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3361733,021-34243363
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是基于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实验室外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前沿研究,以此提高实验室平台影响力和资源利用率。资助额度大多几万至十几万,资助期一般1-3年。汇总整理了近期的开放基金课题,相关学科人员可以关注:
为充分发挥全重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合作、竞争”的运行机制,每年设置一定数量的开放课题,支持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为促进认知与情感障碍相关领域内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思想与人才的交流,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基金(以下简称基金)。
一、研究方向
(一)学习记忆相关认知与情感障碍
1.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2.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3.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
4. 卒中后认知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二)焦虑抑郁相关认知与情感障碍
1. 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2.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三)环境相关认知与情感障碍
1. 物质依赖相关认知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2. 病毒感染相关认知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3. 环境污染相关认知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四)认知与情感障碍相关的转化研究
1. 认知与情感障碍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开发
2. 认知与情感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断技术研发
3. 认知与情感障碍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
4. 认知与情感障碍相关疾病的理化新疗法开发
(五)鼓励以上研究方向与其他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
对于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但不在上述重点资助范围内的创新性强的申报项目,经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实验室也将予以资助。
二、项目设置与申报条件
1.资助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研究年限1-2年。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4-5万元,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1-2万元,拟资助项目数为5-8项。
2.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历,具备《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要求的申请条件,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动态,能独立开展或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开展创新研究工作。
3.申请人应与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联合申报。
4.项目考核指标:包括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基于本研究的高层次研究项目、出版专著、授权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发明专利、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根据资助金额,在项目研究合同中注明具体考核指标。
三、项目管理
1.优先支持在本实验室开展科研的项目。
3.成果署名顺序由项目负责人和实验室合作者商讨确定,且论文需经实验室合作者对论文内容、数据、图标等复核无误后方可投稿发表。
4.申请人应根据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5.项目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追踪问效。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到实验室交流访问。
6.申请人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电子版申报书,并在电子版申报书提交一周内邮寄封面盖有单位公章的纸质版申报书(一式四份)。
7.申报书模板及汇总表见附件,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均不予退回。
四、项目申报受理
申报书邮寄地址: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三角湖路8号江汉大学J12附楼(近2号门),邮编:430056
广西高校儿童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旨在结合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儿科学疾病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解决我区主要儿科疾病(儿童血液、呼吸、免疫、泌尿、心血管、遗传代谢内分泌、消化、神经、重症疾病、新生儿疾病等)的关键问题,取得原创性成果,打造儿科疾病机制研究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实验室积极贯彻“开发、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实行包容性,流动性,规范性的管理理念,重点开展技术难题、应用基础和前瞻性、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为儿童常见及罕见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环境。
研究方向:课题申报采用自选课题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方向:
(1)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儿童组织细胞病的临床基础研究;脐带血加新生儿(或婴儿)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基础研究。
(2)儿童呼吸、免疫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哮喘临床及基础研究;弥漫性肺泡出血症诊治的临床研究;儿童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介入治疗及先天性良性中心气道狭窄发病机制研究。
(3)儿童肾脏疾病:儿童难治性肾病基因突变及精准药物治疗的临床基础研究。
(4)儿童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治;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和评估;儿童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治。(5)儿童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性早熟发病机制研究;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及新突变致病性研究;X染色体失活与DMD女性患者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
(6)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肠黏膜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儿童疑难性肝病的临床基础研究。
(7)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儿童难治性癫痫基因突变及精准药物治疗的临床基础研究。
(8)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9)儿童重症疾病:儿童脓毒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儿童急性肺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儿童重症脑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一、优先/重点资助下述对象:1. 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具备切实可行性的课题。
2. 具有海外或者国内985博士学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35岁。
3. 近3年内作为主要作者有高水平SCI文章(IF≥10)发表。
4. 熟练掌握各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者。
5. 与本实验室有合作基础的单位及个人。
二、主要考核指标(条件2或3满足其一):
1.结题报告1份,并通过结题验收;
2.在国内核心期刊(包含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或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原创性论著1篇及以上;
3.依托本项目为基础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三、本项目课题申报要求:
1.实施年限:2年,2024年10月至2026年10月。
2.计划资助经费:每个项目0.5-2万元,具体资助金额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3.资助对象:广西高校儿童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以外的所有科研人员均可申报(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等),每人限报1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根据项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创新情况对申请书进行评审,择优确定开放课题项目,获批准项目签定项目任务计划书。4.受到本室基金资助的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归研究者个人及本实验室共有;自带经费的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归研究者、研究者原工作单位及本实验室共有。外籍客座人员成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5.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的费用,包括开放课题发生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费、知识产权事务费。6.基金按课题分别进行核算,每年末应与年度进展报告同时进行结算,结余可跨年度使用。课题结束时经费节余由课题负责人掌握用于其他研究,因故中止课题所余经费如数上缴实验室。7.工作评价及成果管理
(1)所有实验室开放课题,每年必须提交研究计划进展报告,根据课题性质和进展,提交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阶段小结;(2)课题结束或终止,必须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归档:项目任务计划书、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8.实验室主任必须经常检查课题进展及执行情况,发现完不成计划或方案有问题时有权暂时终止、调整或取消项目及基金资助。9.开放课题申报成果及发表论文时,按研究者实际工作量确定署名顺序。第一作者单位除标注自己单位外,必需标注“广西高校儿童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The Key Laboratory of Children's Disease Research in Guangx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附件1:广西高校儿童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计划书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高校儿童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由东华理工大学申报,并于2022年获得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科技研发机构。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为东华理工大学,为营造创新、求实、开放、交流的氛围,促进本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特设立江西省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研究中心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具备原始创新和应用前景的,涉及“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鼓励学科间交叉。
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预计10-15项,由申请人自行配套经费,工程中心发放立项通知书,主要支持的研究方向如下:
1. 地下工程灾害风险精细化再现模拟关键技术
2. 地下工程风险量化评估关键技术
3. 地下工程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4. 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关键技术
本中心热忱欢迎国内外同仁申报江西省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具体申报条件和流程请见《江西省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管理条例》。申报的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中心主任批准后,将提供相应的经费资助,并接受申请人为客座研究人员。
本期开放基金项目自本指南公布之日开始受理项目申请,申请受理期限1-2个月,热忱欢迎国内外同仁申报本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江西省地下工程风险数字化管控研究中心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维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重大需求,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依托生态与环境学院,整合校内外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优势力量,于2022年成立“云南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院”;2023年,云南大学以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和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为主体,整合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申报并成功获批“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与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成为云南大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平台。
一、资助方向
方向一、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生态功能维持
方向二、外来物种入侵机制与综合防控
方向三、区域环境变化与生态风险管控
方向四、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课题申报与评审
申请人请仔细阅读《云南大学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研究课题申报指南》(附件1)及其他附件,根据指定资助方向填写《云南大学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申请表》(附件2),并将签字版申请表扫描件通过邮件发送至实验室联系人,申请表提交截止日期为9月26日。
三、联系方式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院6413室
邮 编:650500
联系人:杨老师
电 话:18060953360
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天津市消防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所,共建单位包括天津大学和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实验室聚焦城市消防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依托国际领先的全尺寸火灾试验平台及科研基地,重点围绕城市及城市群火灾风险预警与评估技术、城市复杂建筑及工业火灾防控技术、城市消防救援先进技术装备、城市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高端消防产业发展,打造立足天津、面向全国的消防科技创新中心。
为贯彻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吸引、凝聚优秀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根据《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及实验室相关规定,现就天津市消防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向
开放课题重点支持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指南见附件1。
二、课题申请及立项
1.开放课题申请人一般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研究团队需至少包括1名实验室固定技术人员。
2.开放课题分为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专项经费不超过8万元,需以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不少于2篇,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4个月;面上项目专项经费不超过4万元,需以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不少于1篇,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18个月。
4.申请开放课题经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择优纳入资助计划;经批准立项后,实验室将通知负责人,签订任务书。
三、课题实施要求
1.开放课题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任务书中的研究内容、目标及考核指标。
2.开放课题负责人应在执行期达到中期里程碑节点后,向实验室提交课题进展报告并作交流汇报。
3.执行期满后3个月内填写开放课题结题报告,并报实验室组织验收,验收一般采用会议评审形式。
4.依托开放课题进行论文发表时,应对资助项目进行标注。
5.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每次拨付比例50%,经费应用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及其他相关支出。
四、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联系人:李晶晶 022-23861102
为促进我国工程机械领域前沿技术研究,重点解决高端工程机械在复杂/极限工况下面临的高可靠、易维护、高效能、智能化的关键技术难题。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深入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重要基地的作用,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共同推进本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本实验室的研究水平,特设立开放课题资助符合实验室方向的相关课题研究。现公布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本次指南共发布11项课题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和项目目标,申请者须根据实验室拟资助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
一、资助对象及要求
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并有较好研究积累,具备实施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二、资助原则及方式
(1)申请课题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2)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至2年,实验室将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后择优资助,具体金额根据研究内容确定。
(3)开放课题经评审获批后,需与申请者所在单位签订技术开发(委托)合同,作为后续实验室拨款和检查的依据。同时,自课题获批之日起,申请者将成为实验室的流动人员。
三、成果署名要求
(1)每项开放课题获批后需与本实验室一名固定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
(2)受本实验室资助的开放课题,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应为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且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中需标注“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或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chinery”。申请专利的发明人应包括课题申请人、实验室固定成员,第一专利权人原则上为江苏徐工国重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登记的软件著作权中著作权人应包括课题申请人、实验室固定成员。著作扉页上应署“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或“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Open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chinery”。鉴定成果应署:“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
(3)研究成果归属与申请者其他已签订合约不发生冲突。
四、资助指南方向
课题1:轮式起重机高等级智能化复杂作业虚拟测试系统.pdf
课题2:8-85t轮式起重机开式阀控回转系统操控性匹配设计数字化平台.pdf
课题3:知识&数据双驱动的轮式起重机(55-400t)双变量泵开式电控卷扬系统故障智能诊断平台开发.pdf
课题4:特定工况及载荷数据下的塔机标准节结构寿命评估方法.pdf
课题5:基于市政道路融合感知的纯电动清扫车高效节能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pdf
课题6:固废收运装备上料机构长寿命高可靠数字化设计制造.pdf
课题7:基于数字孪生的矿用挖掘机健康管理技术研发.pdf
课题8:伸缩臂叉装车载荷谱技术研究与分析平台开发.pdf
课题9:液压缸密封件仿真分析研究及应用.pdf
课题10:复杂作业工况的激光点云数据抗干扰技术研发.pdf
课题11:智能驾驶和智能作业的水雪冰区域智能检测技术研发.pdf
五、申请方式及时间
(3)答辩时间:预计10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邮寄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开发区驮蓝山路26号,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221004)。
(5)咨询方式:郝工,0516-87733821。
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为鼓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绿研院)乳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的开放运行,加速促进学术交流,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批支持绿研院发展的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绿研院乳品加工技术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立2024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乳品加工技术开放课题基金,引导科研人员将学术兴趣与绿研院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解决绿研院发展中面临的科学问题,力争取得更多用于解决绿研院乳品加工技术方面实际问题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成果。支持与绿研院乳品中心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项目,接受国内外各高等院校、各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尤其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积极申报课题并开展研究工作。
一、申请条件
1.开放基金课题的申请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同等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员;
(2)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3)博士后人员。
2.申请者需围绕以下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申请,重点支持水牛乳、牦牛乳、羊乳等相关特色乳的研究:
(1)新型乳产品研究和创制(发酵乳、干酪、白奶、茶咖)
(2)牛乳蛋白结构、修饰和功能研究
(3)牛乳脂质组成和功能研究
(4)牛乳中低聚糖组成和功能研究
(5)新加工技术和装备在牛乳产品中应用
(6)牛乳中活性组成分析与鉴定
(7)牛乳及产品(儿童、成人、中老年、以及特殊人群)营养和生理功能研究
(8)特色乳源掺杂牛乳的检测方法
(9)混合奶源对产品营养和品质影响研究
(10)水牛乳及产品发展方向及规划
3.申请者具有乳品加工技术的研究经历,或乳品加工技术相关研究经历,且应得到所在单位的同意。申请手续完备,所需资料齐全。
二、开放课题申请要求
2.在撰写申请书之前要认真阅读本《指南》。在撰写申请书时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3.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撰写,申请人应规范个人简历填写,并注意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及涉密、敏感的内容。
4.项目获得立项后,申请人应为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不得更改计划书内容。
三、课题经费管理
1.2024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乳品加工技术开放课题分为一等、二等和三等。一等基金资助经费3万元/项、二等基金资助经费2万元/项、三等基金资助经费1万元/项。
2.开放课题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按计划执行,按规定程序审批。课题经费全部用于课题内容相关的费用支出。
3.需向绿研院提交课题经费整个财务经费票据,由绿研院处理核销,绿研院将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决定下次经费的下拨时间及额度。
4.课题结题后,结余经费和利用开放课题经费购置的仪器、材料将留在绿研院乳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5.将与承担单位签订协议,对于未完成考核指标的课题,视情况追回部分或全部课题经费。
四、开放课题管理
1.开放课题实施期限一般1-2年,重点支持1年内完成相关研究。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应每半年向绿研院提交课题实施进展报告,以方便绿研院对开放课题进行有效管理。
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随意更改原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4.在开放课题基金资助下取得的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申请人应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成果由申请人员所在单位与绿研院共享。发表论文等科技成果均要以第一标注单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为发表单位,第一作者的单位需加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Heilongjiang Green Foo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同时需标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乳品加工技术开放课题资助”(Funded by the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Opening Project of Heilongjiang Green Foo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5.开放课题研究期满,需在1个月内提交结题报告,并附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和正式发表的论文。结题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成果目录和论文目录等。结题报告经项目合作者审查签署意见后,绿研院将组织课题验收。逾期不按要求提交结题报告者,将被取消其今后申请绿研院相关科研项目的资格,并返还已使用的课题经费,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结题要求:要求课题负责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至少发表1篇在《中国乳品工业》或EI或SCI源期刊论文;研究课题结束后,课题负责人需向绿研院提交下列技术档案资料清单:研究工作结题报告、已发表及已正式录用的符合署名要求的学术论文、课题获奖证书等其它与本课题相关的成果证明材料。
五、科研诚信要求
为规范开放课题申请,保证基础信息真实准确,防范科研不端行为,针对申请书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申请人、参与者和依托单位提出以下科研诚信要求:
1.关于个人信息
(1)开放课题应当由申请人本人申请,严禁冒名申请,严禁编造虚假的申请人及参与者。
(2)申请人及参与者应当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同时申请人还应当对所有参与者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严禁伪造或提供虚假信息。
(3)申请人及参与者填报的学位信息,应当与学位证书一致,应当真实、准确填写正式合规的聘用职称信息,严禁伪造或提供虚假职称信息。
(4)申请人应当真实、规范填写个人简历,严禁伪造或篡改相关信息。
2.关于研究内容
(1)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填写申请书,如实填写,严禁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
(2)申请人及参与者在填写论文、专利和奖励等研究成果时,应当规范列出研究成果的所有作者署名,准确标注,不得篡改作者顺序,不得虚假标注第一或通讯作者。
(3)申请人及参与者应严格遵循科学界公认的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不得使用存在伪造、篡改、抄袭剽窃、委托“第三方”代写或代投以及同行评议造假等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成果。
(4)申请人不得将已获资助项目重复申请;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类型项目申请;受聘于一个以上依托单位的申请人,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通过不同依托单位提出申请;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3.关于责任要求
(1)申请人应当将申请书相关内容及科研诚信要求告知参与者,确保参与者全面了解申请书相关内容并对所涉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负责。
(2)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严禁申请人跨独立法人机构申报,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进行审核。
4.关于责任追究
申请人及参与者违反以上要求的,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通知申请人及参与者所在单位。
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聚焦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方向,率先提出“小数据、大任务”的人工智能新范式,提倡“换道超车”的新型发展模式,力争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具备类人核心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的通用智能体,为落实国家科技战略要求,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中构筑“长板”优势夯实基础。实验室成立以来,现已在跨媒体感知与计算,认知架构与常识推理,统一的知识表达与学习,具身场景与多智能体,通用智能体原型与系统平台5个技术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及科研任务,2024年度开放课题指南现予公布。单项开放课题经费不超过20万元,研究年限为1年,各项课题要求见《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汇总表》。开放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到实验室交流,并按照要求提供课题阶段性工作报告。
申请开放课题基金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实事求是地填写《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研究题目要与《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汇总表》中课题名称一致。
项目研究方向:
1、统一的知识表达与学习
(1)多模态交互式学习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2)具身智能体从多模态交互中学习的理论与算法研究
(3)结合多模态交互的机器人操作控制研究
(4)通用模型的持续学习研究
(5)多模态模型的闭环反思与自主训练研究
2、具身场景与多智能体
(1)社会级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2)复杂动态场景中价值驱动的多智能体决策方法研究
(3)多层级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声誉研究
(4)融合符号规则和统计方法的神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
(5)动态环境中移动机械臂的全身序列化任务运动规划方法研究
(6)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感知、规划与协作技术研究
(7)场景中虚拟智能体(动物)可控运动生成方法研究
(8)复杂任务的多模态智能辅助方法研究
(9)可泛化物体6D位姿估计技术研究
3、认知架构与常识推理
(1)通用人工智能情绪和道德价值能力测试与提升方法研究
(2)类比推理计算建模技术研究
(3)社会交互中的认知架构研究
4、跨媒体感知与计算
(1)基于人机交互的价值对齐方法研究
(2)融合符号规则和统计方法的神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
5、通用智能体原型与系统
(1)听觉感知系统在虚拟交互场景下的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申请书电子版发至实验室电子邮箱。
另需1份加盖单位公章完整纸质版申报书,请邮寄到以下地址。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2号未来科技大厦
联 系 人:何 昫
电 话:18600660357
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黄山学院)是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建立的省级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培育),为加强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领域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激励创新,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特制定本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
本中心开放课题主要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的优秀学者,重点鼓励中青年研究人员申报。申请者一般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二、项目类别与资助方向
1.项目类别和经费
2024年度中心开放课题项目类别分为:(1)重大项目,每项课题经费4.5万元;(2)重点项目,每项课题经费3万元。
2.资助方向
本次发布开放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食用菌;(2)徽茶、道地中药材;(3)生态产品精深加工。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研究内容:
(1)食用菌方向主要包括菌种收集、鉴定、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以及活性产物提取、产品研发等研究;
(2)徽茶和中药材方向主要包括徽茶基地建设、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品质提升及产品有机认证和道地药材资源的保护、品质特性与形成机制、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等研究;
(3)生态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包括生态产品原材料提取、干燥与贮藏新工艺、新产品开发与品质分析、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提质增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三、课题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必须围绕课题指南中所列内容,确定一个研究方向自行设计具体题目,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超出课题指南范围的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具备实施该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经费预算合理。
4.申请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同期只能申请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项目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以上项目的申请。
四、课题成果管理及验收
1.课题所取得的论文、成果和专利,归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黄山学院)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责任作者(通讯作者)的第一完成单位为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黄山学院)。
2.课题验收时,重大项目要求发表黄山学院科研论文分类(动态库)A2以上论文1篇,或A3以上论文2篇;重点项目要求发表A3以上论文1篇。其他未尽事宜由中心学术委员会商议决定。
3.课题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等,均应标注“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黄山学院)开放研究项目(资助号XXX)”(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aborat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Anhui province (Huangshan University)(NO. XXX)。
五、申请方式
1.申请程序
申请人填写《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黄山学院)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经所在单位批准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提交中心。申请书要求电子版一份(Word文档),纸质版一式三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申请材料不予退回。
2.申请时间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蒋媛媛
联系电话:0559-2546613
通讯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45041)
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黄山学院)
2024 年8 月 28 日
为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学术水平,特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实验室建设方针,根据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设立的相关规定,现发布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面向国内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相关单位设立开放课题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
一、开放课题重点支持方向
1、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模拟表征与优化设计技术
(1)外形稳定轻质热防护材料的新概念和新机理研究(61429050101)
(2)主/被动结合的超高温热防护机制与方法(61429050102)
(3)高性能材料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基础研究(61429050103)
(4)高温极端环境下防隔热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模拟手段(61429050104)
(5)临近空间多因素耦合效应综合模拟方法研究(61429050106)
2、特种材料的复合与组织性能控制技术
(1)陶瓷基结构/防热复合材料新体系新工艺探索和防/隔热材料研究(61429050201)
(2)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61429050202)
(3)结构功能复合材料技术研究(61429050204)
(4)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61429050209)
3、特种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
(1)特种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61429050301)
(2)可用于飞行试验的服役环境与材料响应特种传感测试方法(61429050302)
(3)热防护材料缺陷与损伤的无损检测技术(61429050303)
(4)新型传感器技术(61429050306)
(5)大尺度柔性结构健康监测技术(61429050307)
二、基本信息
1.开放课题分为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其中一般项目的资助额度为30-40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重点项目的资助额度50-80万元,研究期限为2-3年。
2.申请课题须与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且有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3.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需参加实验室组织的相关领域学术研讨会。
三、申请流程
四、审核流程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时代学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礼翰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18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