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年下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研究机构)及研究生:

根据《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见附件1)要求,为做好2022年下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辩资格审查

(一)申请对象

1.根据学制应于2022年下半年申请学位的研究生;

2.延期毕业研究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

超过规定的年限、已警示予以清退、已取消答辩资格的研究生及同等学力人员,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申请提前答辩的硕士研究生,需满足《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修订)》(见附件2)相关要求;申请提前答辩的博士研究生,需满足《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创新性成果要求的通知》(见附件3)相关要求,并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提交答辩申请。

(二)答辩资格审查

论文答辩前各学院必须对研究生就以下方面进行资格审查,符合以下条件的研究生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1.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和教学实践考核,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要求(课程中期考核合格,以培养办公布的名单为准);

2.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3.科研资格审核合格;

4.留学生HSK审核合格。

请申请答辩的研究生务必在10月9日前登陆“研究生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提交答辩申请(同等学力人员须在10月9日前登录同等学力管理平台上提交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预答辩

按照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研究生培养要重心前移,确保学位论文质量。预答辩的程序与要求要高于或不低于正式答辩的要求。各学院应聘请不少于3名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博士生预答辩的专家必须为具有博导资格的正高职称教师,硕士生预答辩的专家必须为具有硕导资格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预答辩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和秘书。参加开题及中期检查的专家可以成为预答辩小组成员,但导师不得担任其指导研究生的预答辩小组成员。

参加预答辩的专家必须对所有参加预答辩的研究生从学位论文的选题、逻辑结构、研究方法、文字表达、格式规范等方面严格把关,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通过预答辩的申请人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可提出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申请。未通过预答辩的申请人,需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博士研究生必须延期半年后方可重新提出预答辩申请,硕士研究生至少1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预答辩申请。

本学期预答辩务必于10月9日前完成(含硕士研究生的二次预答辩)。

三、学位论文检测与评审

为了培养优良学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对申请我校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研究生在“研究生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中提交盲审论文,导师审核确定为论文最终稿并同意送审后,将使用“T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检测通过后直接进行双盲评审。

(一)论文提交要求

上传的盲审论文含封面、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注释、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作者、发表卷期等信息一律用“XXX”替代,详见示例1),除去致谢、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等,论文封面及论文中不得出现个人及导师的姓名,一律用“***”替代。

上传的盲审论文含PDF、WORD两种格式(如论文无法用WORD撰写的,仅需上传论文PDF版),两种格式的盲审论文内容必须完全一致。盲审论文必须规范排版,确认版本无误后再提交。学位办不接受任何以版本传错为由的申诉。

示例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 XXX, XXX, XXX[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X(X)(本人第一作者).EI收录,已发表,第四章的研究成果.

(二)论文检测及结果处理

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100%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送审。

学位论文检测结果以“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为主要指标,该指标是去除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文献后的文字复制比。检测结果处理见下表,详情参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暂行办法》(见附件4)相关规定。

论文检测结果处理简表:

层次

通过检测

参加当前批次复检

半年后重新检测

一年后重新检测

备注

博士

复制比≤15%

15%<复制比≤30%

30%<复制比≤40%

复制比>40%

复检结果仍不能达到“通过检测”标准者,取消本次答辩资格,半年后方可重新提交检测。

硕士

复制比≤20%

20%<复制比≤30%

30%<复制比≤50%

复制比>50%

(三)论文评审及结果处理

所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盲审结果处理见下表,详情参见《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相关规定。

论文评审结果处理简表:

层次

合格

修改后复审

不合格

备注

博士

5个成绩均为A或B

没有D,且C≤2,其余均为A或B;或者仅有1个D,其余为A或B

除前面两种情况外,其他

评阅成绩分为四档:A.同意答辩(总分≥85分);B.同意修改后答辩(70≤总分<85);C.修改后重新送审(60≤总分<70);D.不同意答辩(总分<60)

硕士

3个成绩均为A或B

仅有1C或1D,其余为A或B

除前面两种情况外,其他

(四)论文提交及审核

为规范和细化学位审核流程,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所有提交的盲审论文,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检测、送审。请导师登录“研究生综合教育服务平台”,填写审核意见并签名。存在质量问题风险的论文,导师有权审核不通过;导师审核通过的,视为承担论文质量责任。

论文提交与审核时间:

10月9日--11日12:00(研究生提交终稿论文,导师可同时审核)

10月11日--13日17:00(导师审核)

四、科研成果审核

申请学位研究生应如实填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个人科研或实践成果登记表》(每人1份),并将成果的原件(复印件附在表后)交到所在学院进行审核。研究生应将相应成果于11月30日前录入“研究生综合教育服务平台”。

请各学院在答辩前对申请学位的所有研究生进行科研资格审核,并于12月9日前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审核情况汇总表》(电子表格和盖章纸质稿)交研究生院学位办。

五、学位论文答辩

1.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盲审通过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学位论文作进一步修改,修改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2.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应至少提前3天将所有盲审专家的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及学位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审阅。

3.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时应把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修改情况作为汇报的重点内容。答辩委员会应将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修改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4.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严格按照《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规定执行。答辩委员会成员原则上应参加现场答辩,研究生因受疫情影响或其他特殊原因而无法参加现场答辩,经个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批后可参加线上答辩。答辩前一周,各学院必须将答辩安排和《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每人一份),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答辩安排经学位办审核通过后方可在学院公告栏、学院主页、工作群等发布答辩公告。未经研究生院审核开展的答辩,答辩结果无效。

5.答辩委员会成员应独立对研究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给出“通过答辩”或“不通过答辩”的明确意见。答辩委员会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将编入学位论文予以公开。

6.所有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填写《学位申请表》(按类别填写,正反双面打印,一式2份)。

7.所有研究生答辩必须在12月11日前完成。各学院在答辩结束后及时向研究生院学位办报送答辨结果(包括答辩通过名单和答辩未通过名单)。

六、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初审

学位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审核和把关职责,应对学位论文盲审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全面的审核,重点要做好存在风险论文的审议。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视为存在风险论文:

(1)经过复审后通过的论文;

(2)盲审平均成绩低于75分的论文;

(3)答辩未全票通过的论文;

(4)盲审专家对论文选题与学科(或研究方向)相关性提出过质疑的论文。

学院研究生秘书应在学位分委员会召开前1天将存在风险论文清单、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答辩决议书等材料提交全体委员审阅。学位分委员会应逐一对存在风险论文进行审议,填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存在风险论文审议意见表》,并对是否授予学位提出明确的意见。学院应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存在风险论文审议意见表》复印件送交研究生和导师,同时报送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学位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对存在风险论文的审核和把关职责,对于在省级及以上学位论文抽检中出现问题论文的,将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修订)》(附件5)、《浙江师范大学关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意见》(附件6)给予认定。

学位分委员会的审议工作应在12月14日前完成,对通过答辩的研究生是否建议授予博士、硕士学位进行表决,并将《浙江师范大学学院学位委员会表决决议及授予学位名单》(电子表格和盖章纸质稿)报送研究生院学位办。

七、学位论文归档与学位授予信息填报

研究生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盲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对学位论文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填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和答辩意见修改情况登记表》。论文修改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提交论文存档。

所有获得学位的研究生应于12月18日前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学位授予相关信息,填写的信息务必准确完整(非常重要,涉及学信网的学位信息上报)。

八、其他事项

1.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可使用线下、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具体答辩方案必须提前一周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

2.答辩和学位授予的相关空白表格必须在研究生院网站/服务/下载专区/学位资料下载,自制表格无效。

3.对于在第一次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等四个环节中累计两个及以上环节未通过的研究生,不得参与后续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在省级及以上学位论文抽检中被认定为“存在问题论文”的,可撤销其学位。

THE END
0.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导师(硕士博士)职责细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职责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以及研究生导师职责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职责规范,全面建立导师“德育负责制”,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就研究生导师(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以下简称“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等环节中所应承担的工作内容做出具体jvzq<84ujz/e~un0gjv0ls1kplp1:5691977=3jvo
1.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毕业与授予学位流程【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毕业与授予学位流程 62834 一、毕业资格条件自查审核 1.根据学校授予学位改革工作要求,自2024年6月批次起,申请学位审核工作前置,即在预答辩时综合审核(博士生)或送审前审核(硕士生)。经综合审核,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博士生方可通过预答辩或硕士生方可进入后续环节,送审与答辩都通过的建议授予双证jvzquC41guk/zvz0gf{/ew4kphu039=71662:7mvo
2.材料学院召开新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培训交流会2021年12月27日上午,材料学院在千佛山校区主楼535召开新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培训交流会。学院邀请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贾玉玺老师做经验分享,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邹勇老师主持培训,学院分管研究生教学的李辉副院长出席培训会并发言。共计10名新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参加了培训。 贾玉玺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求学、科研道路上 jvzq<84yyy4do|j0uf{/gmz0ep5jpot132?61:=9324ivv
3.江西师范大学202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公开招考:指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3.硕博连读:是从本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读学历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关于开展我校2021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另行下发,届时请留意查看。 jvzquC41{|4kzwz0gf{/ew4424702:791e<35@f4359578ucig4ivv
4.研究生学籍异动办理指南1)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24〕38号)中关于转导师的相关规定,申请转导师研究生可登录“湖南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点击个人管理-学籍异动申请-新增-异动类型(博士生转导师/硕士生转导师)按要求提出申请。 2)无法线上申请转导师的研究生,请在研究生院首页-培养过程-学籍管理-表格下载中jvzq<84itc4ip~3gfw4dp8nphq522?8156990qyo
5.校长韩杰才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发表署名文章:响应时代需求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落实“卓越工程师是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指导思想,哈工大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学院,全面推进工程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开展工程类研究生教育的专项试点改革,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提高工程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先支持学校具有“双一流”学科、国家级平台支撑的工程硕士生、博jvzquC41pg}t0qnv0gjv0ls142831:6371i27:5c45866A4rcik/j}r
6.硕士生导师简介硕士生导师简介 郝敏,法学博士,教授,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版权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监事、商标法委员会主任,美国jvzquC41nc}/wrw0ep5jpot132=41;5930nuo
7.南京邮电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申请考核,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或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详见《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办法(修订)》。 第一批次申请考核于2021年12月报名,2022年3月底前完成考核工作。是否举行第二批次将视jvzquC41{|h/pszrv0kew7hp14633864265d9@>8c4722=91rcmf0qyo
8.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开展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法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批法律史、经济法、诉讼法专业的博士点设于本院,全国第一个比较法、人权法、法律与经济专业博士点首创于本院,新中国第一批法学硕士、第一批法学博士皆出自本院,法学专业的第一个外国留学博士生出自本院。目前,本院在法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jvzq<84{lu/e~un0gjv0ls1kplp1:5421<56<3jvo
9.关于做好2022年上半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审查、评审工作(四)请全体研究生及导师注意:所有学位论文作者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按学校《研究生论文撰写规范》(中南大学位字〔2017〕18号)要求(含格式与注释要求)撰写与完善论文。 (五)根据学校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鼓励硕士生导师主动推荐所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参加双盲评jvzq<84ncy4{wnq0gf{/ew4424802:741e987;f4;2?738ucig4ivv
10.河南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第二轮)河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本轮(第二轮)招生采取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三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20jvzq<84itu4igwz0gf{/ew4kphu03:<8189:;7mvo
11.关于我校2022年博士生招生硕博连读和推荐攻博的工作通知为进一步优化我校博士生招生方式,使我校有志攻读博士学位的在读优秀硕士生尽早确认博士生资格,同时便于导师招收本校优秀在读硕士生攻读博士研究生,我校在非应届毕业硕士生中进行硕博连读选拔,在应届毕业硕士生中进行推荐攻博选拔。2022年博士生招生硕博连读和推荐攻博的有关通知如下。 jvzquC41{|h/jry0gf{/ew4424702A781e>94=f47;8138ucig4ivv
12.专业型博士招生计划的通知研究生管理2.新增导师经培训后可申请招生,全日制博士生不得超过1名,在职博士生不得超过1名。 3.导师招生类型须与审批类型一致,未在临床一线工作但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导师可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但须确定一位临床医学专业型导师作为合作导师。合作导师须为我校正式导师且复审合格,合作导师可合作培养全日制硕士生、全日制jvzq<84yyy4x|qjcnvn/exr1pg}t1|mqy/753990jvsm
13.学校召开2020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评审会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赵艺彤 高宇星 霍学浩)12月16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评审会在南校区办公楼210报告厅举行。共有来自13个学院和广州研究院的9名博士生和5名硕士生参加答辩。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参加评审会。14位推荐人、31位专家评委和92位大众推选团成员共15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此jvzquC41pg}t0nfkct/gmz0ep5jpot143671;644: