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准备报考者本人近期正面免冠无妆彩色头像电子证件照,具体要求参照居民身份证照片样式:照片须能如实反映本人近期相貌,不得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处理过或翻拍的照片;照片背景为纯色,不得有文字或水印;照片格式为jpg,大小20k-100k。
5. 报考博士研究生须按要求完成后续“二、网上报名”及“三、提交报考材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否则视为报名失败。
二、网上报名
3.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网上报名时“报名材料上传”环节的相关说明,并按要求在系统内上传相关学籍学历证明材料。网上报名过程中,考生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前置学历相关信息等不得有误,因信息错误引起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类别、报考院系、报考专业、报考博导、报考研究方向等重要信息在提交以后不能修改,请慎重选择。报名信息请务必仔细核对无误后再确认提交。
4.填报信息确认后请进行报名费网上缴费,报名费金额为120元/次。考生通过网报系统“缴费”模块使用网上银行支付报名费,不接受邮局汇款及现场缴费。未通过网上银行成功支付报名费者,报名无效。报名缴费后,不办理退款手续。报考院系在复试期间将另行收取80元复试费。
5.缴费成功后将生成报名号,生成报名号意味着网上报名工作完成。考生请妥善记录好自己的报名号,并在系统内下载并打印自动生成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简表最后一页“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栏非必填,报考院系有相关要求的除外;“郑重承诺”栏须由考生本人签字。
6. 报考者报名前应仔细阅读2024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目录及报考院系“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细则,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不符合报考条件,学校将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相关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三、提交报考材料
1. 寄送至报考院系的材料
2.寄送至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的材料
(1)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招生计划的考生:提交由考生所在省(市、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盖章的“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
B.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提交代表性成果复印件,代表性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有专著出版(含独著或合著)或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或专业奖励。
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寄送报名材料而导致无法参加考试,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考生提供的所有报考材料均应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该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
四、其他
1.同一报考批次内,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以缴费且生成报名号为准)。如因信息填写错误等原因,确有需要重新报名,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再次报名,待考生再次报名缴费且生成新的报名号后,历史报名信息将自动作废且不予退费。网上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报考信息(报考院系、报考专业、报考博导、报考研究方向、报考类别、考试科目等)经考生在系统中确认提交后不作修改。请各位考生务必仔细填写、认真核查,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提供虚假材料而造成考生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 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考生所在工作单位须和我校签订定向就业协议。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的后果(不能复试、不能调档、不能录取等),由考生本人负责。报考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考生档案所在单位须将考生档案调至我校。
4. 2024年毕业的非学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单证)的考生不能以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身份报考博士研究生。该类考生须在取得硕士学位后才能报考我校2024年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