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他在高职过上了理想的生活网友院校

近日,一名网友在知乎发帖,讲述了自己博士毕业后放弃某二本院校,选择高职院校的经历,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知乎

网友A:应该选二本的,以后申项目什么的都方便。高职要啥没啥,科研这条路算是走到头了~

网友B:博主有先见之明啊,本科太卷了,卷到最后还是得走,还不如早点去高职~

网友C:当一条咸鱼挺好的,非升即走太坑了~

网友D:本来能好好当个大学老师,现在成了大专老师,地位就不一样。这才第一年,你再过两年看看,没项目、没成果,你在高职能混的下去?人都废了~

网友E:高职的生源质量和本科比那真是差远了,教书都没成就感~

网友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那么,博士毕业入高职,究竟明不明智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从准入门槛来看,本科院校对于博士的年龄、科研成果、求学背景等要求明显高于高职院校。这些学校在招聘时,对于“初出茅庐”的博士绝大多数都会要求35周岁以下,还要看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有些名校甚至会对青基、面上等重点科研项目有要求。

而高职各方面要求则相对宽松,不仅没有35岁的年龄限制,科研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如果一名博士的科研成果达不到本科高校的标准,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高职也是理所应当。

但从发帖网友的亲身经历来看,他已经接到了二本高校递来的橄榄枝,说明学术科研能力并不差,而最终放弃也只是对自身科研能力有清楚的认知,害怕在“非升即走”的制度下被淘汰。

图源:网络

不得不说,这也是很多正在求职的博士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国内“非升即走”的风在本科院校越刮越猛,不仅国内知名的头部高校普遍推行,就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本科也“邯郸学步”。各种考核的压力,让青椒们从入职那天起便套上了厚厚的枷锁,为了留下或晋升,他们只能拼了命卷成果、卷项目、卷论文。一旦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现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他们,输不起!

图源:小红书

而反观高职院校,无论是科研考核还是编制,出手都十分“大方”。就像文章开头的网友分享的那样,高职为了引才,往往在招聘博士时便会承诺“入职即给编”,有些还可以享受副教授待遇。科研考核也不高,有博士分享,自己所在的大专院校只需要在6年内完成两项成果即可,只要不是学术水平太差基本都可以完成。

没有了悬在头顶那把冒着寒光的“利剑”,双休、寒暑假自然也就有了保障,博士们的工作生活也能更好地找到平衡点。

当然了,编制、双休、寒暑假这些都是看不见的福利,切切实实能拿到手的薪资才是博士们择业时最为看重的。下面是小编收集到的一些在高职任职的博士的薪资:

@小红书用户:四川某职业学院行政岗位,年薪8-13万,专任教师、辅导员岗位年薪10-15万、高级职称年薪15-20万;博士一次性发放引进费30万;

@知乎用户:苏州某大专,博士人才引进,税前20-30w;

@知乎用户:扬州某高职,博士刚进去全包21万左右。月到手11000,公积金双边共3000+;年底绩效人均30000;

@知乎用户:苏北某高职,编内,月打卡9000,公积金3000,年绩效4万左右,到手加公积金19万左右;

从薪资、安家费来看,高职院校的整体收入虽略逊于本科院校,但维持个人及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还是绰绰有余的。网友基于高职开出的薪资,再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最终弃二本院校而选择高职,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从网友讲述的经历来看,他的选择还受到了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那就是离家近。本科院校开出的条件虽好,但终究在外飘零,想想年迈的父母,一份“家门口”的工作确实很难不让人心动。

诚然,地域也是博士们求职的重要风向标。除了想离家近一点之外,北上广深、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科教资源丰富、公共设施便利,加上当地政府又推出一揽子引才政策,总能吸引博士们的目光。但凡事利弊相依,这也导致了这些地方的本科高校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入职门槛还是入职后的考核,博士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如果想留在这些地方,退而求其次选择高职院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至于评论区网友争论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平台、生源条件、教学环境等不如本科院校,确实是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博士们在入职前要多方比对、谨慎考虑。如能进入有潜力“升大”“升本”的高职院校,便是站在更高的“跳板”上了,以后的发展未必比直接选本科院校差。

而且从这几年政策新闻就可以看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站在时代的风口,以博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在这里自有一番广阔天地。

总而言之,知乎这位网友的选择也是基于多种因素考量下的最终结果。

在本科院校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无论是被迫“向下兼容”还是主动“另寻天地”,高职俨然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在求职时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项。

THE END
0.汇聚博士智慧共促学校发展——学校召开博士人才代表座谈会为精准把握和推进博士人才发展,更好凝聚高层次人才力量,助推学校“十五五”事业高质量发展,11月4日上午,学校在岱山校区石油化工学院召开博士人才代表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中平,副校长李丽、夏志刚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博士代表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孔志光主持。 jvzquC41yy}/|rre0et0kwkq136728:4429/j}r
1.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职业院校现有的专业带头人虽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和能力老化,在行业企业影响力不够,尤其是创新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需求。职业院校创新发展,需要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作为专业带头人,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水平较高,能够把握高素质jvzq<84yyy4zrr3gfw4dp87245517:>1e4869j<4:880rjlg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