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就业率”,低于本科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原创 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软科

近日,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中提到,2023年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8%,相比2022年下降9.45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19%,相比2022年上升2.61个百分点。从中可看出,博士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总体低于本科生,且呈下降趋势。

注:根据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从2021届起,将“就业率”改为“毕业去向落实率”。

报告还指出,博士毕业生的未就业率是23.32%,高于本科生的未落实率18.81%。

具体到12个学科门类来看,有9个学科的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本科生。其中,哲学、管理学博士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远远低于本科生,且哲学博士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是所有学科中最低的,只有47.37%,比哲学本科生低了31.2%。管理学博士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同样不足60%,比本科生少了24.51%。

看到这一数据,不少博士生都沉默了。由于本科生还有升学这一条路径提供天然的“保护”,而博士生已失去此机会,因此他们的未来发展路径更加狭窄,基本上只剩下就业这一条路。

当社会的镜头对准高学历群体的难处,人们一边诧异,一边开始反思出现这一困境的原因。

高学历人才,过剩

随着全球范围内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扩展,出现了“博士过剩”“学历膨胀”的现象。相关数据显示,博士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只有5.31万,2023年飙升至8.71万,但相应岗位供给并未同步增长。

在《我国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分析》这篇论文中,数据显示,博士毕业生在高等院校就业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高达45.55%,文科博士(文学、法学、哲学等)去高校任职的比例甚至有70%-90%。按照这一比例推算,2023年大概有4万的博士毕业生意图从事高校领域相关工作。

但据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胜军称,全国高校可以提供的教学科研岗位、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后勤岗位,加起来只有3.5万个左右,这显然难以满足4万名博士生的就业需求。

更何况,不少高校纷纷裁员,岗位更加稀缺。据调查,近年来行政人员数量年增长率为负的“双一流”高校,约占到所抽取高校数的35%,有2所高校的行政人员数量减少了5%以上。

倘若不进高校,博士生能选择的岗位非常少,再加上对企业的薪资预期相对较高,而社会上有博士需求的岗位却寥寥。出于节约人力成本的考量,企业往往更愿意招一个硕士,甚至是本科生,而且博士的年龄显然不占优势。

北京某广告公司人事部负责人透露,不愿意招收太高学历的学生,主要因为有“三怕”:一怕这类学生学历高,好找工作,干不了多久就会跳槽;二怕他们自视太高,容易与公司同事发生矛盾;三怕个别博士生没有工作经验,只凭理论做事,工作能力不能过关。

因此,若用一句话形容当前博士群体的就业现状,那便是“进不去高校,卷不动科研,企业养不起”。

文科博士,“承伤最多”

在“博士失业”的大背景下,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与自然理工相比,因就业市场更为封闭,在这场“赌博”中更显弱势。

9月,南方周末的一篇《北大博士,到民办高校当讲师》的文章引起众议。报道称,一位北大哲学系博士彭同学,在长达一年的求职之路中,向高校投了近60份简历,几乎全都石沉大海,最终,他选择入职浙江省一所民办二本院校。有网友评价:“哲学专业在多数网友眼中,都是冷门的天坑专业,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有着相似经历的文科博士毕业生不在少数。一位Top2大学的文科博士,原本从没考虑过学术之外的人生选择,最后转行全职占星师。

实际数据表明,文科博士的就业率基本都在同一学历中排在末位。

结合各省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安徽为例,2023届研究生(含硕博)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是历史学,仅71.04%。再看贵州的数据,硕博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80%的学科,由低到高依次为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反观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哲学却是所有学科中最高的,达90.91%,这或许是因为哲学本科生大多选择了升学。广西也有类似的情况,有近30%的哲学、文学硕博研究生未落实毕业去向。

很多文科博士在最卷就业季都会感到迷茫。虽然他们的知识在不断积累、眼界在慢慢打开,但社会留给他们的生存空间却一点点缩紧,正如网友调侃:“你是个金子不假,可如今到处都是金子”。

调转方向,去别的地方

当下,博士生放弃钻研学术科研,选择去地方基层就业,逐渐成为一股清流。

今年8月,“985博士入职县级中学,房补高达105万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浙江省嵊州市发布《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拟聘人员中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据官方回应,嵊州市通过提供丰厚的补贴和奖励来引进高学历人才,旨在提升基层教育水平。

图源:嵊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针对我国基层教育长期面临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招揽人才,通过高薪和优厚福利吸引名校研究生到中小学任教。此前深圳某中学便以80万年薪招揽了大量清华、北大博士毕业生。

与乡村县城花“大手笔”引进博士人才相反,部分一线城市的人才政策开始出现收紧态势,一定程度为博士群体离开大城市、流向县城创造了推力。

实际上,我国县城最缺的,便是高学历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过去10多年,我国近七成县常住人口在减少,其中约15.64%的县人口减少了20%以上,这些人口大多流向了城市。人口流出的背后是县域人才的“逃离”,县域普遍存在的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梁丽萍提出,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出台优惠政策有序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回乡创业、下乡创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投身到县城经济社会发展中,何尝不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

此前看到一则新闻:在甘肃的戈壁荒滩上,有一支名为“电博士”的青年专家团队,团队由博士当主角、担大梁,在近3年时间里,持续破解了发电、变电、输电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难题,真正将科研成果写在生产一线。可见,服务国家建设、扎根基层工作,亦是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该去的地方。

总之,不论选择如何,无论是在小县城还是大城市,当你手持博士学历,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熠熠生辉。

“吾心安处是吾乡”,找工作虽难,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社会也好,个人也罢,破除名校和高学历的“光环”,不对自己贴标签,努力开拓更多的发展可能,才是恰当的应对之策。

THE END
0.博士毕业生毕业时间:2025年 博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 谭天懿 毕业时间:2025年 博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 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 崔甲明 毕业时间:2024年 博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蔡晓倩 毕业时间:2024年 博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 中芯东方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jvzq<84hgpmmk~3zlv{/gmz0ep5qgxung1mscmzcvgy0fxhvqteegpwgg0nuo
1.清华最新发布的毕业生去向,看完我沉默了……而拿到了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当然不能浪费这张多年苦读换来的文凭,有36%的博士毕业生,去向了教育行业。另外有17.3%,从事科研和技术行业。 总体而言,去向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教育(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制造业(7.9%)。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694792:8ftvkimg8igvcomu8663873;B8
2.国家发展研究院2024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序号 毕业去向 1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 深圳高新技术中心 3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4 上海财经大学 5 浙江大学 6 南方基金 7 世界银行 8 中央财经大学 9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10 南方电网博后站 11 北京大学财务部关于承泽园 联系我们 招聘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关注 相关链接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健康老龄与发展研 jvzquC41yy}/p|i0rm{/gmz0ep5kzr1{ly0|‚k|{z0d‚vz17988=>0jvs
3.毕业生陆亚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斯洛文尼亚工程院首批外籍院士、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2008年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首批国家特聘专家。jvzquC41{nrv0~xve0kew7hp1dt1vfkp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