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7 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内一处湖泊旁,27 岁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冯某某(化名)在阴雨连绵的湿滑地面上失足滑落,坠入湖中。
当消防与公安力量在 1 小时后将其打捞上岸时,这位即将毕业的青年才俊已无生命体征。
谁也未曾料到,这竟是他与家人最后的告别。
当日下午 3 时许,有群众发现冯某某疑似落水,随即报警。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接警后,迅速联合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搜救。
据 “平安洪山” 官博 11 月 10 日发布的警情通报,救援人员于下午 4 时许将冯某某遗体打捞上岸,经视频侦查与现场勘验,确认其为溺水身亡,排除案件嫌疑。
其姐姐在社交媒体悲痛发帖,还原了弟弟落水的关键细节:事发地点位于校园试验田旁的湖泊边,岸边是一段约 45 度的斜坡,坡面为水泥材质,既无防护护栏,也未设置任何警示标语,更没有配备救生圈等应急救援器材。
“那段路因为连续两天下雨,泥土混合着雨水变得格外湿滑,弟弟就是踩在湿泥上滑倒的。”
姐姐在帖子中强调,即便会游泳的人落入此处也难以自救,因为光滑的斜坡没有任何可抓手的地方,落水者只能在水中无助挣扎。
从华中农业大学公开地图可见,该校校园被南湖、野芷湖环绕,内部还分布着多处人工水域景观,事发湖泊正是其中之一。
有该校学生透露,事发路段平时供农机通行,湖边斜坡上虽种有橙子树,但靠近水域一侧完全裸露,长期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当地气象数据显示,11 月 6 日至 7 日武汉持续阴雨,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为地面湿滑埋下隐患,也间接促成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他的科研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就差最后一步了。”
冯某某的姐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泣不成声。
据其介绍,弟弟本科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读研,后顺利直博,多年来一直刻苦钻研,经常在实验室忙碌到错过饭点。
如今即将圆满完成学业,却因一场意外戛然而止,让整个家庭陷入崩溃。
更让家属痛心的是,事发后他们实地查看现场发现的多重安全漏洞。
“如果当初那条路边有个护栏,或者哪怕放几块景观石缓冲一下,弟弟也不至于直接落水。”
据其透露,监控画面显示,冯某某落水后曾在湖中胡乱扑腾,但当时周围没有其他行人经过,错失了最佳救援时机。
这场悲剧给冯某某的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
“我弟弟是家里的骄傲,他那么优秀、那么努力,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实在无法接受。”
事件发酵后,记者联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证实事发于 11 月 7 日,学校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处理此事,“正在按照程序推进善后,具体细节还需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
同时,校方表达了对这起悲剧的惋惜与悲痛之情。
截至发稿前,华中农业大学尚未公布具体的整改措施,但有校内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后学校已对校园内所有水域周边区域开展安全排查。
不少在校师生反映,校园内部分老旧区域的安全设施确实存在老化、缺失问题,此前也曾有学生反映过湖边路滑的隐患,但未得到足够重视。
这起悲剧引发了全网对高校安全管理的热烈讨论。
“校园不是野外,人员密集且多为专注于学习科研的师生,对潜在风险的预判可能不足,校方理应提前排查并消除隐患。”
一位教育领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部早已明确要求高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危险区域重点管控,华中农大这起事件暴露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校园水域安全事件并非个例。
专业人士指出,华中农大此次事发地点的整改成本并不高,只需加装简单护栏或设置景观石缓冲,就能有效避免人员直接滑入水中,却因长期忽视酿成悲剧。
目前,冯某某的善后工作仍在进行中,家属与校方的沟通协商仍在持续。
冯某某的姐姐在最新发帖中呼吁:“希望所有高校都能重视校园安全,不要让我的弟弟白白牺牲。”
这场 27 岁博士生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应为所有高校敲响警钟 —— 校园安全管理容不得丝毫懈怠,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生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