzq<84ceq4iw|y0gf{/ew4kphu03:<413:767mvo
22.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至少在校内开展一次公开学术报告活动,或在本学科学术研讨会上开展一次论文报告活动。博士生需填写《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见附件),经导师签字后由培养单位汇总报研究生院学位科作为毕业资格审核条件之一进行审核认定。 jvzq<84itu4kz~kg0gjv0ls1pg}t/|mqy/967A3jvor
23.博士生毕业时要写的「毕业论文」和之前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定最近刚提交博士论文的来答一发。博士生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博士论文的题目大概是经历一到两年的上课和探索在第二/三年确定的,其中要经过一个类似考试的东西,国内似乎叫开题报告?国外叫Qualify Exam。不同学校要求不尽相同,我的学校是在QE上向三位老师展示你在前一年半到两年探索期的初步成果,并探讨未来两三年的研究jvzquC41yy}/ewgnqiy/exr1IcxgknqfGt6198u178<5;970jvsm
24.“不唯论文”的博士生培养改革值得期待近日,清华大学修订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提出“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取消了之前“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申请”的规定,这意味着博士学位授予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而是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 jvzquC41yy}/v|npij{b0niw0et0kwkq1379489;:6;/j}r
25.【研究生博士学位】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和《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论文的暂行规定》(武大研字[2013]13号)精神和要求,针对我校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评审及答辩的具体情况,制定如下规定。一、博jvzquC41ocoo0|li0ynv0niw0et0kwkq13949863:94ivv
26.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改革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代光学所取消博士生论文发表要求,在适应学术评价改革、改变功利教育观、破除“唯论文”的传统博士培养模式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目前,北京大学正在从教育理念、招生结构调整、培养机制改革、评价体系建设、管理制度修订等方面提出新思路与新举措,推动新时代北大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光学所将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研究生教jvzquC41ity/rtz0gf{/ew4|vdj05>84754ivv
27.博士论文范文10篇(全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这些称号都是对南京大学年轻教授周志华的学术肯定,这位年轻的教授目前虽只培养出6名博士生,但其中5人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论文奖。 “我觉得最大的难点就是怎么激发研究生的兴趣。”周志华说在这一点上失败的例子很多,“一些学生一开始说对某个领域很有兴趣,特别想跟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876cyt6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