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清退多名研究生,有人读博年没毕业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并附有33名未联系到的拟作退学处理的博士生名单。公示显示,这些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时间在2005年至2008年,均属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

根据公告显示,被“清退”的博士生中,最久的就读时间竟长达十五年!已严重超出博士最长学习年限,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过期博士”。

“教育失信”现象“零容忍”

多所高校释放“严出”信号

其实,早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示之前,就已经有多所高校对博士在内的研究生念起了“紧箍咒”——“批量”清退不合格的博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多个方面。

北京交通大学

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

四川大学

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向学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要求学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

上海师范大学

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中南大学

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

吉林大学

针对这一事件,网友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部分网友支持清退博士生,并表示,太不拿文凭当回事了。

还有一部分网友表示,博士也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了、退学处理不科学吧。

“过期”博士究竟该不该清退,你怎么看?

为何要“清退”?

此类超出毕业年限又“长期失联”的博士生,校方作出清退处理是否合理合法?

有据可依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有以下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

浪费教育资源

在对博士生的培养中,国家和社会投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但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是有限的,必然要高标准严要求。这群被“清退”博士的“长期失联”、甚至15年未毕业,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

维护学历学位严肃性

同时,“清退”不合格博士生也是维护学历学位的严肃性和含金量、更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必要举措。

变压力为动力

对达不到要求博士生的予以淘汰,还可以畅通学生进出机制,变压力为动力,督促高校学生和教师集中精力做学术,增强学习主动性。

可见,高校做出清退硕博生的决定既符合教育部的规定,又是出于学校管理的考虑。

高等教育“塔尖”为何毕不了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2019年我国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

联系不上,多年不毕业,不报道入学……这样的理由看起来好似学生“拖延症”犯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迟迟不毕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爽在采访中总结道:

博士本身的学业压力比较大。他们是在做很多创新科研的工作,会遇到很多的挑战。

博士的年龄阶段(偏大),他们在这个阶段还有家庭、生活的压力。兼顾工作和学业,难以达到博士授位的标准。

由于工作或者生活的变化,部分人对于博士学习的追求或者投入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热情了。

来自学业的压力、家庭和生活压力......博士“毕业难”,还有这两点原因。

盲目跟风考研考博

有部分博士生在考博初衷上,就属于盲目跟风。考上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缺乏科研兴趣,就没有动力继续读下去了。

专业领域就业难

部分博士生在选择专业前并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所选的研究方向往往比较窄,他们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容易就业,因而放弃了继续钻研的想法。

高校“清退”博士生有理可依,被“清退”博士生,也有很多言不由衷。

博士生该如何做,才能顺利毕业?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顺利毕业,这几点要做到

首先,对自己读博的意愿进行充分验证,不要为了读博而读博,读博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其次,要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不要盲目地给自己设定过高目标。在所选的研究领域里开展一些前沿项目课题,就业应该不会存在问题。

再者,要对自己的导师要充分进行了解,多与往届毕业的师兄师姐交流,了解导师研究方向。读博后及时将研究进展与导师沟通、向学校汇报。

最后,针对就业难的困扰,读博期间在所选的研究领域里多开展一些前沿项目课题,就业应该不会存在问题。

历经千辛万苦、通过重重考验才读到博士,可是还没有毕业就被清退,确实令人惋惜。但严进严出早就不是纸面上的条条框框,各地高校早就纷纷“动真格”地落实这种公平的淘汰机制,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本网站所有标注越牛新闻原创的公开信息版权均属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前需征得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同意。转载授权:0575-88615780

THE END
0.考研与考博哪个难?两者有哪些不同新浪视频秒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最新的video播放 00:00 03:11 03:11 考研与考博哪个难?两者有哪些不同 陈晟老师 说说你的看法 0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782?864274av;7d6h79m523279i:i0jvsm
1.考博难还是考研难为了更好地应对考博难还是考研难的问题,申请人往往会选择相应培训机构进行深入学习。其中,海文考研培训就是备受申请者青睐的一家机构。海文考研培训在教学方面注重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帮助考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同时,海文考研培训的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大,几乎所有的讲师都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jvzquC41yy}/jjnygpqbq‚fp0eun1t~fv1oohxd596?/j}rn
2.考研、考博、高考哪个更难?考研高考考博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考研、考博、高考哪个更难?考研 高考 考博 发布于:江西省 2022.09.28 00:00 考研、考博、高考哪个更难?考研 高考 考博 +1 首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拳击那点事 0文章 0阅读 +订阅 相关推荐jvzquC41yy}/uxmw0eun1j47::<18B96a3613:93;7
3.考博难还是考研难?考博考博难还是考研难? 考研难还是考博难呢?其实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博,都是在提升自己,那如果想要弄清楚考博和考研哪个难度更大一点,判断自己是否还有必要考博呢?本文小编整理了一些考博和考研的对比资料,请看以下正文。考博与考研都是国内升学的主流途径,但是两者之间难易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一起从多个方面分析考博与考研jvzquC41mcucq7pqqnkbtw3eqo532;8262:0:=;44:4ivvq
4.考博难度大不大?考博难还是考研难考博2.考博难还是考研难? 考博和考研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考试,但它们的难度和考察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考博难度相对较大一些,虽然报考的人数比考研少,但考博对个人学术要求更高,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考研一般是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不会有太多科研方面的要求。而考博更多的jvzquC41mcucq7pqqnkbtw3eqo532;8282;0:=;9294ivvq
5.书法辅修考研考博追梦人物系列报道之三十五吴建权:征程万里阔吴建权:考博和考研相比,它有容易的地方也有困难的地方。就是考研呢,你可以通过一年的这个很猛的这种学习,这种冲劲,就可以考得上。但是考博呢,它可能更多的是一个长期的积淀了。 因为我读研的时候呢,还是有比较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吧,所以呢,就一直想着考博,所以在读研的三年呢,自己还是在学术上做了一些努力,就比如jvzquC41uh~z0liw0gjv0ls1kplp1:5741726@60jvs
6.考研奔赴山海,考博圆梦南农,他说要成为努力摘星星的人!“无论世界怎样,我都要成为那个努力摘星星的人。”孔凡振在本科期间学习努力,很早就决定了考研目标,从此图书馆、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为了他一年多大学时光的日常。心怀理想,他考研奋力前行,最终上岸,在兴趣的驱使下他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9年9月,孔凡振正式成为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硕士jvzquC41pg}t0ƒoqw0kew7hp1ktgq86252568;780jzn
7.青年彭超考上同济大学研究生:用脚考试比高考更艰难,想继续考博2019年夏天,彭超从四川大学毕业,这一年他经历了考研失败,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今年3月27日,彭超参加同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复试,用脚完成了3个多小时的考试。因初试、笔试和面试成绩达到法学院录取分数线,彭超顺利被同济大学法学院拟录取。 jvzquC41pg}t0}tpilo/gmz0ep5jpot132671@<2:;4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